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婦科 > 治月經量少的中成藥有哪些

治月經量少的中成藥有哪些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治月經量少的中成藥有哪些

月經量少的症狀

月經量少的女性月經週期基本正常,但月經量明顯減少,每次月經量不足20ml,甚至少如點滴;月經來潮時間不足兩天也是月經量少的表現。在中醫上,月經量少的症狀因病因不同,主要分爲血虛型、血瘀型、腎虛型和痰溼型四種。

1、血虛型:經血顏色較淡,月經來潮時女性伴有頭暈眼花、心悸無力、面色發黃、下腹出現空墜感等症狀,舌質的顏色比正常人淺淡。

2、血瘀型:經血顏色發紫,有小血塊,女性有小腹脹痛的情況,當血塊排出後腹痛情況會減緩。舌質的顏色發紫偏暗。

3、腎虛型:經血顏色較淡,月經來潮時女性會有腰痠膝軟、足跟痛、頭暈耳鳴、尿頻等症狀,舌質的顏色比正常人淺淡。

4、痰溼型:經血顏色呈淡紅、質粘稠,女性常有胸悶想要嘔吐的症狀,舌頭腫脹,舌苔白膩。

月經量少怎麼調理

1、注意飲食。月經來潮前一週左右,女性要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飲水,攝取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來月經時可以通過喝紅糖水調理身體。

2、消除疲勞。如果身體過度勞累,身體器官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新陳代謝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因此,月經期間女性要避免激烈和長時間運動,注意休息,保證睡眠,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

3、注意保暖。除了不要進食生冷食物外,月經量少的女性最好少接觸冷水,特別是在經期時不要洗冷水澡。平時在空調房內久坐的話最好能披一條薄毯,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4、注意衛生。女性日常要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潔衛生,特別是在經期更要注意及時清潔陰部,防止感染。選擇柔軟、棉質、通風透氣性能良好的內褲,並勤洗勤換,換洗的內褲要放在陽光下曬乾。在月經期間不要同房。

月經後期,月經量少,現代醫學多認爲與卵泡發育不良或無排卵有關,因此,促排卵是調經治療的主要環節,治療除了理腎益精,養血益氣爲基礎方外,認爲還應根據患者體質因素加減用藥,融會貫通。

氣虛

月經提前,經量增多,色淡質稀。伴有神疲肢倦,心悸氣短,納少便溏,或小腹空墜,脈虛弱,舌質淡,苔薄白。

治宜補氣益血。藥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黨蔘、煅龍骨、煅牡蠣各30克,白朮18克,陳皮12克,當歸15克,柴胡、升麻各6克,甘草9克。加減用藥:心悸失眠、多夢者,去升麻、柴胡,加桂圓肉15克,酸棗仁30克,遠志9克;腰痛、腹冷、尿多便溏者,加益智仁、補骨脂各15克,姜6克;月經有血塊者,加益母草15克,茜草9克。

血熱

血熱分爲實熱、肝鬱化熱、陰虛血熱3種。

實熱:月經提前,量多,色紫紅,質黏稠。面赤口乾,喜冷飲,心胸煩躁,大便幹,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治宜清熱涼血調經,藥用清經散加減。生地黃18克,牡丹皮、地骨皮、白芍、小薊各15克,青蒿、黃柏、黃芩各9克,地榆30克。

加減用藥:壯熱面赤、口乾便結者,加石膏30克,大黃6克(後下);心煩不寐、尿黃者,加梔子9克,麥門冬12克,白茅根30克。

肝鬱化熱:月經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質黏稠。心煩易怒,乳房、胸肋、小腹脹痛,口苦咽乾,舌質紅,苔黃薄,脈弦數。

治宜清肝解鬱調經,藥用丹梔逍遙散加減。牡丹皮、白芍、生地黃各15克,梔子、當歸、白朮、茯苓、香附、川楝子各12克,柴胡、薄荷各9克。

加減用藥:乳房脹痛有塊者,加王不留行、荔枝核各12克,絲瓜絡、橘核各9克;經行不暢、血塊多者,加丹蔘15克,澤蘭18克,川芎9克;口乾目眩、失眠者,加菊花9克,石決明15克,生牡蠣30克。

陰虛血熱:月經提前,量少色紅,質黏稠。兩顴潮紅,手足心熱,咽乾口燥,心煩不眠,舌質紅,少苔或剝苔,脈細數。

治宜養陰清熱,藥用兩地湯加味。生地黃、玄蔘、白芍、沙蔘、旱蓮草、女貞子各15克,地骨皮、麥門冬、阿膠(烊化)各12克,牡丹皮、黃芩各9克。

加減用藥:月經量少、潮熱不寐者,加鱉甲30克,丹蔘、柏子仁各15克,青蒿9克。

治療月經量少比較有效的中成藥有:

丹莪婦康煎膏用於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用於婦女瘀血阻滯所致月經不調,痛經,經期不適。

益母草顆粒活血調經。用於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症見經水量少。

逍遙顆粒疏肝健脾,養血調經。用於肝鬱脾虛所致的鬱悶不舒、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慾減退、月經不調。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