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骨折治療的方法

骨折治療的方法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骨折急救五原則

骨折治療的方法

骨折通常分爲閉合性和開放性兩大類。閉合性骨折指皮膚軟組織相對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連通;開放性骨折則是指骨折處有傷口,骨折端已與外界連通。全身各個部位都可發生骨折,但最常見的還是四肢骨折。 一旦懷疑有骨折,應儘量減少患處的活動,轉送時儘量用硬板牀。下面是骨折後急救的5個原則。

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於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異物;病人有意識障礙者可針刺其人中、百會等穴位;開放性骨折傷員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紮止血。嚴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30分鐘應放鬆1次(每次30至60秒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骨折病人,應快速運往醫院救治。

傷口處理

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應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用消毒紗布或乾淨布包扎傷口,以防傷口繼續被污染。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傷口,以免污染深層組織。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包紮、固定。

簡單固定

現場急救時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準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爲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爲準。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於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嚴重外傷後,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應給予必要的止痛藥。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劑,如嗎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腦、胸部損傷者不可注射嗎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樞。

安全轉運

經以上現場救護後,應將傷員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救治。轉運途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壞傷肢,以減少傷員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適當的活動。

處理方法細節

1、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處,固定不應過緊;木板和肢體之間墊鬆軟物品,再用帶子綁好,木板長出骨折部位上下兩個關節,如果沒有木板可用樹枝、擀麪杖、雨傘、報紙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開放性骨折,可用乾淨消毒紗布壓迫,壓迫止不住血時,可用止血帶環扎傷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時,內出血可達1000毫升(人體總血量大約4000毫升)。包紮固定過緊也能引起神經麻痹,須密切注意患者狀況。

專家指出現場骨折的處理比較多樣性,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爲輕度無傷口骨折,尚未腫脹時,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先進行冷敷處理,使用冰水、冰塊或者冷凍劑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腫脹,冰凍的礦泉水和純淨水也可,但不建議使用自來水,固定後送醫院處理。

如有傷口則不宜冷敷,用消毒紗布壓迫止血,如遇出血嚴重不便或不能壓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開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嚴重出血的)應用止血帶或者布條等環扎該部位近心臟的一側,立即送往醫院,且不斷與傷者交流,注意其情況,防止其失血過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可採用壓迫止血方法。要記住的是一旦採用布帶、繩子捆紮止血時,必須記錄紮帶的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小時,以免時間過長導致肢體缺血壞死。一般每1小時需放鬆止血帶至少5分鐘。出血如果是暗紅色且出血速度比較慢爲靜脈血,在傷口的遠心端做包紮。如果出血顏色鮮紅且呈快速涌處狀,是動脈血,應在傷口近心端包紮。如遇骨折端外露,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傷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如將骨折端或脫位的關節復位了,應給予註明,並在送醫院時向醫生交待清楚。

固定方面方面一般採用比骨折部位稍長的夾板,如無條件,乾淨的木板、木條等其他物品亦可,期

間墊至些鬆軟乾淨的物品,捆綁時以剛好固定爲宜,不能過緊,此外上肢骨科可扶傷者到醫院就診,脊柱,腰部及下肢骨折則必須用擔架運送,而且搬動傷者前需確認傷者情況,不能搬動或者挪動傷者肢體,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最後專家特別強調,如果是頸椎部位的骨折,不當急救操作可使頸部脊髓受損,發生高位截癱,嚴重時導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時,不恰當的搬運也可能損傷胸腰椎脊髓神經,發生下肢癱瘓。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如果懷疑有脊柱骨折,應就地取材固定傷處,合理搬運傷者。四肢骨折處出現局部迅速腫脹,提示可能是骨折斷端刺破血管引起內出血,可臨時找些木棒等固定骨折處並可對局部用毛巾等壓迫止血;千萬不要隨意搬動傷肢以免造成骨折端刺破局部血管導致出血。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