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骨科 > 什麼是類風溼性關節炎?

什麼是類風溼性關節炎?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爲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爲類風溼病。

什麼是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溼(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瞭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爲主要臨牀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覆發作,呈對稱分佈。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爲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溼性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症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

類風溼的概念須與風溼相區別。在19世紀中葉之前,人們往往將兩者混爲一談。隨着科技醫療發展, 人們對類風溼也認識得越來越清楚。類風溼性關節炎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國醫生加羅德首先使用的。1896年舍費爾和雷蒙將該病定爲獨立的疾病,同年斯蒂爾對兒童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作了詳細的描述。1931年塞西爾等人發現類風溼病人血清與鏈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發現類風溼因子。1945年卡維爾蒂、1961年斯勒芬分別提出類風溼發病機理的自身變態反應理論,並得到確定。1941年美國正式使用“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名。目前,除中、英、美三國使用“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名外,法國、比利時、荷蘭稱之爲慢性進展性多關節炎;德國、捷克和羅馬尼亞等稱之爲原發性慢性多關節炎;前蘇聯稱之爲傳染性非特異性多關節炎;日本則稱之爲慢性關節風溼症。晨僵是類風溼關節炎的首個症狀,早上起來患者會發現關節不靈活,起牀活動後晨僵減輕或消失。同時患者還會出現關節腫痛,還可能會出現乏力、疲勞、發燒等症狀。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