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重陽節的保健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的保健習俗有哪些

來源:男爵風    閱讀: 3.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秋才過近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在金色的秋天,我國有兩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一個是中秋節,一個是重陽節。重陽節也叫重九節,因爲正值農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日月並應。古時,人們把“九”作爲陽數,“六”代表陰數,所以又稱重陽節。三國•魏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的保健習俗有哪些

這裏說的享宴高會,即“登高會”或稱 “高山會”。重九登高是重陽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最初的登高活動,可能與上古時“射禮”有關。人們爲了安排好冬季生活,秋收之後還要上山狩獵或採些野生食物和藥材,後來逐漸形成了九月九日上山聚會的民俗。《燕山雜記》中說:“遼俗九月九日打圍,賭射虎,少者爲負,輸重九一筵席,射罷於高地處卓帳,飲菊花酒,出兔肝鹿舌,生切以醬拌食之。”《燕京歲時雜詠》中也有詩詠道:“微雪天山要打圍,抓鷹射兔馬如飛。兔肝鹿舌爭相食,輸卻重陽一宴歸。”

古時人們登高,還要佩茱萸,飲菊花酒。杜甫有“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唐代詩人郭元振也有“避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之句。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絕中吟道: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詩把佳節思親的心境寫盡了,堪稱千古佳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千百年來,使人們爲重陽節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重陽登高爲什麼要佩茱萸、攜菊花酒呢?南朝梁時志怪小說家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說,東漢汝南地區有個道士叫費長房,此人能夠未卜先知。一天,他對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汝家有災厄,宜令急去,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上,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桓景如其言,舉家登高山,夕還見雞、犬、牛、“此代之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矣。”據說重陽登高佩茱萸、攜菊花酒的習俗就這樣傳了下來。這個故事雖然有些離奇,但卻反映了古時人們對健康除病的渴望和可能採取的古老保健措施。宋代吳子牧在《夢粱錄》中說:“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爲‘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說明當時重陽登高的種種活動,與防疫保健有關,是我們的祖先與疾病抗爭的一種保健措施。

茱萸本身是一味中藥,全名爲吳茱萸,爲芸香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果實扁圓形,約有一分大,綠色或綠褐色。農曆九月成熟,熟後紫紅色,帶有濃郁的香氣。吳茱萸的果實、葉、根均可入藥,有溫中止痛,理氣止嘔功效,是中醫治療胃病、腹痛、疝氣痛、霍亂轉筋,以及溼氣、頭風、口瘡等的常用藥。我國使用茱萸防病祛病的歷史極爲悠久,《淮南萬華術》上載:葉落井“井上宜種茱萸,中,人飲其水無瘟疫。”《五行志》上也說:“舍東種白楊、茱萸,增年除害。”這些說法有無科學道理呢?有!現代藥理學研究完全證實了這一點。據有關實驗證實,吳茱萸煎劑對霍亂弧菌確有很強的抑菌作用。吳茱萸與抗生素配合使用,對許多種細菌性感染、腹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實驗還證明,吳茱萸對十多種皮膚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近年來,臨牀上使用吳茱萸軟膏治療溼疹、神經性皮炎、黃水瘡等都收到了滿意療效。吳茱萸內的生物鹼不僅鎮痛,而且還能加強腎上腺素的作用,可使小腸平滑肌鬆弛達到溫中止痛效果。吳茱萸次鹼的分解物芸香鹼還有較強的刺激子宮收縮功能。據報道,將吳茱萸用醋調後敷在足心,還有明顯的降低血壓功效。吳茱萸的根還能驅治蛔蟲、蟯蟲。由於祖國醫學把能夠致病的諸多因素統稱爲“病邪”,所以,古時人們稱茱萸爲“辟邪翁”。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重陽賞菊,飲菊花酒給佳節增添了無限情趣。人們愛菊不僅是因爲“寒花開已盡,菊蕊獨迎枝”。菊花除了具有觀賞價值外還能“服之輕身耐老”,除疾去病。漢武帝時,宮廷中每逢重陽必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漢•應劭《風俗通義》中載:古時河南酈縣的甘谷村莊,山上遍生大菊花。菊花落在山泉小溪,使水充滿了菊花的清香,谷中30多戶人家由於飲用菊花水,成了“長壽谷”。長壽者一百二三十歲,中壽者百餘歲,下壽者也七八十歲。這與菊花的延年益壽之功有一定的關係。菊花葯性甘寒微苦,有疏風除病、養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裏含有菊苷、腺嘌呤、膽鹼、氨基酸、黃酮等,對許多化膿性球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近年來又發現菊花有擴張血管的功能,可以降血壓,對冠心病也有一定療效。此外,菊花還可以食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其苗中說:可蔬,葉可啜,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漢•劉歆《西京雜記》中說:並採莖葉雜“菊花舒時,蜀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故謂菊花酒。”重陽佳節,賞菊花飲菊花酒,不僅妙趣橫生,而且還有保健作用。

重陽這天,人們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糕”和“高”同音,吃糕是取“步步登高”、“吉祥如意”之意。魏晉時已有吃花糕的風尚,唐代更是盛行。唐代詩人宋子京有詩說:“劉郎不敢提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劉郎即詩人劉禹錫,他在重陽詩中有意避開了“糕”字,招來宋子京的一場評論。《唐六典》已有“九日麻葛糕”的記載。到了宋代,重陽糕的款式花樣已很別緻新穎。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採小旗,摻丁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之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蠻獅。”南宋時的《武林舊事》“各以中載:糕爲饋,以糖肉秫面雜糅爲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採旗。又作蠻王獅子於上,又糜慄爲屑,合以蜂蜜,印花脫餅,以爲果餌。”明清時“京師重陽節花糕極勝。有油糖果爐做者,有發麪壘果蒸成者,有江米黃米搗成者,皆剪五采旗以爲標幟。”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花糕也各具特色。有的地方重陽花糕高達九層,上面飾以兩隻小羊,寓意“重陽”。有的地方爲五層,並以五色。在重陽這天,許多地區民間還有給出嫁女兒送花糕的風俗。有的地方重陽時要接女兒回孃家,全家歡聚喜食重陽花糕,以示團圓。所以重陽這天也稱爲“女兒節”。現在農村中還有“中秋剛過了,又爲重陽忙。巧巧花花糕,只因女想娘”的歌謠。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