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春困到來 6種症狀當心是疾病預警

春困到來 6種症狀當心是疾病預警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困到來 6種症狀當心是疾病預警

春困是因爲季節轉換給人們帶來的生理變化的一種反應。寒冷的冬天,受到低溫的影響和刺激,人的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血液流量相對減少,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閉合,減少熱量的散發,用這種方法來維持人體正常體溫。氣候日漸轉暖,人會感到睏倦、疲乏、頭昏欲睡,就是春困,是因爲季節交換給人們帶來的生理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應。但是,在這些反應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一些“春困”其實是疾病的表現。

6種症狀當心是疾病預警

1、貪睡且皮膚髮黃

危險徵兆:肝可能出問題了當肝出現問題時,身體會感覺疲勞無力,還伴隨着皮膚髮黃,皮膚粗糙、食慾不振、厭油膩、噁心等。

支招:清淡飲食,限酒。肝臟是一個需要“養”的重要器官,肝臟的工作非常辛苦,因此,我們要儘量減輕肝臟的負擔。其中酒精對肝臟損害較大,因此對於有肝臟疾病的人酒是一定要戒的。長期進食過油的食物會導致脂肪肝的發生,因此要控制脂肪的攝入。長期感覺疲勞、乏力、睏倦,請及時就醫,以免引起肝病。

2、貪睡伴面色蒼白

危險徵兆:貧血。

疲乏、睏倦是貧血最常見的症狀,還可能伴有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症狀都是因爲貧血導致肌肉或神經系統缺氧所致。現代人雖然食物已經非常豐富,但由於吸收、烹飪等原因,鐵及某些氨基酸的吸收仍然不夠肌體需要,可能會導致貧血發生。

支招:補點鐵。出現上述症狀可以到醫院檢查一個血常規或貧血四項就可以明確診斷。儘可能去除引起缺鐵和貧血的原因,病因治療對糾正貧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復發均有重要意義。必要時給予鐵劑治療。

3、貪睡且反應遲鈍

危險徵兆:大腦嚴重缺氧。

大腦是人體全身的支配中心,大腦的耗氧量佔全身總耗氧量的25%。現在許多辦公場所往往設在大樓裏,空氣不流通,容易導致大腦慢性缺氧。大腦長期缺氧除了引起睏倦、乏力、嗜睡外,還可以產生一系列的精神、神經症狀,如記憶力下降、行爲異常、個性改變等,有時候看起來還有點“發呆,反應遲鈍”。

支招:深呼吸。大腦缺氧要積極尋找引起缺氧的原因,積極改善工作環境,通氣,積極參加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深呼吸等。如果身體有器質性病變則要積極治療。

4、貪睡且鼾聲如雷

危險徵兆:睡眠性呼吸障礙。

睡眠性呼吸障礙除了白天睏倦、乏力、嗜睡外,夜晚觀察會鼾聲如雷,而且伴有呼吸間歇性停止。出現睏倦、乏力的原因是睡眠中呼吸暫停引起的肌體缺氧,肌體缺氧會讓身體所有的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頻繁的呼吸暫停,使深睡眠不斷被打斷,導致睡眠質量下降。

支招:換睡姿。如果習慣於仰臥位睡眠,那麼改變姿勢爲側臥,打鼾症狀會緩解。如果還不能緩解症狀,可求助於醫生進行睡眠呼吸監測,明確是否有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

春困到來 6種症狀當心是疾病預警 第2張

5、經期嗜睡

危險徵兆:身體虛弱。

中醫學認爲,經行嗜睡多由脾虛溼困、氣血不足、或腎精虧損所致。由氣血不足引起的經行嗜睡,多見於素體虛弱的婦女,表現爲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頭暈作眩,心悸不安。

支招:加強鍛鍊,少吃油膩高脂肪食品。經行睏倦嗜睡的婦女,平時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如慢跑、打球、打太極拳等,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鍛鍊方式,長期堅持。在飲食上要少吃甜膩與高脂肪的食品。

6、貪睡且難以睡醒

危險徵兆:可能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出現白天嗜睡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兩倍,因爲是一種代謝疾病,所以這種病的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白天長期疲勞、嗜睡,也可能是糖尿病正在發生。

支招:查血糖。定期檢查血糖,重視每年單位組織的體檢。如果血糖在臨界值,醫生會建議進一步檢查,如糖耐量試驗,及早診斷積極治療。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飲食,多參加運動,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抗病能力。

春困怎麼辦纔好?

1、開窗通風

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無疑會使人昏昏欲睡,春困隨即而來。因此,不妨打開窗戶,迎着撲面而來的新鮮空氣,伸個懶腰,提神醒腦,緩解春困。

2、早睡早起

爲了有效驅除春困,大傢伙要做到早睡早起。儘可能每晚9-10點前上牀入睡,早上5-6點起牀,切記不可熬夜。

3、有氧運動

除了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外,還可以通過適當的有氧運動,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腦部供氧來緩解春困。

4、按摩穴位

雙手抱頭,手腕處於雙耳尖的高度,大拇指向下按住頭頸處。這時,大拇指按的位置剛好是風池穴的穴位,兩個大拇指分別按壓3分鐘,按摩風池穴時,如果能夠在大拇指上塗些風油精或驅風油,效果會更明顯。

5、科學飲食

科學的飲食對緩解春困也有積極的效果。春季飲食宜清淡、新鮮、易消化,青菜、胡蘿蔔、芹菜、小白菜等食物是最佳的選擇。儘可能少吃油膩的肉類食品,以便於腸道的消化吸收。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