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九種情況易早產 孕期準媽需警惕

九種情況易早產 孕期準媽需警惕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懷孕20~37周就出生的孩子爲早產兒。在美國,早產兒約佔新生兒10%。與足月出生的孩子相比,早產兒更容易出現腦癱、嬰兒猝死綜合徵、多動症、焦慮症、哮喘、視力聽力問題和消化問題等健康問題。肥胖症、高血壓、先兆子癇、凝血障礙、吸菸、酗酒和吸毒等都是已知的早產風險因素。近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婦產科專家吉爾·赫切曼博士總結出更常見的“早產9大風險因素”,準媽媽們可以對照着提前做準備。

九種情況易早產 孕期準媽需警惕

有過早產史。早產史是早產的最重要風險因素。多項研究表明,曾經發生過早產的女性,再次生育時早產風險會增加30%~50%。

兩胎間隔太短。多項研究表明,兩次懷孕間隔時間太短會增加早產風險。《英國婦產科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發現,在生完頭一個孩子後12個月內就懷孕的女性中,妊娠39周前分娩的機率超過50%。美國全國兒童健康質量研究所負責人斯科特·伯恩斯博士表示,兩胎間隔18個月最理想。

孕婦體重過輕。另一項研究發現,雖然近一半女性孕期體重超標,但是仍有21%的女性孕期體重不達標。孕婦體重太輕本身就會增加早產風險。健康飲食和適度鍛鍊是預防早產的重要方法之一。

細菌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支原體感染和脲原體感染等都會增加早產風險。

空氣污染。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最新研究發現,每年空氣污染會導致1.6萬名新生兒早產。污染嚴重的城市情況更嚴重。

子宮頸太短。因爲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等原因接受宮頸環形電切術的女性,子宮頸縮短,懷孕後早產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雙胞或多胞胎。早產是懷雙胞胎或多胞胎孕婦的最常見併發症。美國“一角募捐步行基金會”(一個爲早產嬰兒募款的組織)研究發現,雙胞胎和三胞胎早產風險分別會增加50%和90%。四胞胎以上早產風險更高。

夫妻抑鬱症。研究發現,患有首發抑鬱症或複發性抑鬱症的女性,妊娠32周~36周早產風險增加三四成。丈夫首發抑鬱症會導致妻子在懷孕22周至31周時早產風險增加38%。

體外人工授精。如今接受體外人工受精(IVF,試管嬰兒)手術的女性越來越多。僅2014年一年,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協會的375個會員診所就完成近20萬例IVF手術,接生試管嬰兒6.5萬餘名。研究發現,通過IVF懷孕的婦女更容易發生早產。

早產的前期徵兆有哪些?

一、子宮收縮是早產的典型徵兆。

在懷孕29周至36周時,如果出現有規律的子宮收縮,而且頻率也很高的話,就可能預示着準媽媽有早產的危險。子宮收縮會造成胎寶寶的頭部壓迫準媽媽的直腸,出現強烈的便意感覺,而當陰道中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者出現出血的情況時,就要儘速就診。但是在懷孕中晚期,準媽媽在體位變化或行路走急的時候會出現子宮收縮但沒什麼規律,而且收縮的頻率也不是很高,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爲假宮縮,準媽媽不必太過於擔心。

二、子宮頸擴張

九種情況易早產 孕期準媽需警惕 第2張

在懷孕29周至36周時,子宮收縮頻率每10分鐘2次以上,準媽媽會開始感覺到痠痛,有點類似月經來臨般的腹痛,不止下腹部不舒服,還會痛到腹股溝甚至有持續性下背痠痛;嚴重的還會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加及陰道出血。如果子宮頸的擴張比初次檢查時超過1cm,應該就是早產的陣痛,這時應立即去婦產科就診。

三、腹部肌肉發脹

在懷孕晚期,隨着子宮的脹大,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的子宮收縮,這時一般不會伴隨有陣痛,經常在夜間出現的比較頻繁,在白天很少出現,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做生理性宮縮,不會發生早產的情況。如果準媽媽的下腹部反覆變軟、變硬,且肌肉也有變硬、發脹的感覺,至少每10分鐘有1~2次宮縮,持續30秒以上,而且伴隨着持續陣痛,這種現象就是先兆早產,這時準媽媽應儘早到醫院檢查。

四、陰道血性分泌物或胎膜破裂

孕期出血的原因很多,少量出血可能是流產的先兆,準媽媽在懷孕初期和中期要特別注意,有時宮頸炎症、前置胎盤及胎盤早剝時也會出現陰道出血的現象。如果在懷孕晚期(29周至36周時),準媽媽出現子宮有規律收縮,並伴隨有陰道流血,這時出血量較多,很可能是早產的徵兆,應立即去醫院檢查。

五、早期破水,是早產的徵兆

準媽媽在懷孕29~36週期間,如果陰道中有一股溫水樣的液體如小便樣,無法控制地慢慢流出,就是早期破水,是早產的徵兆。一般情況下是破水後陣痛馬上開始,此時需要把準媽媽的臀部墊高,最好讓她平臥,使用乾淨護墊,馬上送醫院就醫。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