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教你辨別寶寶飲食的那些傳言

教你辨別寶寶飲食的那些傳言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你辨別寶寶飲食的那些傳言

那些年有關寶寶飲食的傳言:

傳言一:寶寶輔食不能加鹽真相:對

寶寶對食鹽的敏感度要高於成人,當食物中食鹽含量爲0.25%時,成人可能感覺不到鹹,而嬰幼兒卻完全可以感知到。這是因爲對食鹽的敏感度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的。因此,父母感覺鹹淡可以的時候,對寶寶來說可能已經比較鹹了,而這時寶寶又不會說話表達,時間長了,寶寶就對這個鹹度產生耐受,從主觀上也就認可了這個鹹淡度。

中國營養學會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納的推薦量是200毫克,完全換算成食鹽才0.5克,而食物中其它成分也含有一定量的納。父母對6個月內的寶寶輔食沒有必要添加食鹽,以清淡飲食爲主,讓寶寶從小就開始低鹽飲食。6個月以後,可以考慮適當添加一些,但父母也不要自己先嚐食,只要每天給寶寶1-2次添加鹽的輔食即可。

傳言二:給寶寶餵奶要定時定量真相:錯

乳汁的分泌是吸吮刺激越頻繁、吸吮力越強,泌乳量越多。提倡對寶寶按需哺乳,即不加任何時間限制,完全根據寶寶生理需要想吃就吃,母親感到奶脹就給寶寶哺乳,這樣有利母親早“下奶”和乳汁源源不斷地分泌,以充分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

同樣的情況,如果寶寶對奶水並沒有需求,但是媽媽們還是硬要按着所謂的餵養時間表來給寶寶增添奶水,那麼對寶寶來說也非常不好。

傳言三:儘早給寶寶吃粥、米糊類的輔食真相:錯

寶寶發育到3-4個月唾液腺纔會分泌唾液,因此缺乏消化澱粉的澱粉酶。這樣餵養的寶寶容易患佝僂病。又由於澱粉中含有大量的植酸,導致乳汁中的鐵不能吸收利用,就會出現缺鐵性貧血。因此米麪類輔食的添加要放到寶寶四個月以後。

教你辨別寶寶飲食的那些傳言 第2張

傳言四:感冒了要多吃,發燒時要餓着真相:錯

不管是感冒還是發燒,都應該正常給孩子吃飯,除非孩子吃不下。不吃飯就會降低肌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使孩子病得越來越厲害。同時還要注意給孩子多喂水,以防脫水。

那麼寶寶發燒到底應該怎麼吃呢?

孩子發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爲主。常用的流質有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同時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奶類與豆漿等、米湯或麪食。

孩子體溫下降,食慾好轉時,可改半流質飲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雞蛋羹、面片湯等。以清淡、易消化爲原則,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傳言五:吃多魚聰明真相:對

相信許多朋友都跟小編有一樣的經歷,就是餐桌上爺爺奶奶總是會叫你要多吃魚,然後說吃魚好,吃魚聰明哦。這似乎是餐桌上的經典臺詞。或許還小的你並不知道吃魚到底好不好,只是吃了。現在,身爲父母的人,要知道,吃魚真的可以讓孩子更聰明,所以不妨在餐桌上來幾道跟魚有關的菜式吧。

魚肉中富含蛋白,對腦功能發育至關重要,但魚肉中的蛋白與其它食品中的蛋白對腦的作用是一樣的。

只不過給寶寶吃魚的時候要小心魚骨頭。怕魚刺卡着寶寶的媽媽可以給寶寶選擇羅非魚、銀魚、雪魚、青魚、鮎魚、黃花魚、比目魚、馬面魚等。這些魚肉中幾乎沒有小刺。吃帶魚時先去掉兩側的刺,就只剩中間與脊椎骨連着的大刺了,也很好剔。吃鱸魚、鯽魚、鰱魚、胖頭魚、武昌魚時,可讓寶寶吃魚腹肉,沒有小刺,可以放心給寶寶吃。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