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捨不得扔也是一種強迫症

捨不得扔也是一種強迫症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捨不得扔也是一種強迫症

查你的抽屜、櫃子、臥室、書房,能搜出多少保存多年、始終捨不得扔的舊物?

這些舊物,在外人看來一文不值,只是佔據空間的廢物,但你總有各種理由將它們收藏。扔了是浪費、有紀念價值、總有一天會用到……但微弱的理智告訴你:這些理由其實很蒼白。捨不得扔,捨不得每一件舊物,這不是習慣,是病。

過度懷舊讓人疲憊

將一些再也不可能利用,也不是收藏品的舊物扔掉,對於某些人來說,實在太痛苦了。他們對於自己使用過的一切都非常懷念,以至於家中到處都是沒什麼實際用途的舊物。林強有一口旅行箱,專用來裝自己捨不得扔的小物。這位成都男孩沒有自己的房子,在租房流浪過程中,箱子逐漸被填滿,每次搬家所要帶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比如一些形形色色的鈕釦,還有第一任女友寫給自己的小紙條、大學時用的搪瓷杯、遊戲CD等。

在林強看來,每一件物品都有故事,記錄了自己人生的某個片段,爲了不讓自己忘記過去,他寧可拖着沉甸甸的箱子行走四方,也把沉甸甸的記憶壓進心裏。

日本收納大王近藤典子曾說:“你的收納方式決定了你的生活方式。”什麼都捨不得扔意味着內心裏不願意與過去告別,這樣的人,性格多優柔寡斷,是喜歡把自己封在小世界裏的悲觀主義者。

扔東西會有愧疚感

除了感情上的寄託,捨不得扔,還有一個更彪悍的理由:扔了,萬一有天需要它,怎麼辦?

西安姑娘羅蘭結婚後,堅決不肯與母親同住,因爲對方有極其嚴重的收集習慣,母女爲此爭吵了十幾年。

她形容以前居住的家“讓人窒息,堆滿了早就沒用的東西:舊電器、舊發票、舊傢俱、舊衣服……陽臺、客廳,每個角落都是垃圾,甚至我的小學課本她都不許扔,連送人都不許,說以後我的孩子會有用”。當羅蘭偷偷處理了一部分舊物後,母親還哭了一場。

羅蘭覺得母親有心理疾病,這種病也許與母親的成長環境有關,老一輩經歷了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對什麼都視若珍寶,總覺得扔了是浪費,遲早能發揮作用。但堆積如山的舊物,大部分在家裏放了十幾二十年,都腐朽了也沒派上用場。“她說過,留着自己纔會覺得安心扔了會有愧疚感。”

扔掉的東西若在日後發現還有使用價值,當事人會有強烈的自責心態,於是通過保留舊物獲取安全感。法國心理學家弗朗西斯科·維耶羅指出:“這種反應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現。”它和年齡、性別、地域性無關,更多的是受成長環境的影響。

扔掉又會怎樣

在這裏,需要強調一下:並非所有的“捨不得扔”都是重度心理障礙,需要糾正。心理學界一致認爲,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藏癖,只是程度不一,只要沒有造成實質性的生活困擾和心理壓力,可以不用理會。但一旦把對舊物的存儲變成一種依賴並無可自拔時,就要學會適度“放棄”。

扔掉又會怎樣?答案是:新生。這類似於失戀的女孩用剪短頭髮的方式告別過去,形象改變了,生活方式和內容也隨之發生改變。

而如果是出於缺乏安全感而拼命保留物品,甚至衍生出強迫症,那要從解決安全感入手。

第一步:設計一份清單,列出每件東西可以保留的年限。

如購物發票,超過三包期限的實際是無用票據,可以扔掉。如果覺得有紀念價值,可以用拍照和記入賬本的方式進行保留。

第二步:尋找安全感的替代品。

執著於某件東西,實際是覺得失去了就沒有東西可以替代。但如舊電器、大件的普通木材的老傢俱等,功能性都不如新的強,那麼新的東西就能補上安全感。

第三步:走出封閉的生活,多和外界交流。

沒有安全感,還因爲生活方式封閉,對外界缺乏瞭解,從而只相信抓在自己手裏的東西。要徹底改變捨不得扔的習慣,還要從開放自己、改變生活理念開始。

當然,若父母們還是執迷不悟地留下那些舊物,那就由着他們吧,雖然這些該死的破爛玩意兒既不好看又佔地方,但相比已經長大的我們,它們是父母唯一可以繼續留念的。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