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骨科 > 頸椎病

頸椎病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頸椎病,在中老年人中的知名度相信已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據估算,全國有5000萬以上的人患有頸椎病。有人因此頸肩疼痛,有人因此頭痛目眩……頸椎病雖常見,但人們在應對頸椎病的過程中出現諸多失誤,令疾病遷延不愈、從而影響人們生活的事例也確實令人扼腕嘆息。如何更科學地糾正頸椎病診療觀念上的失誤呢,筆者爲此走訪了國內頸椎病問題的專家婁思權教授。

頸椎病

爲了下文敘述的方便,筆者先給大家“灌輸”一些基礎知識。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及椎間關節退變及其繼發病變,致使椎間盤周圍的重要組織(脊髓、神經、血管)受到損害,呈現相應的臨牀症狀。頸椎病的表現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絕不僅是一般人印象中的頸肩痠痛這麼簡單。爲了方便診治,醫生們根據此病所涉及的組織損害和臨牀症狀,爲頸椎病做了簡單的分型。最常見的分型有四大類: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和椎動脈型,也經常有混合型存在。

司空見慣的頸椎病,對很多患者可以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婁教授說,由於頸椎病是常見病和多發病,所謂久病成醫,從這點來說,患者對頸椎病是熟悉的;然而,許多診療過程中的失誤導致嚴重後果,究其原因,卻是來源於患者(也包括某些醫務人員)對此病的一知半解。

頸椎病治療:解除症狀而非消除骨刺

“爲什麼說是一知半解呢?我先來講講骨刺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在老百姓,而且在許多基層醫生中都存在着很大的誤解。骨刺是骨關節的一種磨損老化現象,頸椎骨刺是頸椎退行性變的一種表現,不可與頸椎病劃上等號。有些人根本沒有相應的臨牀症狀,只是單位體檢或健康普查拍X光片時,發現有頸椎退變,由於有些放射科醫生對頸椎病的定義理解得不十分透徹,也不完全瞭解頸椎病的診斷原則,便在放射報告單上寫上‘頸椎病’的診斷,許多患者又過分輕信儀器檢查的結果,從而造成誤導。

“骨刺不能作爲判斷頸椎病治療是否有效的標誌。骨刺是不可逆轉的,但許多頸椎病患者甚至一些醫生,仍然爲消除骨刺進行着‘不懈’的努力。很多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後,症狀緩解甚至消失,然而當他們再次拍X光片複查時,骨刺仍舊存在,未見縮小。這就使他們非常悲觀,認爲以前所進行的治療都付諸東流了。”婁教授告訴筆者,“以上的觀點是錯誤的。患者根本就不知道,治療頸椎病的目的其實不是要消除骨刺,而是要消除或緩解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不穩定等導致的各種頸椎病的臨牀症狀。評價頸椎病的療效不只是依靠影像學X光片,而是應當從臨牀症狀來評價。”

婁教授嘆了口氣,繼續說道:“在這種錯誤觀點的指導下,一些基層醫院或藥廠的人認爲,骨刺是可以通過藥物來消除的,於是他們所配置的中藥方劑,往往取名爲‘消刺××’、‘化刺××’。當然,這些藥物對於緩解頸椎病症狀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消除骨刺,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的。”

筆者感到不解:“頸椎病的症狀與骨刺存在一定的關係,既然骨刺不可消除,是否意味着頸椎病無法治癒呢?”

婁教授的回答無疑給了患者一針最好的強心劑:“絕大部分的頸椎病是可以治癒的。”

臨牀上,絕大多數的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及椎動脈型患者,採用非手術的保守治療方法,可以獲得明顯的緩解和治療效果,得到痊癒,因此治療上宜首選非手術療法爲主;保守治療無效及脊髓型頸椎病,以手術治療爲宜。手術治療的效果比較滿意,絕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復良好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因此,已診斷爲頸椎病的患者不必害怕和焦慮,要與醫生配合,遵照醫囑進行治療。絕大部分頸椎病患者選擇正確的治療和康復方法,是可以獲得痊癒的。

是什麼讓頸椎病

雪上加霜

婁教授的一番話無疑起到了“糾正觀念”和“樹立信心”的雙重作用。對於頸椎病這一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來說,生活習慣正確與否,無疑左右着頸椎病保守治療的效果和進程。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們來做運動……”這首膾炙人口、號召大家勤做運動的《健康歌》活潑有趣,然而對頸椎病患者可能就不大適合了。婁教授在門診給患者看病時,常常有患者問:“醫生,我聽人講,頸部痛就必須甩脖子,現在我每天都練習甩脖子,往左甩20下,往右甩20下……”對這種做法,婁教授認爲是非常錯誤的,他擔憂地說:“頸椎病是由於椎間盤的退行性變所導致的,患者的頸椎已處於脆弱狀態,不宜過多活動,怎麼經得起這種折騰?如果此時過度甩脖子,非但起不到恢復的作用,反而會加重損傷。”這是否意味着患者必須放棄鍛鍊呢?不!婁教授告訴筆者,這並不是說要患者放棄頸部鍛鍊,因爲合理的頸部鍛鍊可以使頸部肌肉更加堅強有力,從而起到加強保護頸椎的作用,但這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看來,頸椎病專家對脖子問題確實是特別關注。爲此,婁教授還告誡患者:“除了自己做頸部鍛鍊時要小心外,自己的脖子也不可讓沒有頸椎病治療經驗的人隨意按摩擺弄。尤其是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我們在臨牀上屢屢可以見到,這些患者由於接受了手法較重的頸部推拿,症狀加重甚至四肢完全癱瘓,即使此後接受手術治療也難以恢復。”

婁教授還歷數了臨牀上所見的一些實例,筆者聽罷,真是倒吸一口涼氣。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卻往往暗藏隱患。

婁教授還對那些帶病伏案工作的人提出了批評:“有關數據表明,伏案工作者在大多數時間裏,都是讓頸椎處於低頭狀態,而低頭工作時頸椎間盤內壓力最大,頭頸豎直時頸椎間盤內壓力較小,臥牀時頸椎間盤內壓力最小,因此,長期伏案工作者易患頸椎病。對於已有頸椎病症狀的患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在伏案工作時,經常變換體位;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應當停止工作,絕對休息。然而,很多人仍然堅持帶病工作,導致病情加重;由於帶病工作,患者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下,還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當斷則斷的手術問題

頸椎病既然是一種骨科疾病,難免會遇到手術問題。不到萬不得已,相信每一個患者都不願輕言手術。婁教授的話可以讓大部分的患者長舒一口氣:“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頸椎病患者只要經過保守治療,即可獲得治癒和緩解,並不需要手術,真正需要手術的只佔頸椎病患者的10%左右。”

那麼,這10%究竟指的是什麼人呢?

且看婁教授是怎麼說的吧——“對絕大部分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保守治療不能有效緩解症狀,需採取手術治療,只有少數輕型患者需在醫生嚴密觀察下采取非手術治療。有一部分本應手術的患者,由於自己不願手術而採用保守治療的方法,這些患者中的絕大多數在保守治療期間症狀加重,或出現不可逆性四肢癱瘓。從原則上講,脊髓型頸椎病一經確診,又無手術禁忌的話,應儘早施行手術。其他類型的頸椎病一般保守治療效果明顯,除非情況嚴重,保守治療無法奏效之時,再實行手術。患者在被診斷爲頸椎病之後,不能一味地寄望於保守治療。如已有明顯的神經根損害,仍不接受醫生勸告,不願手術,就會使病情進一步發展,功能障礙難以去除。”

看來,當斷則斷,方能不受其亂。必須手術的,千萬不要存有過多的僥倖心理,延誤治療時機則悔之晚矣。

“然而,”婁教授突然話鋒一轉,“頸椎周圍有非常重要的脊髓、神經和血管,解剖結構相當複雜,而且這些組織的生理功能極爲重要,在這裏動刀操作複雜,有一定風險。所以,需要手術的患者最好在擁有豐富經驗的醫生的大醫院接受手術。”

這項手術對醫生的手術技巧和經驗是一個大挑戰。不過,婁教授告訴筆者,只要對頸椎病做出了明確的診斷,術前做好完善細緻的準備工作,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作充分的估計,再加上術者豐富的手術技能,絕大多數患者可獲得良好的手術效果,且併發症很少。

筆者提出:“既然頸椎病手術難度較大,有一定風險,那麼,有什麼因素會影響到手術的療效嗎?”

婁教授歸結了以下幾點: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診斷,如果因診斷不明確而接受了錯誤的手術,當然不會有好的效果。其次,手術時機的選擇和病程長短對手術效果影響較大。先發制人,往往是贏取手術成功的關鍵。婁教授認爲,病程越短者,手術治療的效果越好,脊髓型頸椎病病程在一年以內者,療效最好,脊髓型頸椎病應儘量控制在患病兩年之內進行手術。其他各型的頸椎病,在保守治療無效、確定需要手術時,也應儘早進行。除此之外,身體素質也會影響到手術的安全性。

對於頸椎病的問題,婁教授談了很多,限於篇幅,未能一一詳述。從他的話語中,筆者分明可以感受到這樣一個道理:錯誤的觀念,可以使疾病的病情雪上加霜;正確的觀念,可以使疾病的恢復事半功倍。希望這些領悟能對廣大頸椎病患者有所裨益,使頸椎病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