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中醫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分析

中醫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分析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病因病理
  
  病因有外感、內傷之分,兩者均可導致血不循經,溢於肌膚,發爲紫癜。小兒形體不足,氣血未充,衛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熱伏血分,內搏營血,灼傷絡脈,迫血妄行,絡傷則血溢,血不循經,滲於脈外,留於肌膚,發爲紫癜。疾病反覆,則可陰血受損,或心脾受損。陰血受損測生內火,陰虛火旺,血隨火動,傷及血絡,血不循經,溢於脈外而成紫癲。心脾受損,心生血,脾統血,心脾氣虛,生血受礙,統血失職,血失所附,不能循於脈內,溢於脈外,發爲紫癜。若病情遷延,日久漸見脾腎之陽受損,導致真氣虧損,生血有礙,則紫癜也會反覆發作,不易痊癒。
  
  二.診斷要點
  
  1.起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膚、粘膜有瘀點、瘀斑或血腫,一般不高出皮面。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較多。鼻衄、齒衄最多見,嘔血、黑糞也有發生,偶有血尿。
  
  2.本病可分爲急性型與慢性型。急性型多見於年齡較小兒童,在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病程在6個月以內,預後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見於較大兒童,病前無明顯病毒感染史,病程遷延數月至數年,出血症狀較輕,易反覆發作。
  
  3.化驗 血小板計數減少,小於50X109/L時可見自發出血。出血時間延長,血塊收縮不良,相關血小板抗體(PAlgG、PAIgM)及相關血清補體(PAC3)升高。束臂試驗陽性。
  
  三. 辯證分型
  
  1.血熱妄行症狀:病前有外感風熱病史。起病較急,紫癜紅潤鮮明,常密佈成片,伴鼻衄、齒衄,可有發熱,面紅心煩,口渴欲飲,或尿色紅,大便祕結,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證候分析:見於急性型,風熱之邪傷及營血,熱毒內盛,灼傷血絡,血溢脈外,故見紫癜。衛分證未罷,邪正交爭,可見發熱,面紅。血隨火升,上出清竅,則爲鼻衄、齒衄。移熱下焦,灼傷腎與膀胱,則有小便出血。舌紅苔黃、脈浮數,均爲血熱妄行之象。
  
  2.陰虛火旺症狀:皮膚散在瘀點瘀斑,時發時止,下肢尤甚,可有鼻衄、齒衄,低熱盜汗,手足心熱,心煩不寧,口乾咽燥,音質紅,苔少乏津,脈細數。
  
  證候分析:多見於慢性型,陰虛火旺,血隨火動,損傷血絡,發爲紫癜。虛火上擾清竅,損及粘膜血絡,則可見鼻齒衄血。陰津虛虧,虛火內擾,故見低熱盜汗,手足心熱,心煩口乾等。舌紅苔少乏津,脈細數,則爲陰虛火旺之象。
  
  3.氣不攝血癥狀:紫癜反覆出現,瘀點瘀斑色澤較淡,病程較長,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納呆食少,頭暈心悸,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多見於慢性型,病程較長,心脾氣虛,生血統血失職,血不循經,溢於脈外,發爲紫癜。氣虛則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血虛則面色萎黃,頭暈心悸。
  
  舌淡紅苔薄,脈細弱,均爲氣不攝血之象。
  
  4.脾腎陽虛症狀:紫癜色暗,下肢較多,有鼻衄、齒衄,形寒肢冷,面色?s白少華,頭暈神疲,納少便溏,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
  
  證候分析:常見於慢性型,日久脾腎陽虛,氣血不足,統血失司,血滲於脈外,故紫癜色暗。陽虛之證測有形寒肢冷,面(白光)少華,頭暈神疲。脾陽虛,運化失職,則納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均爲脾腎陽虛之象。

中醫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分析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