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蜜丸是中醫臨牀廣泛運用的劑型

蜜丸是中醫臨牀廣泛運用的劑型

來源:男爵風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工製作中藥蜜丸,主要工藝如下:

1、配方與打粉:將按配方抓好的藥物細火烘焙或暴曬乾燥後,用打粉機打成細粉,制丸前裝入消毒盆內備用。

蜜丸是中醫臨牀廣泛運用的劑型

2、配蜜:配蜜即以藥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克藥粉,配備1200~1500克蜂蜜;若藥料中含糖質、膠質或澱粉較多的,則以1∶1~1.2的比例配備即可)。

3、煉蜜:煉蜜即熬煉蜂蜜,其目的是去除雜質,破壞酵素,殺滅細菌,蒸發水分,增強粘性。

煉蜜時,先用武火將蜂蜜熬沸,然後改爲文火慢熬,同時在旁邊放一碗涼水,並注意觀察蜂蜜的顏色。當發現蜂蜜泛黃沫時,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後把竹筷挪到涼水碗上方,讓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開而沉底,即“滴水成珠”,就算煉好了(若蜂蜜煉不到火候,便作不了藥丸,當然,火候太過也不好)。

煉蜜分爲3種,即嫩蜜、中蜜和老蜜:

“嫩蜜”是將生蜜加熱煮沸直到溫度達到105℃~115℃,過濾去沫即成,其顏色變化不顯著,失水量較少,稍帶粘性,適用於含較多澱粉、粘液質、糖類、脂肪等粘性較大的藥材制丸。

“中蜜”是將生蜜加熱熬沸較長時間或將嫩蜜繼續加熱至116℃~118℃,泡沫呈淺紅色光澤,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長的白絲,適用於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纖維的藥材制丸。

“老蜜”是將生蜜加熱更長的時間或將嫩蜜、中蜜繼續加熱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發,氣泡呈紅棕色,有光澤,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絲,適用於含大量纖維性或礦物等粘性較差的藥材制丸。

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克蜂蜜大約能出煉蜜800克左右;1000克中藥粉,大約須用煉好的蜂蜜1200克左右。

4、調藥與和藥:將熬煉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裝的藥粉內,同時用粗竹筷在藥粉內攪拌,就像平時做餃子前加水和麪一樣,邊倒蜂蜜邊調藥粉,當基本上看不到幹藥粉時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藥丸不易成形)。

如果開始時蜂蜜的總量沒掌握好,此時在調蜜時就可根據藥粉的乾溼度來補救。調好後,像和麪一樣將藥和蜜在消毒盆內和成團狀。

5、搓條與和丸:爲避免藥團粘手或粘器具,搓條與和丸時可用少量甘油、芝麻油或花生油等點於掌心進行,這樣不僅不易沾粘,還能使丸藥圓滑光亮。

如按每粒丸藥重10克計算,一料藥共重3000克,則要做成藥丸300粒。可將和好的藥團分爲三坨,每坨再分爲5小坨,每小坨搓條後,切爲20節,每節搓一丸即可,餘皆準此。

6、包裝與貯藏:製成的蜜丸,其外形圓整光滑,表面緻密滋潤,無可見纖維或其他異色點。待藥丸發汗,外表變硬後,用蠟紙、保鮮膜、塑料袋或蠟殼等包好,貯存於陰涼乾燥處即可。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