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藥品 > 橘葉

橘葉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橘葉

別名:甘橘葉。

橘葉

性味:苦,平。

歸經:入足厥陰肝經氣分。

入藥部位:爲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葉。

形態特徵:乾燥葉多捲縮,平展後呈菱狀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5~8釐米,寬2~4釐米,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光滑,對光可照見衆多的透明小腺點。質厚,硬而脆,易碎裂。氣香,味苦。

橘葉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5克(鮮者100~200克);或搗汁。

橘葉的功效作用

功效:疏肝,行氣,化痰,消腫毒。

主治:治脅痛,乳癰,肺癰,咳嗽,胸膈痞滿,疝氣。

橘葉的附方

①治咳嗽:橘子葉(著蜜於背上,火焙乾),水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肺癰:綠橘葉(洗),搗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愈。(《經驗良方》)

③治傷寒胸膈痞滿:橘葉搗爛和麪熨。(《本經逢原》)

④治疝氣:橘子葉十個,荔枝核五個(焙)。水煎服。(《滇南本草》)

⑤治水腫:鮮橘葉一大握。煎甜酒服。(《貴陽市祕方驗方》)

⑥治氣痛、氣脹:橘葉搗爛,炒熱外包,或煎服。(《重慶草藥》)

⑦殺蛔蟲,蟯蟲:鮮橘葉200克熬水服。(《重慶草藥》)

橘葉的相關論述

1、《本草經疏》:“橘葉,古今方書不載,能散陽明、厥陰經滯氣,婦人妒乳、內外吹、乳巖、乳癰,用之皆效,以諸證皆二經所生之病也。”

2、《本草匯言》:“橘葉,疏肝、散逆氣、定脅痛之藥也。按丹溪言。此藥共味苦澀,其氣辛香,共性溫散。凡病血結氣結,痰涎火逆,病爲脅痛,爲乳癰,爲腳氣,爲腫毒,爲胸膈逆氣等疾,或搗汁飲,或取渣敷貼,無不應手獲效。”

3、朱震亨:導胸膈逆氣,行肝氣,消腫散毒,乳癰脅痛,用之行經。

4、《滇南本草》:行氣消痰,降肝氣。治咳嗽、疝氣等症。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