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早期發現腫瘤勝過治癌方案

早期發現腫瘤勝過治癌方案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癌症是一種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疾病,早期的癌症通過治療是有可能痊癒的,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應提高警惕。

早期發現腫瘤勝過治癌方案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佈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是有312萬,平均每分鐘有6個人被診斷爲癌症,每年中國因爲癌症死亡的病例達到270萬。也就是每7~8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因爲癌症死亡,佔到居民死因的13%。

面對如此狀況,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防癌科主任、體檢中心副主任徐志堅向我們提供了一個選擇——早期進行防癌篩查。

現狀:發病率呈增長趨勢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佈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是有312萬人,平均每分鐘有6個人被診斷爲癌症,每年中國因爲癌症死亡的病例達到270萬人。也就是每7~8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因爲癌症死亡,佔到居民死因的13%。

徐志堅透露,從全國範圍來看,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確實呈現一種逐漸增長的趨勢。無論農村還是城市,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比如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農村和城市都是增長的。總體上看,城市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於農村。

“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徐志堅稱,中國30年急速發展,導致國民的飲食結構和習慣等生活方式急劇變化。此外,在我們生活中,存在很多致癌因素。比如一支香菸裏面含有很多致癌物,長期吸菸就有可能會得肺癌。“當然,還有一些致癌因素,我們並不瞭解。”

改變:防癌意識逐漸提升

“徐醫生,請問乳腺的防癌篩查,用什麼方法比較好?”接受採訪的當天下午,徐志堅還在抓緊時間爲前來諮詢的患者,解答防癌篩查的相關疑問,“在國外,乳腺的防癌篩查是有傳統的。在中國,女性的乳腺密度比較緻密,建議您鉬靶加超聲一起來做。”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工作多年,徐志堅親身經歷了人們防癌意識逐漸提升的過程。門診量從科室成立之初的每天10人左右,一躍到如今每天約60人。“最初也沒人預約。但現在,預約門診已經排到了2個月之後。”他欣慰又無奈地表示,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挺好,說明人們越來越重視防癌篩查。但現在不敢預約得太多,否則沒法保證篩查質量。

徐志堅強調,雖然我國人羣的防癌意識還比不上國外,但從實際工作中看,人們防癌意識逐漸提升這個事實不容否認。尤其是一些高收入人羣,他們的防癌意識很強。一些腫瘤患者的家屬對此也特別注意。“你看剛纔那位患者,就是因爲家人不幸得了癌症,她自己覺得應該做一個防癌篩查。”

“在每年舉行的腫瘤防治宣傳週上,防癌篩查都是我們的宣傳重點。”徐志堅介紹,如今百姓通過各種渠道,對腫瘤相關知識的瞭解越來越多。很多人都知道什麼是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少吃鹽、多運動、邁開腿等等。防癌意識的提升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採取多種措施,加大防癌篩查的力度,幫助人們增強防癌意識。2009年,“在農村婦女中開展婦科疾病定期檢查”這16個字被寫進了時任總理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並首次在2011年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中寫上“逐步開展宮頸癌、乳腺癌兩癌查治等重大公共服務項目。在2012年3月12日發佈的《“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同樣也寫進了“兩癌篩查”政府服務項目。

目的:早期發現高危因素

我國第三次死亡調查的數據顯示,年齡是一個主要的致癌危險因素。年齡越大的人可能發生癌症的機率越大。徐志堅建議有癌症家族史、生活方式不是很好的40歲以上人士,參與防癌篩查。

“現在我們院長牽頭,對部分人羣做了五個癌種的防癌篩查,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徐志堅透露,通過這個項目,一方面能夠給受檢人帶來好處,在受檢人當中發現高危人羣。另一方面可以進行一些相關探索,比如利用篩查高危人羣的方法,從高危人羣中再找出真正的腫瘤患者。

在徐志堅眼中,防癌篩查可以有效的早期發現患者已經存在的腫瘤高危因素。他介紹,防癌篩查是對無症狀的健康人羣進行的一系列以發現早期癌症爲目的的醫學檢查。作爲一種更加專業的癌症篩檢方式,防癌篩查會由腫瘤專科醫師爲受檢者提供專業的防癌體檢、健康改善建議和跟蹤隨訪,在檢測早期腫瘤的同時,還會對一些增加癌症發生機率的機能變化進行檢查,並對這些狀況進行癌症風險評估和干預。最終目的是早期發現癌症高危因素、癌前病變,從而預防癌症發生和確診早期癌症。盡最大可能降低由於癌前病變或疾病導致的癌症發生機率。

準確:防癌篩查一步到位

徐志堅介紹,人體可罹患100 多種癌症,常見癌症的種類大概8~10 種,如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等,佔所有癌症發病總例數的75%~80%。“把篩查重點放在這8~10種癌症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個癌種都對應一種或多種不同的篩查手段。比如肺癌篩查,胸片和胸透被證明不是很有效。現在普遍認爲低劑量CT是篩查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以乳腺癌爲例,徐志堅建議女性從30~39 歲,每年做一次超聲檢查,40 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做一次超聲和鉬靶檢查。鉬靶檢查可以提高癌症的早診率,尤其對50 歲以上女性效果更明顯。高危人羣可以考慮直接採用乳腺核磁檢查。

目前,防癌篩查是對腫瘤最敏感的篩查方法。“對於防癌,不應該只爲了省錢,一點一點進行檢查,還是應該精準查驗。”徐志堅表示,防癌篩查主要採取的是綜合手段,包括影像學檢查、物理學檢查、體液檢查、血液檢查、細胞學檢查。這樣可以做到查癌一步到位。如果只進行血液檢查,可能並不全面。因爲腫瘤標誌物篩查時,患者得了癌症,指數也可能不高,而有的指數高卻不一定是癌症,良性腫瘤的腫瘤標誌物指數也可能會高。

所謂篩查手段有沒有效,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篩查人羣的死亡率。“這是一個金標準。”徐志堅認爲,如果選定的篩查方法根本不能降低死亡率,那就沒有必要採取該種方法。

費用:1元預防費省8元治療費

對於百姓關心的防癌篩查的費用,徐志堅表示,這會依據篩查重點和癌種的不同而不同。非高危人羣篩查一個癌種的基本費用,在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如今儀器越來越精密,敏感度越來越高,但並不意味着價格一定特別貴。“除去基本的血液檢查,像乳腺癌篩查,超聲檢查不到100 元,鉬靶檢查200 多元,一共就300多元。宮頸癌篩查更便宜,TCT檢查(注:宮頸細胞的液基薄片檢查),100 多元就夠了。肺癌的防癌篩查的方式是低劑量螺旋CT,費用爲540 元,可以準確地告訴受檢者是否患癌。”

徐志堅坦言,如果對常見的8~10 種癌症進行一次篩查,費用也不少,加起來需要4000~5000 元,並且不是所有癌症都能通過防癌篩查“顯身”。像胰腺癌、淋巴瘤,一般的防癌篩查項目很難早期發現。他透露,從一個癌細胞長成1 釐米的腫瘤需要8~10 年的時間,如果在這一窗口期,查出腫瘤都屬於早期,可以治癒。“所以說早期發現太重要了。”

通常來講,防癌篩查一般是一年一次,但如果第一次防癌篩查一切正常,有的癌種可以很長時間做一次。徐志堅以結腸癌篩查爲例,結腸鏡一般可以5~8年做一次,費用大概6、700元左右,基本保證這期間不患結腸癌。“正常的話,相當於每年100 元左右,就可以預防10 年;如果早期不做篩查,後期發現直腸癌的治療費用最少上萬。所以,我們說1元預防費省8 元治療費,甚至更多。”

徐志堅同時表示,這也要取決於是否存在基礎病變。如果發現結腸有息肉,那一年以後就要再做一次結腸癌篩查,看有無復發的情況出現。

區別:不同於健康體檢

不少人覺得健康體檢也完全能達到防癌篩查的效果。徐志堅認爲這是一種誤區。他表示,健康體檢與防癌體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爲了發現身體上存在的健康問題。但通常不包括腫瘤篩查;後者則屬於專業性的腫瘤篩查,精準化程度較高,可以做到一步到位。健康體檢雖然也能檢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由於對體檢者和醫生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很容易出現“漏網之魚”。

與健康體檢相比,防癌篩查更具專業性。徐志堅說,1釐米以下腫瘤,一般健康體檢所做的胸片檢查不好鑑別。但防癌篩查中所使用的低劑量CT卻能發現1毫米以上結節,並通過隨訪跟蹤給受檢人較明確得答案出來。以肺癌分期爲例,3 釐米以內的腫瘤都算一期病變。CT可以做到及早發現。此外,兩者提供的檢查設備也有不同。在防癌篩查中,可能會用到胃鏡和腸鏡,但一般的健康體檢則不需要。

徐志堅特別強調,健康體檢與防癌篩查的很大區別是後者一般會有一支專業性隊伍,專門觀察受檢人的片子。“專業腫瘤醫院的醫生對腫瘤的認識是很深刻的。只有腫瘤與非腫瘤之分,比較單純,但也比較專業。”他舉例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有一個肺癌篩查專家小組,醫生會查看腫瘤的每個結節到底是怎樣的情況。相當於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學科支持,不同的專業團隊支撐着防癌篩查這項工作。徐志堅說,防癌科類似於首診科室,其實與醫院各個科室都有對接。

重點:早期篩查提高治癒率

大量事實表明,腫瘤早期大部分是少有症狀的。徐志堅稱,一旦身體提供給我們“信號”,也許都到了腫瘤中晚期。“早期肺癌是很少咳血的。如果咳血,大部分已經中晚期了。”他認爲,人們最好能在“信號”來臨之前,就做一些預案,減少腫瘤發生的概率。

“我有一位40歲的朋友,正值事業高速發展期。” 徐志堅用自己朋友的經歷,闡釋了防癌篩查的重要性。“本來是他爸爸進行肺癌檢查。結果他隨口說自己應酬多,經常喝酒,有時會腹瀉,覺得是酒精引起的腸炎。”隨後,徐志堅建議他的朋友做一個腸鏡,進行防癌篩查。結果發現他朋友有一個很大的潰瘍,取活檢竟然是結腸癌。徐志堅提醒人們,長期腹瀉、便血或上腹慢性隱痛等“信號”出現時,人們應該立即做個腸鏡,進行結腸癌篩查。

“這就是我們爲什麼要強調早期進行防癌篩查。”徐志堅透露,一期肺癌治癒率可以達到80-90%,如果等發現症狀再去治療,預後的效果不容樂觀。此外,乳腺癌、宮頸癌等癌種,假如人們能早期進行防癌篩查發現腫瘤,病情都可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我國第三次死亡調查的數據顯示,年齡是一個主要的致癌危險因素。年齡越大的人,可能發生癌症的機率越大。徐志堅建議,有癌症家族史、生活方式不是很好的40歲以上人士,參與防癌篩查。“另外,也要看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我曾經有一個病人,14位親戚有13人都因腫瘤去世。那就必須要很早的進行防癌篩查,並且每年一次。”他介紹,一般來說,防癌篩查以40歲爲界。如果有其他的危險因素,可以將篩查提前到30歲甚至更早。此外,他還建議50歲以上的人士做結腸癌篩查。“在美國,如果50歲以上不做腸鏡,本身就是一種危險因素。”徐志堅說,到了一定年齡,必須要有防癌意識,針對某一種或多種常見的腫瘤,做防癌篩查。

“早期發現好過任何治癌方案。”說這話時,徐志堅語氣堅定。

付費:正在進行相關探索

徐志堅介紹,從學術上講,腫瘤預防分成三級。一級預防措施是病因鑑別,幫助人們早期干預腫瘤的危險因素。防癌篩查屬於二級預防措施;二級預防措施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某種意義上說,防癌檢查獲得的危險因素,爲一級預防工作開展起到基礎性作用,做到防患於開端;三級預防措施是幫助患者提高治癒率、生存率減輕由癌症引起的疼痛。這些措施有助於百姓樹立正確的防癌意識,並能在一定範圍內,降低腫瘤的發病率。

“不僅如此,有關部門對防癌篩查的付費方式也在探索。”徐志堅表示,現在國家對部分人羣實行免費的“兩癌篩查”(注:兩癌指乳腺癌和宮頸癌)政策。將來篩查費用的解決不能排除商業保險的參與。他認爲,誰來付費的問題,決定了我國腫瘤早診早治的最終成果如何。

在這方面,國外也摸索出一些有益的經驗。同時也降低了所在國家癌症的發病率。“像日本,國家拿出一部分錢,爲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羣,進行胃癌篩查。這也讓日本的胃癌發病率下降。”徐志堅認爲,這取決於國家的經濟實力和人口基數。“我國已經盡力在做了,但也有一定的提高空間。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

小編提醒大家,生活中我們應該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早早發現癌症的徵兆要比任何的治療方案強很多。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