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專家談乙肝耐藥

專家談乙肝耐藥

來源:男爵風    閱讀: 4.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第一個口服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上市至今,已有超過10年的歷史,在這10年中藥物在不斷上市,臨牀治療在不斷進展,臨牀醫生和專家對於耐藥已經越來越有信心,但乙肝患者對於耐藥的誤區卻依然有增無減。專家將從耐藥誤區入手,帶您進入10年後的耐藥認知新世界:耐藥應該被重視,但請不要把耐藥誇大。

專家談乙肝耐藥

誤區一:一旦耐藥,以前的治療就白費了

    不少慢性乙肝患者害怕耐藥變異後,以前的治療就白費了,而且還有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因此打起退堂鼓,不願意進行抗病毒治療。

    專家釋疑解困:這是一個在乙肝病人中普遍存在的誤解。慢性乙肝的發展規律就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旦放棄抗病毒治療,乙肝病毒就肆無忌憚開始瘋狂繁殖,肝功能出現異常,導致病情惡化;相反,如果堅持抗病毒治療,就能打壓病毒複製的氣焰,延緩疾病進展。所以即使發生了耐藥,在之前進行的抗病毒治療中,患者也是受益的。

    在全球大規模的研究中,經過抗病毒治療的患者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和肝癌的風險都明顯低於沒有受過抗病毒治療的患者。例如:在拉米夫定在我國有一項專門治療肝硬化的研究(4006的臨牀試驗)研究證明,拉米夫定能減少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或晚期肝纖維化病人發生肝臟併發症的危險。拉米夫定提供的保護作用很大,減少大約50%的疾病進展。即使發生了變異,在治療期間,它仍然延緩了疾病進展,爲進一步治療贏得了時間。另外,也不是所有服用拉米夫定的病人都會出現耐藥。目前還有不少患者從拉米夫定上市一直服用至今也沒有發生耐藥。有研究證實,服用5年以上沒有發生耐藥的患者很少再發生耐藥。

    每個乙肝患者心裏都應有桿秤,耐藥和疾病進展,兩者孰輕孰重。乙肝朋友應該清楚認識到,即使發生耐藥,抗病毒治療也能延緩疾病進展。在“治”與“不治”之間,前者的益處遠遠大於後者。

誤區二:談耐藥色變,老想換藥停藥

    在門診經常看到有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療過程中本來已經取得了HBVDNA檢測不到的很好效果,卻總擔心它的耐藥問題,請求醫生換藥治療。更有個別的患者上網看到別人說耐藥的話題,怕自己一出現耐藥就沒藥可用了,自己就把藥給停了。

    專家釋疑解困:這種隨意換藥或停藥都是錯誤的。在目前的治療藥物有效的情況下,耐藥的發生率是較低的,患者無需過分擔心耐藥而動搖治療的決心。耐藥通常發生在抗病毒效果較差的患者身上。即使發生這種情況,醫生也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來解決。

    停藥則更加危險,會造成病情的加重,而且藥物吃吃停停,容易給乙肝病毒以喘息之機,更容易發生耐藥。

    在7、8年以前只有拉米夫定一個口服抗病毒藥物時,由於藥物和醫生的經驗都有限,耐藥確實是困擾乙肝治療的難題。但現在經過近10年的臨牀摸索,醫生的經驗豐富了很多,也有了多種口服抗病毒藥物上市了。即使拉米夫定耐藥了,還可以聯合阿德福韋酯進行治療,效果也很好。

    隨着診療水平的提高,耐藥可以被及早發現,一旦發現耐藥的“苗子”,比如病毒學的反彈,還未等到真正的耐藥發生,就能夠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從而解決問題。所以,乙肝朋友們也不要老拿耐藥嚇唬自己,還是要堅定抗病毒的信心。 #p#副標題#e#

誤區三:選抗病毒藥,只看耐藥率,不考慮綜合因素

    在制定慢性乙肝治療方案時,很多患者過分懼怕病毒耐藥,把“耐藥率”當成選藥的唯一準則。

    專家釋疑解困:其實,選藥跟選對象一樣,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你的。 “耐藥率”應該是選藥時需要考慮的綜合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醫生在選擇藥物的時候,還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藥物的安全性,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例如,如果患者選擇自己超過自己負擔能力的抗病毒藥物,就會影響長期治療。

    臨牀上很多病人因爲經濟能力無法繼續治療,從而中斷治療導致病情的加重。乙肝是一個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應從療效、安全性及費用較多進行綜合衡量。

    另外,即使選擇了耐藥率較低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乙肝患者也不能“高枕無憂”。認爲耐藥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就不定期隨訪。目前的口服抗病毒藥物都可能發生耐藥,在治療過程中只要定期隨訪,耐藥是可以被預防和管理的。

把耐藥留給醫生,把生活留給自己

    耐藥是個問題,但千萬不要把耐藥妖魔化。從第一個口服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上市至今,臨牀醫生已有10年的口服抗病毒經驗,隨着臨牀經驗的不斷累積、阿德福韋酯等藥物的上市以及對隨訪、監測的重視,耐藥在10年後的今天可防可治。

    乙肝治療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耐藥只是長期治療中應考慮的原因之一。乙肝朋友應綜合考慮藥物副作用、療效、經濟等多種因素,放平心態,坦然面對乙肝治療。把耐藥留給醫生,把生活留給自己。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