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藥品 > 陽和湯(溫裏劑)

陽和湯(溫裏劑)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陽和湯

方歌:陽和湯法解寒凝,貼骨流注鶴膝風,熟地鹿膠姜炭桂,麻黃白芥甘草從。

陽和湯(溫裏劑)

方義:本證多由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溼滯所致,治療以溫陽補血,散寒通滯爲主。痹阻於肌肉、筋骨、血脈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見一系列虛寒表現。

方中重用熟地,滋補陰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膠,補腎助陽,益精養血,兩者合用,溫陽養血,以治其本,共爲君藥。少佐於麻黃,宣通經絡,與諸溫和藥配合,可以開月腠裏,散寒結,引陽氣由裏達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爲使,解毒而調諸藥。綜觀全方,補血與溫陽並用,化痰與通絡相伍,益精氣,扶陽氣,化寒凝,通經絡,溫陽補血與治本,化痰通絡以治標。用於陰疽,猶如離照當空,陰霾自散,故以“陽和“名之。

陽和湯的用法用量

組成: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黃2g,鹿角膠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加減:若兼氣虛不足者,加黨蔘、黃芪等甘溫補氣;若陰寒重者,加附子溫陽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強溫通血脈、和營通滯的功效。

陽和湯的功效主治

功效: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主治:陰疽。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痠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或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屬於陰寒證者。

運用:本方用於陰疽,臨牀應用以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痠痛無熱,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爲辨證要點。

陽和湯的禁忌

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黃用量宜輕。陽證瘡瘍紅腫熱痛,或陰虛有熱,或疽已潰破者,不宜用此方。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