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世間印象 > 冬季女性吃什麼黑色食物補腎

冬季女性吃什麼黑色食物補腎

來源:男爵風    閱讀: 3.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季女性吃什麼黑色食物補腎

很多女人都希望皮膚越白越好,但是營養專家卻會告訴你,吃的東西越黑越好。冬季是最適合滋補的季節,而補腎尤爲重要。黑色入腎,女人想要呵護好腎臟,就要多吃黑色食物。

黑米、黑麥、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烏骨雞等食物,都是你補腎的好選擇。生活中最佳的黑色補腎食物有哪些?

米中佳品——黑米

黑米外表墨黑,營養豐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譽。中醫認爲,黑米性平、味甘,具有滋陰補腎、益氣活血、暖肝明目的功效,是補腎的最佳食材。

黑米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鈣、磷、鉀、鎂、鐵、鋅等營養元素。它還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缺鐵性貧血、抗應激反應以及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理功能。

黑米外部皮層中含有花青素、葉綠素和黃酮類的植物化學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幫助女性延緩衰老。

豆爲腎之谷——黑豆

黑豆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

黑豆含有許多抗氧化成分,特別是異黃酮、花青素都是很好的抗氧化劑,有效延緩衰老。黑豆含維生素E,能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皮膚皺紋;黑豆中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清腸排毒。

黑豆是調整全身機能的健康食品,具有健腦益智、防肥胖、助消化、解毒、補腎滋陰、補血活血、明目、美容及等作用。

營養倉庫——黑棗

黑棗是鮮棗,是鮮棗的乾製品,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等。

日常最常見的紅棗有補氣益血的功效,而黑棗則是補腎良品。黑棗味甘澀,性寒,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多種維生素,有平胃健脾、益氣生津、養心安神、補血助陰等作用。

黑棗被稱爲“營養倉庫”,經常食用可以幫助女性補氣養血、維持上皮細胞組織的功效,可以暖腸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是潤澤肌膚、烏須黑髮佳品,對延緩衰老、增強機體活力、美容養顏都很有幫助。

潤燥滋補——黑木耳

黑木耳具有清肺益氣、活血益胃、潤燥滋補強身之效。黑木耳膠體具有較強吸附力,能夠清潔腸胃。還含有核酸、卵磷脂成分,具有健美、美容,延緩衰老之效。

黑木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蛋白質含量堪比動物食品,因此有“素中之葷”的美譽;此外維生素E含量非常高,是美白肌膚的佳品。

最重要的是含鐵量最高,說道補鐵,一般都認爲菠菜,瘦肉,動物肝臟中含量豐富,其實在所有食物中黑木耳的含鐵量最高,是菠菜的20多倍,豬肝的7倍多。因此是養顏補血,預防缺鐵性貧血優質的食物來源。

益腎養顏——黑芝麻

黑芝麻具有使秀髮烏澤靚麗、補血養顏、明目、補肝、祛風、潤腸、生津、養髮等多種功效。而其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鈣等元素,常吃芝麻,可使皮膚保持柔嫩、細緻和光滑。

黑芝麻中的維生素E非常豐富,可延緩衰老。同時可清除體內自由基,抗氧化效果顯著。

冬季補腎食譜

1、腰果蘆筍炒蝦球

原料:蝦仁、蛋清、胡椒、玉米澱粉、蒜片、薑片、腰果、蘆筍、胡蘿蔔條。

做法:處理好的蝦仁與蛋清、胡椒、玉米澱粉一起上漿,然後放沸水裏焯,或過一下油(過油更好吃,焯水更保健)。先把蒜片、薑片炒一下,然後再放腰果、蝦球和切成段的蘆筍和胡蘿蔔條,加鹽翻炒,最後放料酒、澱粉勾芡起鍋即可。

功效:蝦能補虛養腎,且富含肌球蛋白,特別適合老年人、小孩等人羣食用。腰果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蘆筍含抗氧化物質,胡蘿蔔有胡蘿蔔素,營養價值很高。

2、韭菜雞蛋餅

原料:韭菜40g、雞蛋1個、麪粉50g、胡蘿蔔30g、油適量、鹽適量、雞精適量、紅辣椒適量。

做法:韭菜洗淨切碎,胡蘿蔔切碎。把韭菜,胡蘿蔔,雞蛋放入麪粉碗中。加入鹽,雞精調味。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攪打成爲麪糊。平底鍋加少許油燒熱,舀入一勺麪糊成爲小圓餅,然後上面擺放上兩片紅辣椒圈。小火慢慢加熱至兩面微黃餅熟即可。

功效:溫中行氣,散瘀,補肝腎,暖腰膝,壯陽固精。

3、粟米龍眼粥

原料:粟米100克、龍眼肉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將粟米去殼,淘洗乾淨。將硬米淘洗乾淨,放入鋁鍋內,加入粟米、龍眼肉,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熟,加入白糖攪勻即成。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補心腎,益腰膝。適用於心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痠軟等症。

4、黑豆排骨湯

原料:黑豆50克,排骨200克。

做法:黑豆最好提前用清水泡一夜;排骨洗淨切塊;涼水將排骨下鍋,大火煮開;開鍋後,用大火煮30分鐘左右,撇淨浮沫;加入黑豆,再煲2小時左右,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中醫認爲,黑豆性平味甘,有活血清熱、補虛烏髮的功能。排骨也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滋陰壯陽、益精補血。因此,常喝這道黑豆排骨湯,可以補腎養血,對頭髮有一定的滋養效果。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