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艾滋:關注之後,更需行動

艾滋:關注之後,更需行動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艾滋:關注之後,更需行動

面對他們,也許我們變得更“有知”,知道那只是一種相對特殊的慢性病,不會再有艾滋病就是“愛之病”的偏見,也不會一提到艾滋就聯想“生活作風問題”;

接觸他們,也許我們變得更勇敢,敢於同艾滋患者進行正常的身體接觸,也敢於同他們一起正常生活,同處一片藍天之下;

關心他們,也許我們變得更慈悲,能夠爲艾滋孤兒送上家的溫暖,也能夠爲艾滋患者獻上臨終關懷……

但是,在艾滋面前,除了愛心,我們必須承認,在行動上還稍顯不足。

據衛生部部長陳竺介紹,截至2009年10月31日,我國累計報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1萬多例,報告死亡病例近5萬例。

相對於我國十幾億的人口基數,這些數字或許是微小的,但對於那些終日生活在死亡陰影下的艾滋患者,對於那些孤苦伶仃的艾滋孤兒,對於那些支離破碎的艾滋家庭,數字的背後卻隱藏着無數泣血的故事。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懷着一顆善良的心。但不容迴避的問題是,這種善心往往停留在思想上,缺乏實實在在的行動。#p#副標題#e#

想起了幾天前看到的一條新聞:揚州大學的一羣學生,爲了幫助揚大廣陵學院一名患白血病的校友,開展了一場特殊的“掙錢大賽”。他們中有人在街頭賣唱,有人在飯店刷碗端盤子,還有人當起了“擦鞋工”,不爲別的,只想憑藉自己的行動,爲這個校友掙些醫藥費。

這條新聞讓人感動,因爲它觸動了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那根神經。在冬日的陽光下,一羣大學生們在爲延續身邊同學的生命而“奔波勞碌”,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樸素愛心,更看到了可貴的行動。

同樣,對於艾滋患者,我們的關注不應止於個人對防艾、控艾的理解和支持,更應用自己的行動來促進體制和制度的建設。有人建議,防艾的舉措需要以人權爲基礎,制訂禁止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採取歧視性和懲罰性行爲的法律。

如果有一天,因爲整個社會的行動,我們不再需要以設立“世界艾滋病日”的形式來提醒公衆:我們身邊還有這樣一羣需要我們關心的弱勢羣體。那時,纔是真正的平等。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