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關於元宵節的歌賦及趣聞

關於元宵節的歌賦及趣聞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月十五日夜》

關於元宵節的歌賦及趣聞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農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形象地再現了唐代元宵之夜的風情。燈火繁盛,與星月爭輝。

《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新正元旦之後,人們忙着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遊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沉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

童謠

“風來了,雨來了,

一羣人敲着鼓來了。

什麼鼓,大花鼓,

咚咚咚,過十五。”

這是流行在河北某些地區的童謠,元宵之前,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念着,一片急切盼望過元宵的心情躍然上紙。

伴隨元宵佳節流傳至今的,還有許多關於元宵節賦言趣聞,這些趣聞表達了人們的愛憎及幽默。宋朝有個人叫蔡君謨,在他任福州知州時,爲了粉飾太平,命令元宵節每家必須點燈七盞。當時有一個叫陳烈的人,做了一盞很大的燈籠徑達丈餘,並在上面題了一首詩:“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窮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風流太守知不知,惟恨座歌無妙曲。”陳烈的這首詩在當時充分表達了勞動人民的心聲,對於民衆這種委婉的諷勸,蔡君漠不敢再違民意,回府後即下令罷燈。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中國民間十分流行的諺語,其出自一個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陸游的《老學奄筆記》中記載了一個叫田登的人,在他任州官時,特別忌諱別人提他的名字,因“燈”與他名字的“登”諧音,所以全州人爲避諱,全稱“燈”爲“火”在元宵節到來之際,衙吏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因田登平日一向胡作非爲,人們就結合“放火”,的字樣,總結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藉此比喻統治者可隨心所欲做壞事,而老百姓的正當行爲卻要受到限制。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