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超八成家長給孩子用藥存在安全隱患

超八成家長給孩子用藥存在安全隱患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超八成家長給孩子用藥存在安全隱患

超八成家長給孩子用藥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我國缺乏服務於兒童的醫生和藥師,家長給藥行爲不當也會給兒童帶來安全風險。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家長存在兒童給藥安全隱患。其中,有72.5%的家長擅自給孩子停藥;42.7%的家長會根據自己或親友的經驗給孩子用藥;34.7%的家長讓孩子同時服用多種藥;27.4%的家長自行調整用藥劑量;19.8%的家長將藥溶於牛奶、糖水、飲料、粥、湯中。

專家提醒,如服用的藥物是對症治療,如止咳、退燒、平喘,兒童症狀消失後可以停藥。如果是對病因治療,如抗感染、抗病毒,特別是服用抗生素時,則應遵醫囑按療程服用,因爲症狀消失只是致病菌失去戰鬥力,並未被消滅,此時停藥致病菌可能會復活導致疾病無法根治。

牛奶、果汁等會影響藥物吸收和治療效果,兒童最好用白開水送服藥物。想當然的聯合用藥將加重兒童的肝臟和腎臟功能負擔,嚴重時會導致肝腎中毒。

超八成家長給孩子用藥存在安全隱患 第2張

兒童用藥安全小常識

爲了避免藥物對孩子的損害,首先家長應明確哪些藥物是禁用或者慎用的:

很多藥物在孩子是慎用甚至是禁用的,如阿司匹林、安乃近、吲哚美辛、氯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新黴素、鏈黴素、氯丙嗪、奮乃靜、苯巴比妥、地西泮、氯氮革(利眠寧)、利血平、二巰基丙醇、維生素K、亞甲藍、甲基睾丸酮、苯甲酸鈉咖啡因、山梗菜鹼、毛花苷丙、地高辛、甲磺丁脲、呋噻米等。這些藥物對於孩子可能會引起各種長期或者短期的不良反應,除了兒科醫生要清楚,家長也要把好關。

雖然,父母們不似醫生那樣是專業人員,但是父母卻不能因此而置身度外。生活中,多做一些“功課”,明確了禁用藥物和藥物的不良反應後,最大化保障孩子的用藥安全。你可以:

1、及時向醫生說明孩子用藥及自身不良反應情況

父母對自己的寶寶最瞭解,所以用藥前應向醫生反映以下情況:

(1)就診前是否曾自行用藥。如用,須告之藥名、劑量、服用次數及服藥後的情況等。

(2)藥物過敏史、變態反應性疾病史、肝腎疾病史、遺傳因素等。

2、辯證看待藥物療效

藥物的作用有兩個方面,既有治療作用,也有不良反應。而目前,許多基本藥物都沒有兒童劑型的配方,或者在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沒有足夠的信息。用於重點疾病的許多藥物都不是針對兒童開發的;即使有部分的兒童藥物,需求最大的兒童也不能獲得。

在不區分成人與兒童用藥的同時,濫用藥物會產生極大地危害。因此,孩子用藥前,父母有必要對藥物的性能、適應證、禁忌證及不良反應等做詳細瞭解。此外,父母應當明確:

(1)世上沒有“萬靈藥”。

(2)不輕信廣告,追求貴藥、新藥。和醫生多進行溝通,根據藥物的特點,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選用安全、有效、可靠、價廉、易得的藥物。

3、掌握正確的用藥劑量

許多藥物說明書上對兒童劑量只寫“兒童酌減”。那麼,該酌何情減多少呢?建議父母根據孩子的體重或體表面積來計算用藥劑量。

(1)按體重計算:每日(次)需用劑量=每日(次)每千克體重所需的藥量×患兒體重(kg)

(2)按體表面積計算:由於許多生理過程(如心搏出量、基礎代謝)與體表面積關係密切,因此按照體表面積計算藥物劑量較其他方法更爲準確,但此計算過程相對複雜。計算公式爲:每日(次)劑量=每日(次)每平方米體表面積所需要量×患兒體表面積(m2)

* 孩子體表面積計算方法:

<30kg的孩子體表面積(m2)=體重(kg)×0.035+0.1

>30kg的孩子體表面積(m2)=[體重(kg)-30]×0.02+1.05

父母需要做到:不自作主張地增加用藥物次數和劑量,以及頻繁更換醫院,強迫醫生更換藥物等。

4、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治療中的藥物反應

通常,孩子疾病都具有病情變化快的特點。因此,兒科治療中隨時決定繼續用藥或調整用藥或調整劑量,可以讓藥物使用更趨合理,減少或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除了嚴密觀察外,父母應注意增強孩子身體抵抗力,給予必要的加強體質的治療,配合良好的護理。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