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藝術 > 徐冰:“思想與方法” 穿透你不喜歡的東西

徐冰:“思想與方法” 穿透你不喜歡的東西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說:“徐冰:思想與方法”這一描繪了藝術家過去40多年創作軌跡的回顧展,讓我們比較清晰看到了其思考和創作的能量來源,那麼他的下一件作品又會是什麼呢?

當徐冰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看到自己過去40多年來所創作的60餘件作品系統地陳列出來,變成一場頗爲完整的回顧展時,他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我發現.原來這一輩子藝術家一直都在不斷地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閉合的圓。”而在這個圓的軌跡上離我們最近的那個點,便是徐冰的首部影片《蜻蜓之眼》這也是7月下旬在UCCA揭幕的“徐冰:思想與方法”這一展覽中最讓我感興趣的作品.就像藝術家的其他作品一樣。我們從《蜻蜓之眼》中看到了徐冰持續關注的——社會現場與藝術之外。

徐冰:“思想與方法” 穿透你不喜歡的東西

徐冰:“思想與方法”

這部去年8月在被譽爲“美學最先鋒電影節”的瑞士洛迦諾電影節上獲得國際影評人獎一等獎,天主教人道主義獎特別提及獎、青少年評審團獎等多項大獎的影片,其素材全部取自公共渠道上的監控畫面。因此被稱爲“影史上首部沒有攝影師和演員”的劇情長片。“2013年時我就想用監控視頻做一部劇情電影,但那時可獲取的監控資料還不足以成片。”徐冰回憶道。直到兩年前中國的監控攝像頭接入雲端,海量的監控視頻開始在線直播,他才重啓這個項目,蒐集了大量的影像素材,試圖從這些真實的碎片中串聯出一個關於女孩蜻蜓與技術男柯凡之間寓言式的奇異情感故事。

徐冰:“思想與方法” 穿透你不喜歡的東西 第2張

徐冰:“思想與方法”

徐冰始終對自身所處的時代保持高度敏感,其的作品與當下社會文化現實聯繫緊密且發人深省。他坦言,回國後的些作品跟“現場”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回到中國跟當初到美國的情況相似,就是你必須調動所有的能量來改造自己,纔有可能在這兒做成一些事情或生活。"他回憶道.“因爲現在的中國和我離開時相比.已經變成了ー個截然不同的國家。它裏面所蘊含的創造力和未知、對一個藝術家或思考者的啓示,實在是太多了!而紐約的美術館和畫廊帶給我的啓發根本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徐冰:“思想與方法” 穿透你不喜歡的東西 第3張

徐冰:“思想與方法”

強調與關注社會現場、社會能量,以及不同的社會系統,並轉換成自己的藝術方式,利用傳統文化和不同的文化資源來激活藝術創作.在獨立策展人馮博一看來,這就是爲什麼徐冰能夠不斷推出讓人意外的新作品,給人震撼、引發不同討論的根本原因。對文化本身價值的強調,不排斥傳統,且多維度的作品具有極強的帶入感,樸素、自然而又當代,徐冰就是這樣一位完整而豐富的藝術家。

徐冰:“思想與方法” 穿透你不喜歡的東西 第4張

徐冰:“思想與方法”

在冰看來,藝術傾向與風格是命定的,而藝術創作卻是計劃出來的。不過.我們也許能從《蜻蜓之眼》這部電影作品中看出徐冰今後創作的某種軌跡,在那個尚未完成的閉合的圓上,正如藝術家自己所言.過去的作品完全是對未來作品的一種解釋.徐冰自己坦言從他早期的版畫裏可以看到後來的《地書》、《蜻蜓之眼》這些作品的創作方法,其實那些早期作品裏已蘊含了這樣一種興趣和手法、

可以預期.徐冰的下一件作品肯定會以一種全新的創作方式令我們爲之震撼。“如果我有新適要說,就一定會去找新的說話方式,也一定有理由去探索新的作品”。他在回顧展揭幕之前的採訪中這樣說道,“我仍然是一個關注社會命運的人,或者說非常關注中國的現場的人”。對於徐冰來說,社會的變異深深地吸引着他,鉅變蘊含着極大的創造力和能量。

“我們所要做的是怎樣把這種社會能量轉換成我們的思考能量”。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