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小兒喉炎

小兒喉炎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兒喉炎,其症狀一般就是“空空”樣的咳嗽,有時稱之爲犬吠聲,並可聽到喉鳴聲。小兒發生喉炎後,因其喉腔狹小,喉部黏膜下組織鬆弛,黏膜淋巴管豐富,極易產生水腫並阻塞喉腔。

小兒喉炎

小兒喉炎的病因

主要是由於小兒免疫功能低下,小兒聲門下區粘膜組織疏鬆,淋巴管豐富,有炎症時粘膜和粘膜下極易發生水腫,再者小兒喉腔狹小,喉軟骨支架弱,發生聲門下水腫即出現“空、空”的咳嗽聲。小兒咳嗽功能較差。神經敏感,受到刺激後,容易引起喉部痙攣而發生喉阻塞,嚴重影響通氣,如搶救不當可危及生命。因此當喉炎初起小兒聲音有些嘶啞時,雖然沒有呼吸困難,也要比一般感冒更重視,更要積極治療。

小兒喉炎的症狀

①多見於幼小兒童,1歲內的嬰兒發病率最高,發病時間集中在頭年的12月份至下一年的2月份期間,絕大多數患兒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②急性喉炎起病時即有聲音嘶啞、乾咳,咳嗽時發出“空-空-空”的聲音,似犬吠狀,隨後因聲門下區水腫的發展,出現吸氣不暢並伴有喉鳴音,病情逐漸加重可發生顯著的吸入性呼吸困難。

③多數患兒可有不同程度發熱,但高熱少見,大多數爲輕中度發熱。由於喉阻塞與缺氧,患兒常伴煩躁不安、拒絕飲食。體檢可見面色青紫、三凹症(即吸氣時鎖骨上窩、胸骨上窩及上腹部顯著凹陷),病情尤以夜晚爲重。

④直接喉腔檢查可見喉部黏膜充血、腫脹。

小兒喉炎怎麼治療

主要是積極控制感染,並加用皮質激素使喉頭水腫很快消退,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讓患兒安靜,避免煩躁哭鬧,使聲帶休息,減少氧的消耗。在冬春季節,兒科急診室或五官科急診常常可以見到一些夜間驟然聲啞,頻咳及呼吸困難的小嬰兒。這些患兒一般多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喉炎。所以,小兒喉炎症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家長朋友要警惕小孩子的長期咳嗽及感冒和發燒症狀。小兒喉炎的治療應該主要是:

1.充分休息、多飲水。

2.注意觀察病情,出現高熱、耳痛、咳嗽加劇、呼吸困難、嗜睡等及時去醫院。

3.退熱。體溫超過38度及時採用物理方法降溫,如用溫溼毛巾擦敷額頭,體溫超過38.5度時,可適當服用退熱劑。

4.不要濫用抗生素。沒有中耳炎、肺炎等併發症,不主張用抗生素。

6.中藥板藍根、銀翹等;西藥中的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

小兒喉炎怎麼預防

由於小兒喉炎發病急、病情重,易危及到生命,必須做好預防工作。預防應該從增強小兒體質着手。家庭可採取以下措施:

1.堅持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2.感冒流行季節少去公共場所。

3. 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4.藥物預防。

5.適當多吃梨、生蘿蔔、話梅等水果、乾果,以增強嚥喉的保養作用。

6.保持口腔衛生,養成晨起、飯後和睡前刷牙漱口的習慣。

小兒喉炎吃什麼好

蜂蜜梨水做法

方法一

原料:鴨梨、枸杞子、蜂蜜、冰糖

做法:

1、先切下一點做蓋子,把梨核取出來,然後梨肉挖一些出來,放滿清水,枸杞子5粒,冰糖3顆,文火蒸45分鐘。

2、出鍋的時候小心燙手,不用急着喝,出鍋以後可以保溫很久。

梨水細膩甘甜,梨肉香脆可口。

備註:挑選 梨果下面要整齊,否則坐不穩。放溫後加蜂蜜積安堂洋槐花蜂蜜3勺,注意不能高溫會破壞蜂蜜成分。

方法二

原料:

1.主料:梨200 克,蜂蜜30 克。

2.調料:冰糖

製法:

將梨洗淨去皮、核,放入碗內,上籠蒸熟取出,放溫後加蜂蜜、用冰糖調味即成。

備註:梨含有豐富的糖、維生素C、蘋果酸、鈣、磷、鐵、鉀等營養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潤肺清熱、止咳化痰等功效。多用來治療陰虛肺燥久咳咽於、手足心熱、慢性氣管類等病症,療效很好。

方法三

冬季預防感冒的補品—蜂蜜蒸梨

原料:梨1個, 蜂蜜 3~4大勺,松子1小勺,大棗1個。

做法:

1. 先將梨用清水洗乾淨,然後用刀削掉頂部。

2. 再用小勺將內部掏空,注意要掏取適當的量。

3. 再放入適當的松子和切好的大棗。

4. 最後放入設置爲180度的烤箱中,烤制30分鐘,放溫後加蜂蜜完成!

方法四

原料:蜂蜜5勺、選一隻飽滿的梨子、也可加入百合、然後就是廚房的好夥伴:刀、碗、鍋、火。

做法:

1、從梨子的3分之2處將梨子分兩半(可以從梨把兒和梨身分開)。梨核取出,將梨把兒部分留下做個小蓋子;

2、將百合放到蓋好梨子的小蓋子上鍋蒸20分鐘即可~(梨子放小碗內)注意水的多少,不然就露鍋啦;待溫加蜂蜜。

蜂蜜燉梨的功效

蜂蜜蒸梨水是將梨去皮去核,加蜂蜜上上籠蒸熟的具有藥效的食品。蒸梨加蜂蜜味道可口,可養陰生津、潤燥止渴。滋潤五臟,口舌乾燥自然很快就會消失。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腸經。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功效;用於體虛、肺燥咳嗽、腸燥便祕、胃脘疼痛、鼻淵、口瘡、湯火燙傷,解烏頭毒。《本草綱目》:“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