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成功病例:心肌梗死搶救成功解析

成功病例:心肌梗死搶救成功解析

來源:男爵風    閱讀: 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病歷簡介

成功病例:心肌梗死搶救成功解析

患者,男,77歲,因暈厥1次於10min後到急診科就診。暈厥在靜坐時發生,持續約10秒鐘,無抽搐與大小便失禁。體檢:T 36.4℃,P 104次/min,R 18次/min,BP 85/60mmHg。神志清醒,精神萎靡。口角與舌無偏斜,口脣無紫紺。頸靜脈無充盈,甲狀腺不大。雙肺呼吸音清晰,未聞及乾溼羅音。心濁音界不大,心律規整,心音低鈍,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周圍血管徵陰性。腹部檢查無異常。四肢感覺與運動正常。心電圖檢查V1、V2呈QS波,V3呈rS波,V1~3導聯ST段弓背向上擡高0.25~0.45mV,以V2爲著,並與T波融合成單向曲線。心肌損傷標誌物肌紅蛋白、肌鈣蛋白T(cTnT)、肌鈣蛋白I(cTnI)陽性。初步診斷爲ST段擡高型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立即口服腸溶阿司匹林300mg,生理鹽水100ml+尿激酶150U靜脈滴注,同時應用多巴胺升壓。1.5h心電圖檢查V1、V2導聯ST段下降50%以上,V3導聯ST段降至近等電位線,監測肌酸肌酶同功酶(CK-MB)峯值提前14h內,符合溶栓治療成功的條件。3天后行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左前降支中遠段不規則狹窄<25%,證實溶栓成功。

本病例提示:對於高齡、無痛AMI患者,心電圖ST改變具有典型意義,如全身狀況允許,無溶栓禁忌證,在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情況下,可選擇溶栓治療,挽救瀕死心肌與改善患者預後。

2 討論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基礎上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急性閉塞,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後在規定的時間窗內溶栓可使冠狀動脈再通,挽救瀕死的心肌,明顯降低死亡率,並防止梗死後心肌重塑。

1997年我國修訂了AMI溶栓療法參考方案。該方案提出了溶栓對象的年齡≤70歲。而70歲以上的AMI患者,應根據梗死範圍,患者一般狀態,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異慎重選擇。同時要求發病<6h。若患者來院時已是發病後6~12h,心電圖ST段擡高明顯,伴有或不伴有嚴重胸痛者仍可溶栓。2001年我國AMI診斷與治療指南[2]提出了溶栓治療的適應證,要求年齡<75歲,起病<12h。ST段擡高、年齡≥75歲者溶栓治療降低死亡率等相關益處降低,但權衡利弊後仍可考慮溶栓治療。發病12~24h患者,如果有進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廣泛ST段擡高,經過慎重選擇仍可溶栓治療。由於循證醫學的發展,溶栓的年齡、時間有了變化,適應證擴大,使更多的患者因溶栓而獲益。

AMI患者的發病年齡容易確定。對於年齡≥75歲以上高齡AMI患者,由於溶栓獲益降低、出血機率增高和慢性疾病增加而使溶栓禁忌證增多,因此溶栓時應注意評價患者的全身狀況、有無禁忌證和溶栓可能出現的風險,注重效益與風險比。

確定AMI患者發病時間對溶栓治療至關重要。但對無痛性AMI患者,發病時間判定往往十分困難。患者就診延遲和臨牀造成的延診、漏診與誤診,常使患者失去溶栓治療的時機。因此臨牀上應注意的是,對於原有冠心病或存在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當出現暈厥、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左束支傳導阻滯、高度與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等異常情況時,高度警惕AMI的可能。然而上述表現可以在AMI發病時產生,也可以發生於AMI的整個病程中,對判定AMI發病時間僅供參考。無痛性AMI溶栓應慎重選擇,是否決定溶栓治療,主要取決於ST擡高的幅度、形態與累及的導聯數及T波的形態。凡多導聯ST段明顯擡高,T波正立,特別是表現爲典型的單向曲線者,可選擇溶栓治療。

本病例年齡>75歲,屬無痛性心梗,暈厥發生後急送醫院治療。因V1~V3導聯ST段擡高,並與T波形成單向曲線,給予溶栓治療。冠脈造影顯示冠狀動脈再通。患者有腦梗塞病史超過1年,不屬於溶栓禁忌證。患者診斷爲前間壁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心率增快。溶栓治療對前壁心肌梗死、低血壓(收縮壓<100mmHg)或心率增快(>100次/min)患者治療意義更大。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