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疾病百科 一起了解下這帕金森疾病

疾病百科 一起了解下這帕金森疾病

來源:男爵風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帕金森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疾病百科 一起了解下這帕金森疾病

研究結果發現一個人睡得愈多,患帕金森病的機會便愈高,每晚睡至少9小時的人,患上此病的機會,比睡6小時以下的人高80%,睡8小時的人高 60%,睡7小時的人則高10%。此外,原來夜班工作可減少患帕金森病的機會,每月起碼有3晚夜班工作達至少15年的人,患此病的機會只是日班工作人士的一半。過去亦有研究指出,上夜班的人體內荷爾蒙激素及雌二醇含量較低,而荷爾蒙激素及雌二醇含量高則會導致患上帕金森病。

其實現在醫學界仍未確實爲何睡眠過多會導致帕金森病,他們會繼續進行研究以找出原因,不過其中有一個解釋指,睡眠過多其實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

焦慮的人患帕金森症的風險更高

焦慮的人似乎患帕金森症的風險更高。美國梅奧醫院的研究人員對經常焦慮的人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發現,焦慮水平在25%以上的人十幾年後患帕金森症可能都有明顯增長。 負責這項研究的詹姆斯·伯維爾說:“我們發現,焦慮、悲觀等因素和帕金森症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他表示:“用數字一比較你就明白了。如果你對1000名 40歲的人進行跟蹤研究,後來他們中會有17人患帕金森症。

帕金森疾病的症狀有哪些

1、靜止性震顫:常爲帕金森的首發症狀,少數患者尤其70歲以上發病者可不出現震顫。早期常表現在肢體遠端,始於一側,以上肢的手部震顫爲多見,部分患者始於下肢的膝部。當伴有旋轉的成分參與時,可出現拇指、食指搓丸樣震顫。

2、肌強直:肌強直是帕金森的主要症狀之一,主要是由於主動肌和拮抗肌均衡性張力增高所致。由於肌張力的增高,可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異常症狀,如瞬目、咀嚼、吞嚥、行走等動作減少。

3、運動遲緩:表現隨意動作減少,包括始動困難和運動遲緩,因肌張力增高、姿勢反射障礙出現一系列特徵性運動障礙症狀,如起牀、翻身、步行和變換方向時運動遲緩,面部表情肌活動減少,常雙眼凝視,瞬目減少,呈面具臉,手指精細動作如扣鈕釦、繫鞋帶等困難,書寫時,字愈寫愈小,爲寫字過小徵等。

帕金森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臨牀研究表明,老年人年齡越大,罹患帕金森病的機率也就越大。但由於老年人本身身體機能退化的表現,與帕金森病的症狀有許多相似之處,常常令人分辨不清,從而導致延誤了患者的病情。因爲帕金森病是一種對老年人危害極大的病,會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這就給老年患者及其患者家屬都帶來了諸多困擾。

專家稱,要杜絕帕金森病的肆意發展,就應該及時防範,警惕苗頭,注意帕金森病在臨牀上的發病表現。具體而言,帕金森患者會出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複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爲“小寫症”。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嚥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鐘,叫做“凍結髮作”。

此外,強直也是帕金森的臨牀表現之一。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還有就是出現緩慢節律性震顫,患者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然後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脣和頭部。最典型的震顫表現爲靜止性震顫,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就出現不自主的顫抖。

帕金森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很多的帕金森的發生都是與環境有關,如果長期的生活在有毒的環境下,那麼就容易患各種腦部疾病,因此加強環境保護和勞動保護,預防和治療某些可能引起帕金森綜合症的疾病,如動脈硬化及腦部腫瘤。積極預防一氧化碳、二硫化碳、錳、氯化物的接觸和中毒;儘量避免杜冷丁類藥物的使用;嚴厲打擊販毒、吸毒。

另外就是當懷疑自己有帕金森的症狀或者大腦出現了問題,應該及時的進行診斷,很多帕金森都是由其他的腦部疾病發展過來的。在預防帕金森綜合症的方法中開展了對中老年人的健康體檢,尤其加強對高危人羣的監查,譬如有陽性家族史的人羣,動脈硬化以及在有毒環境作業的人羣,對肌張力、協調動作和穩定性懷疑的人羣進行隨訪追蹤,以使極早發現本病,在醫生指導下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預防帕金森綜合症的方法對於早期的病人尤其不可忽視運動療法、物理療法、心理療法等,預防帕金森綜合症的方法包括了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加強日常生活中動作、平衡機能的鍛鍊,關節活動範圍和肌力的鍛鍊,以及言語機能的鍛鍊。

對於中、晚期病人預防的主要目標是延緩殘疾的過程和威脅生命的併發症。針對病人的肢體震顫、強直和運動功能障礙、言語障礙、便祕及生活不能自理等,家屬及醫務人員仍應鼓勵病人多做主動運動,例如吃飯、穿衣、洗臉、刷牙等。運動員不能防止震顫,但可防止和推遲關節強直和肢體攣縮。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