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秋分飲食需少油膩

秋分飲食需少油膩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夏時節,尤其是臨近秋分時,一天之內溫差較大,中午熱早晚涼,暑溼隱藏在身體裏,暑溼天氣最容易產生腸胃疾病。中醫認爲,溼爲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尤其是脾陽,脾臟受損,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表現爲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可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等症。

秋分飲食需少油膩

因此,在長夏時節一定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不吃過於油膩或過甜的食物,以防產生溼氣,宜多吃具有清熱祛溼、健脾和中作用的食物,如冬瓜、綠豆芽、小白菜、赤小豆等。另外,祛溼防病,還可選用以下幾種中醫療法。

拔火罐拔火罐具有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的作用。拔罐可選擇豐隆穴(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兩橫指處)、足三裏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約1橫指處)等。

艾灸有腰痠背痛、精神疲乏、胃口不好等症狀的人,可用艾條對神闕穴(肚臍)和足三裏穴實施艾灸,具有祛溼、健脾胃的作用。

艾葉泡澡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10分鐘,然後取出艾葉,加涼水調至適宜水溫時即可沐浴,對毛囊炎、溼疹等因溼導致的病症有一定療效。

足浴取乾薑、附子各20克,川椒、艾葉各30克,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桂枝、桑枝各10克。用紗布將藥物包好,放入搪瓷盆內,加水適量煎煮至沸後,去藥包,待溫度適宜時泡腳,每次30~40分鐘,每日1~2次。

注重補氣血

長夏時節,更應注重補氣血,其祕訣是:①空調要少開,流汗才健康;②多喝小米粥,五穀能養命;③吃好早午飯,睡好子午覺。

秋燥時節

提早防燥

燥是秋季的時令主氣,很多人會在秋天出現眼睛幹、鼻孔幹、嗓子乾等症狀,這時應多喝水,在飲食上注意滋養津液,適量喝些湯水,並適當選擇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如百合等。

傳統醫學認爲,秋燥可分爲溫燥和涼燥兩種,二者都會不同程度地表現爲皮膚乾燥、口乾鼻燥、咽喉乾燥、咳嗽無痰或少痰難出等,但也有其不同,溫燥伴有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舌紅等特點;而涼燥在初起時惡寒重而發熱較輕、舌頭顏色不紅等。在臨牀用藥方面,溫燥宜選用辛涼甘潤的藥物;而涼燥宜選用潤肺化痰的藥物。溫燥患者可多吃楊桃、檸檬、葡萄、柚子、梨等富含維生素C或涼潤的水果,避免冰品、辛辣、燒烤、油炸、咖啡、茶葉或乾果類食物等;涼燥患者可用生薑、紅糖煮水喝,喝完蓋被取微汗,避免寒性、刺激性食物等。

專家認爲,立秋後可劃分爲兩個階段,即長夏時節(酷暑未過而秋天已經悄悄來臨)和秋燥時節。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