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假性懷孕

假性懷孕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假性懷孕

假性懷孕

假性懷孕,顧名思義,就是並非真正的懷孕。假性懷孕女性身體上有出現類似懷孕的症狀,例如有停經、噁心嘔吐、腹部隆起等,甚至還會感到有自覺胎動,但實際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懷孕。如果女性進行B超檢查,有假性懷孕的女性在超音波下看不到任何子宮內或子宮外的妊娠。發生假性懷孕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和疾病因素。

發生假性懷孕的原因

1、心理因素導致的假性懷孕:心理壓力是導致假性懷孕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爲部分女性內心對懷孕十分渴望卻遲遲沒有懷孕,這種心理使精神壓力過大,從而促使自身會不自覺地產生一些類似懷孕的症狀,這時候產生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是屬於心理原因引起的生理變化。通常情況下,假性懷孕的女性體內的絨毛膜性腺激素並不會上升。如果適當地進行注意力轉移,放下思想包袱,假性懷孕症狀就會消失。

2、疾病因素導致的假性懷孕:有些女性可能因爲疾病導致發生假性懷孕。常見的疾病有紅斑性狼瘡,患有這種疾病的女性會發生絨毛膜性腺激素在血液上的濃度上升,從而出現噁心、嘔吐等類似妊娠初期的症狀。但是通過超音波檢查發現並沒有妊娠跡象,但血中卻出現絨毛膜性腺激素。如果是紅斑性狼瘡引起的假性懷孕,通常會建議轉診至內科進行詳細檢查。

因此,建議女性朋友可通過定期的產檢避免假性懷孕的發生,如果有不孕症狀的女性想要生孩子,可以到專業的醫院進行鍼對性治療。另外是否懷孕需以專業醫院進行正規檢測的結果爲依據,不要胡亂猜測和盲目地下“結論”。

假性懷孕有關注意事項

是否懷孕還需以專業醫院進行正規檢測的結果爲依據,請醫師診斷是否懷孕,透過定期的產檢,很容易就能避免假性懷孕的混淆。不要胡亂猜測,盲目的下“結論”,這樣也許會阻礙了正常懷孕的“腳步”。“假性懷孕”的發生,大多是因爲女性本身不太願意面對自己受孕不易的問題。應該到專業的醫院找婦產科的醫師或專家,進行不孕症的治療纔是最好的方法。

假性懷孕的症狀

1、噁心、嘔吐感:感冒或是腸胃不適等心情、疾病也都會導致這種感覺,所以這種狀況是很難作爲是否懷孕的判別。

2、月經停止:通常會出現此症狀的婦女,月經週期都不太規則,加上心理因素影響了荷爾蒙的調節,可能可以長達好幾個月月經都不會來,也因爲如此,當月經再來時,經常會被誤以爲是流產徵兆。

3、自覺胎動:這種感覺其實只是強烈的腸蠕動而已。當腸胃不適時,噁心、嘔吐加上明顯的蠕動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但由於症狀太類似與懷孕初期的症狀,所以經常會被渴望懷孕的女性所混淆。

4、腹部隆起:通常假性懷孕的女性,多數會在初期進食過多營養食物,在這種情況下。短時間之內小腹會不斷突出而被誤爲懷孕。如果子宮內長了許多子宮肌瘤或本身較爲肥胖,則會導致明顯的腹部隆起。

假性懷孕怎麼判斷

假性懷孕怎麼判斷?有什麼方法可以更準確地判斷是否有假性懷孕?假性懷孕的判斷方法最準確的是進行B超檢查,其次在家比較方便的檢查方法是進行基礎體溫測量或者使用早孕試紙。假性懷孕的判斷方法有:

1、B超檢查:B超檢查是判斷是否真正懷孕的最準確的方法。如果宮腔內發現孕囊,就可以判斷爲正常的懷孕;如果停經兩個月左右,做B超檢查不能發現孕囊,則爲假性懷孕。

2、基礎體溫測量:月經沒來時,如果基礎體溫持續低溫,就表示並非懷孕,體溫在36.9℃-37.2℃之間,這種高溫期如果持續21天以上,可能是懷孕。

3、早孕試紙檢測:將尿液滴在試紙上的檢測孔中,如在試紙的對照區出現一條有色帶(有的試紙顯紅色,有的試紙顯藍色),表示陰性,說明未懷孕;反之,如在檢測區出現明顯的色帶,則表示陽性,說明已經成功懷孕。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能單純憑藉停經、噁心嘔吐等症狀就判斷是懷孕,有時候突發停經、腸胃不適等,也會導致出現類似懷孕的症狀,患有紅斑性狼瘡也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所以確定是否懷孕要到醫院進行正規檢查。

如何預防假性懷孕

假性懷孕大多是因爲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爲了能預防假性懷孕,首先在心理上要做好,不要給自己過多的精神壓力,學會減壓。另外,要排除疾病導致的假性懷孕,進行孕前和產前檢查,如果檢查出有疾病,應該及時進行治療。預防假性懷孕的方法具體有:

1、心理減壓:尤其是想懷孕卻遲遲沒有成功懷孕到夫妻,心理壓力難免會大一些。女性朋友如果有家人的關心和支持,能舒緩情緒,如果出現有假性懷孕的情況也能很快地消除。

2、定期檢查:通過定期的產檢,很容易就能避免假性懷孕的混淆。是否懷孕需以專業醫院進行正規檢測的結果爲依據。

3、針對治療:不要胡亂猜測,盲目地下“結論”,這樣也許會阻礙了正常懷孕的腳步。如果女性朋友想受孕卻遲遲不能如願,專家建議應該到專業的醫院找婦產科的醫師或專家,進行不孕症的治療纔是最好的方法。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