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體檢 > 不可忽視的“心理體檢”

不可忽視的“心理體檢”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市民李先生近期總覺得累,渾身沒勁,思維遲鈍,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明顯下降,吃飯飯不香,躺下睡不着,情緒悲觀低落,甚至一度冒出自殺的念頭。

不可忽視的“心理體檢”

到醫院作全面身體檢查,卻沒有發現什麼生理上的疾病。李先生無奈之下來看心理醫生。

他給淄博市第五醫院張店心理衛生門診部主任孫萍大倒苦水,“貸款十幾萬入了股市,27元多每股買進的,本想大賺一筆,誰知一下跌到不足 10元錢,比攔腰斬還狠,關鍵是貸款炒股的事沒給妻子說,如今,商貸、房貸都要還,壓力大的咋都扛不住啊!”

孫萍告訴記者,這就是典型的由“心理問題”引發了“身體問題”。其實,人的心理一旦出現問題,常常會表現在心理和軀體兩個方面。常見的心理表現,一是抑鬱,具體症狀是精神萎靡、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等;二是焦慮,表現爲漫無目的的着急,莫名其妙的驚恐,自己也不知道擔心什麼卻總是提心吊膽。軀體的普遍表現則是胸悶、心慌、出汗、失眠、便意頻繁等,此外還有頭暈、頭痛、四肢乏力、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異常感覺、周身遊走性的疼痛等。

心理也能體檢嗎?

年底總是“多事之冬”,今年尤其如此。金融危機肆虐,股市套牢、年終考覈、績效獎金、職務升遷,一年的辛勞能否實現當初的期許?心理壓力之下,很多人開始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此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去醫院作身體檢查,很少有人能想到先作“心理體檢”。

心理諮詢專家建議,應該像重視身體檢查一樣重視“心理體檢”,並且要堅持定期進行以及時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況。

孫萍認爲,人們忽視“心理體檢”,一方面是因爲意識不夠,另一個原因則是設置心理診療科室的醫院也不多。

實際上,通過填寫一些經過科學設計的心理測驗問卷,也可以進行心理健康自測。

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於宗富老師推薦,常見的心理測驗問卷有《焦慮自評量表》、《抑鬱自評量表》和《症狀自評量表》。他建議,個人可以通過做題打分,然後根據評判標準作一下自我測驗,但結果僅供參考,科學診斷還是要到專業的心理診療機構。

“心理體檢”治未病

“心理體檢”與身體檢查一樣,都是用專業數據說明健康狀態。不同的是,“心理體檢”是讓體檢者做一系列的測試題目,最後通過專業的統計和分析得出心理健康與否的結論。

“心理體檢可以防患於未然,學校每年都鄭重其事地組織大一新生進行心理測驗。”於宗富介紹。

能夠“防患於未然”是發達國家重視“心理體檢”的重要原因,也是“心理體檢”與心理治療的明顯區別。

孫萍介紹,12月下旬,一位大一新生因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被送進淄博第五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實際上,這名學生早在半年前就特意向父母提起過,“最近老覺得不對勁,我想去看看心理醫生。”但這並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大學新生軍訓一結束,該生回到家中再也不去學校了,在家連父母做的飯都不吃,只吃自己買的飯,還每天把個碗或者高壓鍋扣在頭上要保護自己,顯然患上了被迫害狂想症。她認爲,如果家長當時聽孩子的話,或者孩子自己去專業的心理診療機構作個“心理體檢”,很可能不會發展到必須住院進行“心理治療”的程度。

有心理問題≠不正常

有心理問題,尤其是通過“心理體檢”發現的,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混淆認識和諱疾忌醫。

心理專家建議,首先要認清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和不正常的心理問題。有過多年學生心理工作經驗的於宗富認爲,臨近期末考試,一些學生出現情緒緊張、考前失眠等情況,這很正常,不過是學生心理素質不夠過硬罷了。而就李先生來說,若看到股市多日接連跌停,心理出現一時的緊張、暴躁情緒,應當判斷爲正常反應;但實際上,李先生連平時社交圈都遠離了,提不起興趣參加任何活動,體重直線下降了20斤,這已是抑鬱症很嚴重的表現,應當予以治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