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什麼是中醫艾灸療法

什麼是中醫艾灸療法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艾條的製作方法

什麼是中醫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爲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

幹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爲陳年熟艾。

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乾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盤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爲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爲大、中、小艾炷。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爲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釐米、長約25釐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麪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釐米,直徑約1.5釐米的艾卷。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藥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淨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淨後搗爛成泥。藥瓶則應選出相應藥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

二、艾灸的方法

1、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爲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爲無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膿灸: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住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爲止。施灸時由於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癒,結癡脫落後而留下瘢痕。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癧等慢性疾病。

(2)無瘢痕灸。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於粘附,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麥粒大的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時,醫者可用鑷子柄將艾炷熄滅,然後繼續易位再灸,按規定壯數灸完爲止。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爲度。因其皮膚無灼傷,故灸後不化膿,不留瘢痕。一般虛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間接灸: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釐米、厚約0.2-0.3釐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爲度。常用於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置於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後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等症。

(3)隔鹽灸。用純淨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並作,中風脫證等。

(4)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釐米、厚約0.8釐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定壯數爲止。多用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症。

3.艾卷灸:

(1)艾條灸。是取純淨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釐米長、20釐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捲成直徑約l.5釐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則成爲藥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2)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釐米左右,進行燻烤。燻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爲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皮膚紅暈爲度。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覆地施轉施灸。

4.溫鍼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淨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釐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取出針。

5. 溫灸器灸:是用金屬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爲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禁忌症與注意事項:

一、禁忌證

1.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皮膚癰疽療癤並有發熱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療法。

2.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顏面部、頸部及大血管走行的體表區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二、注意事項

1.施灸前要與患者講清灸治的方法及療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與合作。瘢痕灸後,局部要保持清潔,必要時要貼敷料,每天換藥1次,直至結痂爲止。在施灸前,要將所選穴位用溫水或酒精棉球擦洗乾淨,灸後注意保持局部皮膚適當溫度,防止受涼,影響療效。

2.除瘢痕灸外,在灸治過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傷皮膚。尤其幼兒患者。如有起泡時,可用酒精消毒後,用毫針將水泡挑破,再塗上龍膽紫即可。

3、偶有灸後身體不適者,如身熱感、頭昏、煩躁等,可令患者適當活動身體,飲少量溫開水,或針刺合谷、後溪等穴位,可使症狀迅速緩解。

4.施灸時注意安全使用火種,防止燒壞衣服、被褥等物。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