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婦科 > 中醫兩種方式治療痛經

中醫兩種方式治療痛經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兩種方式治療痛經

中醫認爲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血虧虛所致。臨牀常見有氣滯血淤、寒凝胞宮、氣血虛弱、溼熱下注等症,飲食療法能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

痛經中醫飲食治療:

痛經病人適量飲點酒能通經活絡,擴張血管,使平滑肌鬆弛,對痛經的預防和治療有一定作用。如經血量不多可適量飲些葡萄酒,能緩解症狀,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治療作用。

痛經患者平時飲食應多樣化,不可偏食,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香菜、胡蘿蔔、橘子、佛手、生薑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豆類等。

中醫認爲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爲主,應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會刺激子宮,使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如果月經已來潮,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等。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的作用。此外,痛經者應保持大便通暢,儘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祕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p#副標題#e#

痛經中醫穴位治療:

主穴:三陰交、太沖

   1 肝鬱溼熱

【診斷要點】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甚則痛及腰骶,或感腹內灼熱;經行量多質稠,色鮮紅或紫,有小血塊,時乳、肋疼痛,小便短赤,帶下黃稠;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處方】中極、次髎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子宮、內分泌、交感、腎

2 寒溼凝滯

【診斷要點】經前或行經時小腹冷痛,重則連及腰背,得熱痛減;伴經行量少,色暗有血塊,畏寒便溏;舌苔白膩,脈沉緊。

【處方】中極、地機、歸來

3 肝鬱氣滯

【診斷要點】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脹甚於痛,經中有瘀塊,塊下後疼痛減輕;月經量少,淋漓不暢,色黯,胸脅兩乳作脹;舌質黯或有瘀斑,脈沉弦。

【處方】曲泉、氣海

   4 肝腎虧損

【診斷要點】月經後小腹隱痛,按之痛減;月經量少色淡,質稀,腰膝痠痛,頭暈耳鳴;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處方】關元、肝俞、腎俞、照海、足三裏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