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腸梗阻256例臨牀分析

腸梗阻256例臨牀分析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臨牀資料

腸梗阻256例臨牀分析

1.1 一般資料

男150例,女106例,年齡6月~81歲,平均47.6歲。5歲以下32例,50歲以上93例。粘連性腸梗阻平均年齡39.2歲,腫瘤性腸梗阻平均年齡53歲。

1.2 梗阻病因

病因明確的有244例,佔95.3%,不明12例,佔4.7%。病因明確者中,機械性腸梗阻232例,佔95.1%,麻痹性腸梗阻9例,佔3.7%,血運障礙性腸梗阻3例,佔1.2%。機械性腸梗阻中,佔前5位的病因分別爲粘連性、腫瘤性、腸套疊、嵌頓疝、腸扭轉。

1.3 症狀與體徵

症狀主要有腹痛86.3%,腹脹69%,噁心81%,嘔吐52%,停止排氣59%,停止排便34%,血便9.2%。腹部體徵壓痛78%,高調腸鳴音58%,肌緊張32%。210例行腹部透視,78%見氣液平面,49%腸腔擴張。96例行鋇灌腸檢查,陽性率45.8%,其中,腸套疊20例,大腸癌24例。

1.4 治療

治癒248例,死亡8例,死亡率3.1%。非手術治療147例,5例死亡。手術治療109例,死亡3例,5例發生術後併發症(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開1例)。

2 討論

2.1 腸梗阻病因

近年來,國內外大量文獻報道,腸梗阻前兩位病因分別是粘連性腸梗阻、腫瘤性腸梗阻 [1] 。本組分別169例(66%),26例(10.1%),與之一致。在粘連性腸梗阻中,腹部手術後所致粘連性腸梗阻約佔80%~90%,本組中爲84.3%。其中以闌尾切除術、盆腔手術而致粘連性腸梗阻多見,其次纔是腹腔炎症而致的粘連梗阻。有大宗病例報道,結核性炎症佔炎症後粘連性腸梗阻的首位,這應在臨牀上引起注意 [1] 。

2.2 腸梗阻的診斷#p#副標題#e#

典型的腸梗阻具有陣發性腹部絞痛、嘔吐、腹脹、腸型、腸鳴音亢進等表現,診斷一般並不困難 [2] 。但有時不具備這些典型表現,臨牀上要注意鑑別。尤其是單純性腸梗阻和絞窄性腸梗阻的鑑別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兩者在預後和處理方式上有所不同。臨牀上,通過X線片中的“假腫瘤徵”、“咖啡豆徵”等診斷絞窄性腸梗阻有一定的困難,還需要在臨牀上密切觀察腹部體徵及生命體徵變化,必要時果斷行剖腹探查。本組中腫瘤性腸梗阻佔第2位,腫瘤性腸梗阻的平均年齡比粘連性腸梗阻的平均年齡大13.8歲。其發病多在老年,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發生率低,並常有便血,腹部包塊,甚至貧血、乏力等全身症狀。鋇灌腸和結腸鏡對於慢性低位腸梗阻有重要診斷價值。腸套疊多發生於嬰幼兒,一般發病急驟,有陣發性腹痛、哭鬧、嘔吐、腹部包塊和血便。本組中,5歲以下腸梗阻32例,20例爲腸套疊。這提示我們,凡是嬰幼兒若出現上述症狀,應首先考慮腸套疊。可行鋇灌腸檢查,既可診斷又可治療。本組20例,均經鋇灌腸證實,且加壓復位9例,11例轉爲手術。

2.3 腸梗阻治療

本組中199例行非手術治療,緩解142例,約爲73.9%,52例中轉手術,死亡5例,爲惡性腫瘤晚期所致死亡。緩解病例多爲粘連性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和糞石性腸梗阻。緩解時間最短21h,最長24天,平均9.8天,其中2例爲術後早期機械性腸梗阻。我們採用四磨湯和石蠟油交替自胃管注入,夾閉胃管1h再行放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粘連性腸梗阻由於手術可造成再次粘連,應儘量採取非手術治療,尤其對於術後早期機械性腸梗阻,多爲纖維素性粘連所引起,容易被吸收,且很少引起腸絞窄,因此一般採用非手術治療。結核性腹膜炎引起粘連性腸梗阻粘連多較廣泛,分離困難且有造成腸瘻的可能,且發生絞窄也較少見,因此多傾向於採取非手術治療。但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懷疑有腸絞窄可能時,應立即手術探查。

手術組109例,死亡3例,其中小腸扭轉2例、血運障礙性腸梗阻1例。小腸扭轉術前確診困難,且病死率較高。朱代華總結83例病人 [3] ,術前確診小腸扭轉的僅爲14.5%,16%診爲絞窄性腸梗阻,而其餘均誤診,在手術中才得以確診。小腸扭轉具有起病急驟,一開始即爲臍周持續性疼痛伴頻繁嘔吐、腹脹輕的特點,若同時出現腹部侷限性膨隆或腰骶部放射性疼痛或腹部壓痛性腫塊,即應高度懷疑小腸扭轉。手術應搶在腹膜刺激徵、消化道出血、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消失等腸壞死徵象出現以前。必要時剖腹探查,以降低腸壞死率和病死率。

腸梗阻病死率爲5%~10% [1] ,本組爲3.1%。惡性腫瘤晚期致梗阻、惡病質及梗阻時間過長、腸管壞死等引起的中毒性休克是腸梗阻死亡的重要原因。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