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女性的性恐怖心態

女性的性恐怖心態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性性恐怖患者存在着心理病理學方面的差異,面對性恐怖的不同心態,使她們或採取破壞性迴避模式,或採取建設性的積極適應態度。

女性的性恐怖心態

對恐怖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恐怖性疾患具有家族傾向性,但卻沒有特殊的明顯的創傷或家庭不和等問題。這些患者一般體質較差,性格脆弱,而父母從小對她們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她們的恐怖症的發生發展以致治療結果。

通常,這些患者的父母對她們從小表現出的焦慮持以下三種態度:一、拒絕安撫孩子,要求孩子獨自克服焦慮的心理障礙;二、過分呵護,儘可能不讓孩子經受挫折;三、建設性的現實主義態度。父母所持的三種不同態度,使她們長大以後形成了對性恐怖症的三種不同心態。

燈光再亮的時候

文小姐正睡意蒙朧,牀頭燈亮了。儘管燈光很暗,儘管她並沒有睜開眼,但她知道燈亮了。丈夫把手伸到她的脖子下,摟着她的身體開始親吻她。文小姐緊閉雙眼,心跳加快,全身的肌肉緊張起來,她知道她所害怕的事情又要發生了。

新婚的時候,文小姐曾問過丈夫,爲什麼喜歡開着燈做愛?丈夫含情脈脈地說:“因爲想看你。”她聽了,皺皺眉頭說:“我那麼瘦,有什麼好看的?”丈夫說:“瘦有什麼不好?我喜歡。”文小姐半天沒作聲,末了卻說了一句讓丈夫莫明其妙的話:“其實你沒有必要對我這麼好。”

之後的兩年裏,文小姐一直對性活動具有恐懼心理。每次過性生活,她都高度緊張和焦慮不安,採取完全被動的不合作態度。她滿腦子裏只有一個念頭,希望事情儘快結束。

深愛文小姐的丈夫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妻子爲會麼對他這般態度。“不知爲什麼,每次我準備過性生活時她就害怕得要命?”文小姐的丈夫這樣對醫生說。醫生要求和文小姐談談。

“我丈夫總喜歡開着燈做愛,這使我老是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情。雖說這事和夫妻之間的事毫不相關,但我總會想起它來。”文小姐緩緩地對醫生說。

“小時候,我長得很瘦弱,性格也不好,膽小懦弱,獨立性差。爸媽都對我不滿意。他們決意要我獨自睡一個房間。我很害怕,請求他們能讓我開着燈睡,可媽媽就是不允許,總是不由分說地把燈關掉。

一天晚上,一隻貓在我窗外不停地叫喚。我怕極了,哭叫起來,這時,我房間的燈亮了,媽媽出現在我的牀前,她彎下身子,我以爲她會抱緊我,結果出乎意料,媽媽帶着一臉鄙夷的神情說:‘哭什麼哭,一隻貓就能把你嚇成這樣,真沒出息,還說長大要當解放軍呢。別哭了,快睡。’說完,‘啪’的一聲關燈走了。從那以後,媽媽再也沒抱過我。現在長大了,我覺得自己還是那樣,特別瘦,性格也不行,挺不優秀的。我不明白丈夫喜歡我什麼?特別是……爲什麼喜歡我的身體?”#p#副標題#e#

文小姐毫無必要的自卑感導致了她性方面的悲劇。

每次過性生活之前,文小姐首先就刻意破壞自己的情緒。她認爲丈夫和自己這樣的人過性生活,一定會感到毫無樂趣。而自己也覺得沒什麼意思。但是,性生活畢竟還是要進行的,這就使文小姐產生焦慮和恐懼。

父母從小對文小姐的不滿,使她在潛意識裏建立了自我否定,因此下意識地拒絕接受丈夫的認同。而父母從小在身體接觸方面對她的過早疏遠,又使她成年之後對丈夫的親密性舉動產生恐懼,並採取回避態度。

這種人從小就備受父母指責。被強制獨自面對焦慮和克服焦慮而得不到關懷和同情,使一些本來就具有焦慮恐怖傾向的孩子,從小就感到自己令家裏人討厭,在家庭成員中得不到認同,長大以後往往可能發展成具有自我憎惡心態的成年人。當面對性恐懼時,她們總採取消極態度,拒絕接受幫助,認爲自己沒有權力享受性愛。她們往往拒絕與配偶合作,不願積極去改善種種不良性關係,她們對性活動持破壞性的迴避態度。

今夜沒有童話

胡小姐來到心理諮詢門診,訴說自己結婚以來很不愉快:“戀愛時,我對丈夫感覺特別好。可是一結婚,那感覺就完全被破壞掉了。說句老實話,我真希望永遠戀愛而不結婚。”胡小姐抱怨說。丈夫在性生活中動作粗魯,第一次就把她弄得很痛,這種創痛感一直持續了三天。結果使她從此對性生活產生恐懼心理,不願過性生活。胡小姐說,儘管他們已經結婚兩年了,但是每次過性生活,丈夫還是把她弄得很痛,一點也不關心她。

醫生單獨和胡小姐的丈夫進行了交談。“從戀愛到婚後,我對她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可她對我就沒有滿意的時候,”胡小姐的丈夫忿忿不平地對醫生說,“不怕您笑話,新婚之夜是我鋪的牀,我弄的蚊帳,連她的洗澡水都我給調的。可我剛一碰到她,她就叫起來,說我把她弄痛了。有點常識的人都明白,女的第一次過性生活哪有不痛的?可她連這個都受不了,罵我粗魯,簡直就和動物一樣,我氣不打一處來,回敬她說:‘你以爲你是什麼?豌豆公主?那乾脆就別結婚。’結果那晚弄得很不愉快。”

胡小姐承認,自己從小就很容易焦慮,對疼痛極爲敏感,最怕打預防針。在其他方面也表現得嬌氣,依賴性強。而父母總是無微不至地關懷她,直到小學六年級還讓她和媽媽一起睡,理由是她怕黑。她媽媽認爲,讓孩子獨自睡,受了驚嚇會做惡夢。胡小姐的媽媽不但長期和女兒一起睡,並且每天晚上都給她編織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看着女兒在甜蜜和安詳中睡去,當媽媽的就感到由衷的滿足。#p#副標題#e#

而胡小姐的爸爸總是動不動就抱她。他認爲,女兒的肌膚這麼嬌嫩,不慎磕着碰着是很受罪的。弄不好還會落下疤痕,所以碰到稍難走的路就抱她,下雨天更是用自行車推她上學,總擔心女兒自己走路會滑倒。

採取過分保護態度的父母,總認爲只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愛心和撫育就能消除孩子的焦慮感,結果使孩子遲遲不能建立起自主精神,永遠也學不會獨自面對和克服現實中的種種困難和障礙。包括自身的心理障礙。

因此,一旦她們對性產生恐懼心理,只會期待別人來給她解決。而不採取積極的態度,進行自我調節,配合丈夫和醫生一起改善這種現象

通常,她們會把性生活不和諧的原因歸咎於丈夫,並不斷抱怨丈夫沒有給予她們足夠的關懷。總覺得丈夫遠遠不及父母那樣無微不至,她們從來就不去反思,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從小就因爲具有焦慮傾向而備受父母呵護的孩子,往往會形成以自我爲中心的心態。父母的過分保護,使她們感到,由於她們膽小懦弱,就應該享有備受照顧的特權,稍不如意,她們就會向父母或親近的人發脾氣,指責人們未能及時地給予她們足夠的關懷。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