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癌症十六種誤區 你知道幾個

癌症十六種誤區 你知道幾個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癌症十六種誤區 你知道幾個

癌症的症狀

1.消化不良或腹脹

長時間不明原因持續消化不良或腹脹,可能是喉癌、食道癌、胃癌等的症狀。一些女性認爲腹脹很常見,但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及疼痛,出現進食困難或飽腹感且上述表現持續數週,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

2.腫塊:

身體任何部位的腫塊,如乳腺、頸部或腹部腫塊日久不消,尤其是活動度差、表面不光滑且短時間內快速增大者。女性如果發現乳房皮膚髮紅、皮疹、內部腫塊必須去檢查。非哺乳期女性乳頭凹陷,常常流出液體也應警惕。

3.體重下降或消瘦

沒有刻意地加強鍛鍊,沒有明顯的運動量增加,沒有減少飲食量或故意節食,沒有出現感染引起的大量腹瀉,在短時間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或明顯消瘦就需要考慮是否存在病理性體重下降即由甲亢、糖尿病、腫瘤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體重下降,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首先確定是否是腫瘤引起的徵象。

4.發熱

不明原因的發熱可能是危險徵兆。淋巴瘤、白血病等惡性腫瘤在早期會出現發熱症狀。美國癌症協會表示,癌症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時,通常會導致體溫升高。但如果及時就醫、仔細甄別,應該能很快確定發熱原因,給予正確有效的相關治療。

5. 疼痛

身體某處莫名出現疼痛並持續一週以上應儘快查明原因,因爲無緣無故的疼痛可能是由癌症引起的。比如,長期腹痛是大腸癌的症狀,胸部疼痛可能是肺癌引起的,骨的痠痛則可能是癌症轉移的症狀。

6. 疲勞

如果一個人不論怎麼休息都會覺得很難改善疲勞的感覺,那麼應立即去醫院檢查看是否是罹患了癌症。一般來說,疲勞感覺的出現是癌症已有所發展的徵兆,但對於部分癌症如白血病、腸癌和胃癌,可能發病初期就會感到疲勞。由於體力或腦力勞動強度過大、時間過長引起的普通疲勞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一般會有所緩解,這一點與癌症引起的疲勞感覺有明顯差異。

7.貧血

部分癌症病人會出現貧血的徵象,癌症相關貧血的原因是複雜的,可能包括急慢性出血,溶血,腫瘤細胞或微生物的骨髓浸潤,營養缺乏,遺傳因素,腎功能障礙以及癌症本身引起的慢性病貧血。

8.潰瘍

身體任何部位發生潰瘍,如舌、頰粘膜、皮膚等經久不愈者應密切注意。慢性潰瘍性疾病口腔潰瘍、胃潰瘍十分常見,許多人常常不當回事,其實,慢性潰瘍長期存在可能發生癌變,如果同一處口腔潰瘍數週甚至一個月還不見好,則應考慮癌變的可能。同樣的,胃潰瘍如果反覆發作,胃黏膜反覆受到破損刺激,就很可能導致胃癌。

癌症認知誤區

【誤區】癌症等於絕症。

在中低收入國家,人們對癌症的看法很悲觀。低收入國家,48%的人認爲癌症沒有有效治療辦法,患癌症就等同於被判死刑。在中等收入國家,39%的人持相同看法。與之相比,高收入國家中僅17%的人有此看法。這種錯誤的看法可能影響到人們參與癌症篩查的積極性,也非常不利於癌症的早期發現和治療。

【誤區】癌前病變是癌症。

從正常組織到發生癌變的中間階段稱爲癌前病變。常見的癌前病變有慢性子宮頸炎、纖維囊性乳腺病、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慢性胃潰瘍及萎縮性胃炎等上皮非典型增生。癌前病變本身並非惡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變爲癌(或肉瘤)。因此,對癌前病變我們既不能輕視,也不能談之色變,要積極採取措施治療。

【誤區】腫瘤有傳染性。

腫瘤本身並不具有傳染性。只是某些腫瘤的發生是與病毒有關,且這些病毒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如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HPV(人乳頭瘤病毒)、導致肝癌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導致鼻咽癌的EB病毒等。也就是說是導致特定腫瘤的病毒具有傳染性。因此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避免被致癌病毒感染,對於預防腫瘤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誤區】治療癌症是醫生的事。

在低收入國家,75%的人認爲在制定治療癌症的方案時全都是醫生說了算,僅8%的人同意患者應該與醫生一起做決定。與之相比,經濟發達國家中72%的人認同患者與醫生共同決定的模式。在臨牀中,往往是當患者的心態擺正了、思想樂觀了,再加上科學規範的治療,使患者的病情穩定,或帶病延長了生命,並且保證了生活質量。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關注個體的心理情緒波動,因爲治療癌症不僅是醫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

【誤區】酒精的致癌作用微乎其微。

一項包括29個國家、29925名成年參與者的國際性調查顯示,在高收入國家(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等),人們往往低估酒精的致癌作用,有42%的人認爲飲酒不增加癌症危險。與此相比,低收入國家(肯尼亞和尼日利亞)中15%的人和中等收入國家(中國、黎巴嫩、烏克蘭、多米尼加共和國、墨西哥等)中26%的人持相似觀點。在高收入國家,59%的人認爲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比過量飲酒更危險。而事實上,研究結果顯示,蔬菜水果的保護作用不及酒精的危害作用。人們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遠離酒精、菸草等癌症危險因素。

【誤區】 所有的癌症都會遺傳。

癌症確有遺傳傾向,即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更易患癌。癌的家族傾向有兩種表現:一是多人患不同種癌;二是一個家族中存在某些特定癌的聚集。現代遺傳學研究表明,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大約5%是遺傳的,80%以上的癌症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癌症不僅取決於其遺傳因素,還要取決於受到多少致癌物和促癌物的作用。如:乳腺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對其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即使與癌症患者有血緣關係,只要注意防範,做好自我保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爲,也可將癌症拒之門外。

【誤區】可以通過不吃東西把腫瘤餓死。

有人認爲不吃東西可以讓腫瘤細胞沒有能量生長,繼而“餓死”,這是錯誤的觀點,腫瘤細胞是不正常的細胞,他們異常地快速分裂、生長,並“竊取”體內正常細胞的營養。所謂“飢餓療法”會造成機體營養不足,影響體內正常細胞的生長和保護作用,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風險。

【誤區】豆製品含有大豆異黃酮,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不能吃。

天然大豆食物(如豆腐、豆漿及其他製品)的異黃酮含量並不高,而且其作用僅爲女性荷爾蒙的1/1000~1/100而已,不足以改變體內雌激素總體水平,對婦科腫瘤患者沒有明顯影響。

【誤區】腫瘤患者喝湯最有營養。

有人認爲營養在湯裏,要給患者吃,所以醫生們經常看到患者喝湯,家屬吃渣的奇怪情景。事實上據科學測試,湯的營養只有原料的5%~10%,主要是一些維生素、無機鹽,大部分營養(特別是蛋白質)都留在渣裏了。因此,建議患者能吃的儘量湯和渣一起吃,除非消化能力差,病情限制不能吃渣,那就只好喝湯了。

【誤區】食療效果優於藥物治療。

當今對腫瘤的預防和治療尚無特殊手段,手術、化療、放療、免疫營養治療等均是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內容。事實上許多食品都有一定的輔助抗癌作用,但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可靠的醫學研究證據證實特殊菜譜、食物、維生素、礦物質、食品添加劑、草藥或複方產品能延緩腫瘤進展、治癒腫瘤或預防復發。實際上,其中有些維生素或補劑會影響腫瘤治療的成效。食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機體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改善體質。食療不等於抗癌治療。所以,如果得到一些“食療偏方”的信息,不妨及時向醫生諮詢瞭解是否具有抗腫瘤作用,至少不能影響腫瘤治療。

【誤區】止痛治療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緩解即可。

緩解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關鍵;止痛治療的最低要求是達到無痛睡眠;真正意義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應包括:無痛睡眠、無痛休息、無痛活動。

【誤區】長期服用麻醉性止痛藥會“成癮”。

“成癮性”的特徵是持續地、不擇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類藥物,目的不是爲了鎮痛,而是爲了達到“欣快感”。疼痛治療工作的開展使阿片類止痛藥用量出現明顯增加的趨勢,然而阿片類的濫用人數卻呈現下降的趨勢,阿片類止痛藥物醫療用藥並未增加阿片類藥物濫用的危險。

【誤區】服用大劑量的阿片類藥物會中毒。

阿片類藥物沒有封頂劑量,恰當的止痛劑量是指在作用時間內既能充分鎮痛又無不可耐受副作用的劑量。

【誤區】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使用阿片類止痛藥。

疼痛長期得不到有效緩解,會影響睡眠、食慾,降低病人的抵抗力,從而使疾病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疼痛大都可以通過口服藥物得到很好的控制。

【誤區】不疼痛時可以不服用下一劑嗎啡。

取決於不同的情況。如果患者意識完全模糊,拒絕可能是無理的。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勸其接受嗎啡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如果意識模糊與妄想狂有關(受威脅或迫害的情感),甚至溫和的勸說也會使病情惡化。如果懷疑病人有被害妄想,不宜再用嗎啡;而首先應通過電話從他的醫生或家庭病牀護士那裏尋求幫助。如果是由於意識模糊,而不是有意拒絕服用嗎啡,應該有理由減少嗎啡的用量。病人可能是對的:嗎啡引起他難於接受的嗜睡或噁心;或者頑固性的便祕等嚴重不良反應,這樣也許就是以一種苦境換取另一種苦境,即服用嗎啡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甚至比疼痛還痛苦。對此,需酌情減少嗎啡的用量。顯然,有必要去探索其原因,或瞭解在拒絕服用嗎啡背後的種種可能的原因。同時也應尋求專家建議和幫助。

【誤區】嗎啡劑量越大,說明病情越重。

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具有顯著的差異性;相同的疼痛強度所需要的止痛藥劑量也同樣不一定相同;有些患者需要高劑量的嗎啡才能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嗎啡的劑量大小,不能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更不能由此估算生存期的長短。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