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接受過杜麗羣幫助的艾滋病患者

接受過杜麗羣幫助的艾滋病患者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馬(化名)是個和氣的人,他說話的時候聲音不是很大,一直帶着微笑。第一次接觸他的人不會想到,他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也是醫院的艾滋病同伴教育員,向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諮詢及疏導工作。

接受過杜麗羣幫助的艾滋病患者

4月17日,在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的一間診室,小馬熱情地跟記者打招呼,他說:“坐,坐着聊。”

小馬曾是杜麗羣的患者,也是因爲杜麗羣,讓這個差點喪失生存信心的年輕人,有了重新再活一次的信念。

2009年11月底,在深圳打工的小馬因發高燒被送到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整整昏迷7天后,小馬終於醒過來。醒來後,小馬知道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他感染上了艾滋病。

同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一樣,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小馬的情緒很低落,甚至封閉自己。護士和他打招呼,他把頭扭到一邊,誰也不理。

第一次聽到杜麗羣的聲音時,小馬其實是沒有真正見到她的模樣。“那是我醒來的第一天,醫生來查房,她走在人羣中,旁邊有很多護士,時不時跟她們交代我的病情,要注意什麼。當時,這個聲音令我印象深刻。”小馬說。

第二天,杜麗羣又來查房,她遠遠就喊着:“19號病牀,你吃早餐沒有?”小馬躺在19號病牀上,卻假裝沒聽到,一句話也不說。“疼不疼啊?”杜麗羣走到病牀前繼續問,小馬還是沒有出聲。

就這樣,杜麗羣每天都主動來和小馬聊天,小馬冰冷的心慢慢被融化,他突然覺得原來還有人這麼關心他。

後來小馬積極配合治療,出院後的他在杜麗羣的影響下,做了一名志願者。

“很多艾滋病患者,特別是新入院的患者,不僅僅需要生理上的治療,更加需要心理上的疏導。”醫院相關負責人說,而小馬則能通過同伴教育的方式開導這些患者,幫助他們樹立生存下去的信心。

自2012年3月小馬開始做志願者起,如今他已經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了13個月了。他說:“雖然我自己得了病,可是我也想做點事,即使明天死去,我也要生命留有價值。”

攤開小馬的工作日誌,一本16開的筆記本。每一頁上,小馬都認真記錄好了當天的工作情況。在日誌裏,他記錄近期自己的工作內容,4月1日,4F 20牀 談心(人生觀與價值觀)。這表示4月1日當天,他和一位艾滋病患者談心,而談心的內容則與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關,他爲患者做了心理疏導。

“小馬眼睛不好,所以這些字都寫得很大。”當記者正納悶爲什麼筆記本上的每個字都寫得那麼大時,小馬的一名同事說。

談起在這13個月的工作中,有一件事讓小馬記憶特別深刻。今年初的一天,有位84歲的老母親送34歲的兒子到醫院治療艾滋病。“他們條件不好,老母親大冷天還穿着涼鞋,後來都沒有錢吃飯了。”小馬說:“看着這種情況,就在我們自己的羣裏面發佈信息,希望有人能幫助他們。”結果讓小馬很意外,自己發佈的信息當晚就有人迴應。不少已經出院的艾滋病患者晚上自發來到醫院,給老人送錢。

“我沒有得病的時候,談起艾滋病,我覺得這些患者應該是醜陋的。”小馬說:“自己後來得了病,起初覺得很有壓力,在杜麗羣的幫助下慢慢恢復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在做了艾滋病同伴教育員後,我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和尊嚴。”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