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婦科 > 二胎時代來了 大齡女再生面臨什麼風險

二胎時代來了 大齡女再生面臨什麼風險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胎時代來了 大齡女再生面臨什麼風險

現在國家慢慢放寬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實行二胎的政策,所以現在高齡孕婦在社會中出現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高齡產婦生育會有一些風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大齡的問題

不孕

據統計,35歲女性的生育能力只有25歲女性的一半,而40歲時又只有35歲時的一半。因此,可以想見,當高齡女性準備懷孕時,她們最先遇到的可能就是不孕的問題,可能光懷上孩子就是一個漫長的征途,要有心理準備。

畸形

35歲之後懷孕,胎兒發生最常見的幾種染色體畸形風險會陡然升高。據統計,僅僅21三體綜合徵這一種畸形,45歲女性懷孕的發病率就達到了5%。

當你穿上防輻射服、精心挑選各種綠色食品、儘可能避免各種藥物的時候,你的年齡已經使你的胎兒畸形率升高了。

早產

除了畸形,流產、早產、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等風險也增高。據統計,30~34歲的早產風險大約4.5%,而35~39歲則達到5.6%,超過40歲,早產風險爲6.8%。

孕期併發症

過了35歲,女性發生各種孕產期常見併發症的風險也在升高。

比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產後出血,這些情況的發病風險,在35歲以後都達到最高值。

剖腹產帶來的問題

子宮疤痕處妊娠

就是受精卵在上次剖宮產的切口處着牀了,這算是「宮外孕」的一種特殊類型,就是受精卵雖然在子宮裏面着牀了,沒有跑到外面,但危險程度卻更大了。

剖腹產切口一般在子宮下段,這個地方很薄,又是疤痕,就好像貧瘠的土地一樣,很難長出好的莊稼,胚胎在這裏很難健康發育。萬一胚胎落在了這裏,爲了獲取足夠的養料,就像植物在土壤裏紮根一樣,需要不斷的向更深的地方紮根。所以胚胎很容易就會突破宮壁,造成嚴重的大出血。

最可怕的是,研究顯示:子宮疤痕處妊娠的患者,有37%的人開始沒有任何症狀,普通的體檢也不會有什麼陽性發現。就是說,這麼兇險的毛病,有超過1/3的人,即使是得上了,自己也不會有絲毫察覺!

這個情況的發生雖然不高,只有1/1500~1/2300,但不能掉以輕心。有過剖腹產的女性,再次懷孕時,在早孕期最好進行一次B超檢查,以排除疤痕處妊娠的情況。如果一旦發現,最好立刻住院治療。

前置胎盤和胎盤植入

胎盤就是一個儲血的大物流倉庫,是給胎兒供血、保證胎兒發育的重要器官。

雖然在孕期胎盤內有大量血流經過,但是正常分娩之後,隨着子宮的收縮,這些血管會被卡牢,所以產後雖然會有一定量的出血,但通常不會超過500毫升,這樣的一個出血量對於產婦的身體來說,影響是很小的。

前置胎盤就是胎盤的位置擋在寶寶的前面了,相當於在產門的裏頭加了一道牆。根據胎盤這道牆阻擋產門的程度,又分爲邊緣性前置胎盤(「牆」緊挨產門,還沒有擋上),部分性前置胎盤(擋了一部分產門)和完全性前置胎盤(完全把產門擋住了)。

子宮破裂

可以說子宮破裂恐怕是疤痕子宮女性懷二胎時最擔心的問題了。第一胎剖宮產時留下的疤,在二胎的時候可能會限制子宮下段的伸長,被越拉越薄,從而可能導致子宮破裂。一旦發生了子宮破裂可是非同小可,據統計,子宮破裂的患者,圍產兒死亡率超過50%,母體死亡率在10%~40%。

正是由於如此嚴重的後果,所以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醫學界的公認的觀點也是「一旦剖宮產,永遠剖宮產」。

但是,隨着醫學資料的不斷積累,醫生們發現,即使前次做了剖宮產,再次懷孕也不一定就會發生子宮破裂,甚至不少人還成功的陰道分娩了。

疤痕子宮再次懷孕,如果做好孕期的監護,遵醫囑定期檢查,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子宮破裂的風險可以控制在1%。

高齡女性還能懷孕嗎

前面說的這些風險增高,都是有比較對象的。跟年輕的、未經剖宮產的女性比,高齡的、有過剖腹產的女性,孕產風險確實增加了很多。但大多數情況還是可以正常懷孕分娩的。

在國家開放二胎後,門診還遇到一些來諮詢的女性,她們自己其實生育意願並不強烈,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想生了,但是家裏長輩或者老公有再生育意願,所以不得已來門診諮詢,希望醫生可以給她一個專業的理由,讓她可以告訴她的家屬,自己是不能再懷孕的。

對於這種情況,我只能說,僅從醫學專業角度,我是不能給出這樣的理由的,雖然風險確實增大了,但是還沒有大到要醫生要禁止懷孕的程度。

不過,對於這些女性來說,和她自己的個人意願相比,醫學上的理由實在是顯得微不足道。女性有決定自己生育的權利,如果自己沒有這方面的意願,那麼,這就是不再生育最大的理由。

很多人覺得,國家的政策開放了,就跟發了優惠券一樣,一定要用掉,不生二胎就虧了。但生孩子和買東西不一樣,一定要綜合個人意願、孕產風險、養育問題一起考慮。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