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中藥太苦難以下嚥 試試這五個小方法

中藥太苦難以下嚥 試試這五個小方法

來源:男爵風    閱讀: 9.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爲苦澀而拒絕服中藥的人很多,有沒有一些方法既不影響藥物的效果,又能去除苦味使其容易入口呢?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中藥太苦難以下嚥 試試這五個小方法

如何喝中藥不苦

1.適當多喝溫開水

服用中藥湯劑後,如果能立即喝些溫開水,可以減少藥液在口腔內的殘留,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藥液的苦味。

2.加快服藥速度

實踐證明,中藥湯劑在口腔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到的苦味就會越大。因此,一口氣喝下湯藥是減少藥液苦味的好辦法

3.“黃金時間”服藥

研究發現,一天24小時內人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期”分別在上午的8~10時和下午的2~3時,這個階段正是機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藥物的苦味不容易對機體產生明顯的刺激反應。而飯後半小時以上服藥不僅可以防止噁心、反胃,還能減輕藥物味苦的感覺,如無特殊需要,可在上述時間段服藥。

4.放涼後再喝

人體口腔內的溫度爲36.2℃~37.2℃,味覺神經纖維大多分佈於舌面,當湯藥溫度與舌的溫度相近時,味覺神經處於最佳工作狀態,對五味的感知最靈敏,此時喝湯藥味道最苦。因此,中藥湯劑的溫度控制在15~36℃,既可防止燙嘴,又可減輕苦味。

5.正確添加“佐料”

大多數人習慣在中藥湯劑裏放點糖(特別是給孩子服藥時),使得服用時口感好一些。其實,去苦味隨意加糖不可取。從中醫觀點來看,糖也是一味藥。此外,加糖還可影響某些藥物有效成分的發揮和吸收。例如,紅糖中含有鐵和鈣等成分,容易與中藥的一些成分發生相互作用而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在許多退熱中藥中加糖,可能減弱其清熱效果。

治療咳嗽的中藥則不應該加糖,因爲一部分治療咳嗽的中藥主要作用是化痰,而糖分會增加痰液的分泌,影響藥物療效。無明確禁忌時,煎藥時可適當加些大棗,或在煎好後調些蜂蜜,也可起到減輕藥物的苦味。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健胃藥物等就是用苦味達到治療效果,大家不要覺得苦就停藥,而應遵醫囑服用。

中藥太苦難以下嚥 試試這五個小方法 第2張

家中應該備用哪些常用中藥

1.菊花

菊花味甘、辛、苦,且屬於一種寒性藥物,對於解毒、明目以及清熱有着顯著的療效。由於生活發展過快,我們用眼的地方也越來越多,從而很容易造成眼部疲勞等症狀。這時候如果能有一杯菊花茶,再配上滴眼液,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而且,在菊花茶沒晾到可以喝的溫度時,我們還可以用菊花水來蒸眼睛緩解疲勞,簡直是一舉兩得。所以,建議大家平時在家裏多備一些菊花,以防止眼部疲勞吧。

2.生薑

生薑是一種性溫的中藥,我們平時做飯時,還可以用生薑來做調理祛除腥味。生薑也是一種可以溫肺止咳、發汗驅寒的藥材。平日裏,大家不免會受風寒或者淋雨,這時候來一杯生薑水,可以有效的驅寒解表。所以,家中常備一些生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薑水不宜飲用過多,以免防止上火的症狀生成。

3.金銀花

金銀花味甘、性微寒,是一種具有解毒消炎效果的中藥。當我們平日裏出現咽喉腫痛、上火等症狀時,可以泡一些金銀花來消炎止痛,或者我們還可以去藥店買一些配置好的金銀花水備用。

4.山藥

山藥具有補脾潤肺、益氣養腎的作用,既可以用作中藥藥材,又可以用來烹飪美味的佳餚,是一種可以多用的植物。家中常備一些山藥,不但可以用來解饞,還可以在腹瀉時候用來止瀉,簡直是一舉兩得。

5.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具有化痰祛溼、理氣健脾的功效,平日還可以用作調理烹飪菜餚。如果平時出現胃痛胃脹、噁心嘔吐、痰多咳嗽等症狀,可以用陳皮泡水飲用,效果極佳。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常備一些陳皮。

中藥太苦難以下嚥 試試這五個小方法 第3張

吃中藥的禁忌

1、忌生冷

在吃中藥的時候,飲食上注意生冷食物最好不要吃。生冷食物本來就會對胃腸造成較大的損傷,如果在服用中藥的時候還食用生冷食物的話,不僅會影響藥效的吸收,嚴重的還會引起一些胃腸疾病。尤其是本來就胃腸不好的人,更要注意飲食忌生冷。

2、忌蘿蔔

專家提醒,不管是吃中藥還是吃西藥,在服藥期間都應該儘量避免吃蘿蔔,否則的話藥性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很多人之所以會服用了大量藥物後病情沒有起色,與飲食不當也有着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在吃中藥的時候更不能吃蘿蔔,當然除了一些服理氣化痰的藥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間不能吃蘿蔔,是由於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蔘、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

研究已經證實,蘿蔔會削弱人蔘等的補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療以及滋補的作用。因此經常有吃中藥習慣的人要注意,對蘿蔔必須要敬而遠之。

3、忌辛辣

辛辣食物會較弱重要的藥性,有些辛辣食材還會和中藥產生反應,危害人體的健康。辛辣食物大多是耗氣動火的,所以我們在服用清熱去火、滋陰涼血的中藥時這類食物應該儘量避免。一些花椒、羊肉、大蒜等屬於辛辣食物,會影響重要的藥性。

4、忌油膩

喝中藥期間油膩的食物也要忌。油膩食物吃多了不利於消化,還會有長溼氣的弊端。如果在喝中藥期間吃油膩食物的話會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從而失去了重要的藥用價值。一些脾胃不好、消化不良的人平時就應該少吃油膩的食物。

5、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爲茶葉裏含有鞣酸,濃茶裏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最好在服藥2~3小時後再喝。

如何熬中藥

一、容器的選擇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鍋爲最好,其次爲不鏽鋼鍋、搪瓷鍋以及耐高溫的玻璃器皿,因爲這些容器具有穩定的化學性質,不易與所煎中藥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一定忌用鐵鍋、銅鍋和鋁鍋,因爲這些元素可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學反應,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二、預處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藥前首先要查看中藥的質量,如發現有蟲蛀、黴變等問題時應及時進行處理;其次是查看有無需特殊處理的中藥,如有應另置並按特殊方法處理。

第二步:“泡” 將藥店拿回的中藥飲片加適量水浸泡20~30 min ,輕質的中藥、氣溫較高時浸泡時間宜短,重質中藥、氣溫較低時浸泡時間宜長,目的是爲了使中藥溼潤變軟, 利於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無污染的自來水即可,忌用反覆煮過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藥。

2、加水量:經驗加水量是超過藥物表面3~5cm;理論計算是按每1g中藥加水10mL計算,將總水量的70%用於頭煎,剩下的30%用於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後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說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後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4、煎煮時間:煎煮時間從沸騰後計算,一般解表藥頭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補藥頭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時間是因爲長時間高溫煎煮,會使植物細胞遭到破壞,使藥液中不溶性的無效成分增加。而且長時間煎煮還有將藥煎焦煳底的危險。

5、煎煮次數: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藥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藥成分。煎煮後及時濾出煎液,並將每次的煎液混合後分次服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