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孩子能遺傳父母的哪些方面

孩子能遺傳父母的哪些方面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能遺傳父母的哪些方面

先讓我們來看看哪些不會完全遺傳給子女?

據英國《每日郵報》21日報道,英國諾丁漢市女孩凱莉?霍吉森接受剖腹產手術,生下一黑一白的一對雙胞胎女嬰。凱莉和17歲男友雷米?霍德都是混血兒,專家稱,混血兒父母生下“黑白雙胞胎”的概率僅有100萬分之一。

據報道,現年19歲的凱莉?霍吉森是英國諾丁漢郡人,她有一個17歲的男友雷米?霍德。2004年夏季一次偷嚐禁果後,凱莉發現自己懷上了身孕。她到醫學中心進行b超掃描時發現,懷上的竟是一對雙胞胎。

去年4月,凱莉生下了雙胞胎女兒。等助產士將嬰兒送到凱莉身邊時,她才驚訝地發現,兩個女嬰的皮膚竟然一個黑、一個白。凱莉對記者說:“我發現她們都有漂亮的藍眼睛,可裏米的頭髮是金色,皮膚是白色;但基恩的頭髮和皮膚都是黑色。”

幾周過去後,凱莉發現“白孩”裏米的皮膚顏色變得更加白嫩,而“黑孩”基恩的膚色卻變得更黑,並且裏米的眼睛仍是藍色,可基恩的眼睛已變成了棕褐色。

儘管以前有過不孕夫婦通過人工授精法生下“黑白雙胞胎”的報道,凱莉這樣通過自然懷孕生下“黑白雙胞胎”的概率只有100萬分之一。原來,凱莉和男友雷米都是混血兒,他們各自的母親都是白人,而他們的父親則都是黑人。

遺傳智力與後天的教育

爲什麼父母非常出色,父母的基因非常出色,而子女卻智力平平,反映遲鈍。

相反的,爲什麼父母十分平常,有的近乎文盲或半文盲(不是因爲讀不起書,而是像一般人所說的那樣是沒有書心),可爲什麼他們的子女卻成績斐然,成爲碩士、博士。

正解想法:智力的發育,遺傳是基礎,後天的教育及環境是條件,二者都不可忽視。孩子出生後,來自於先天的智力因素已經固定,而這種先天的智力因素能否成爲現實,還受到文化背景、周圍環境、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等許多因素的影響。有人做過調查,發現智商比較高的孩子,約60%~70%出身於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知識分子家庭。

因此,有人將智力超常的兒童劃分爲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他們本身具備優秀的遺傳因素,第二種是智力遺傳因素一般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第三種是具有優秀的遺傳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後天教育。所以不難發現,後天教育同樣可提高孩子的智力。

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等,有的是受遺傳影響,生來就有的,有的是在出生後從周圍環境中學習而掌握的。如孩子的心理素質方面,是急躁還是穩定、是開朗還是抑鬱、是怯懦還是勇敢,主要來自於父母的遺傳,後天教育很難改變。而孩子的思考力、判斷力、創造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動,受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非常大,並且通過環境薰陶和教育可掌握智慧性的心理活動,從而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每個家長都應該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早期教育,提高他們的智力。#p#副標題#e#

父母對半分的遺傳

肥胖:人的體形有一定的遺傳性。比如,我們中的一些人,吃同樣的食物,有着同樣的運動量,但有些人體形正常,有些人卻偏胖或偏瘦。研究認爲,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代謝率,通常代謝率較低的人就容易長胖,這是由於體形遺傳因素而決定的。如果父母體形屬於容易長胖的那種類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因此,這樣的孩子在出生後,餵養上要注意營養平衡,不要吃得過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發胖的機會是30%。如果父母雙方都肥胖,孩子發胖的機會是50%-60%。另外,也有些說法,認爲母親在孩子體形方面起到的作用較大,也就是說孩子不論性別如何,都比較像母親。

禿頭:禿頭與基因遺傳有關已是定論,男性雄性是禿頭的成因,最重要的就是因爲遺傳性的體質。但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如父親是禿頭,遺傳給兒子的概率則有50%,而且現在有研究表明,母親如有女性雄性禿或掉頭髮嚴重問題,兒子絕對會禿頭。

青春痘:有些人卻傾向某些特定種類的青春痘,這種情況會與其他家庭成員相似。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曾患嚴重的青春痘,那你比別人更易患青春痘。

白頭髮:屬於概率較低的隱性遺傳,因此不必過分擔心父母的少白頭,會在孩子的頭頂上如法炮製。

爲什麼膚色沒遺傳?

膚色在遺傳時往往不偏不倚,讓人別無選擇。它總是遵循着“相乘後再平均”的自然法則,給孩子打着父母“綜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膚較黑,絕對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個人較黑,一個人較白,那麼在胚胎時“平均”後,便給孩子形成一個不黑不白的中性膚色。因此,黃種人生的孩子,一定是黃種人的膚色。一個非洲的留學生找了個膚色偏黑的中國女子,生出的孩子果然皮膚也很黑。

一對雙胞胎皮膚一黑一白,真的是不可思議,那麼還有哪些是不能完全遺傳的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膽小,不會遺傳,卻會“傳染”

前蘇聯的心理學家做過一項實驗,主要藉助於皮膚電反應來客觀地測量緊張情緒下的男性和女性差異,結果發現,男女在測定數據上的差異並不大,而在情緒表象上的差異很大,女性顯得比男性更緊張、更害怕,更憂慮。

顯然,這種表象與數據之間的分化是文化因素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的文化相信女性是膽怯的,也允許女性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情緒真相,她們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現自己的情緒,成爲女性特有的行爲傾向。男性則相反,我們的文化不鼓勵甚至否定男性表露自己的情感,理想的男性是不被情緒控制的,富有理性的人,從小到大,男性都受到這種社會教化,即男子漢大丈夫不爲情所動,男兒有淚不輕彈。

這就說明,媽媽膽小是被鼓勵的,甚至是被爸爸欣賞的,媽媽毫無顧慮地表現出膽小的樣子,經由孩子們的面容、學習和模仿,成爲他們行爲傾向的一部分,尤其是女孩子們,她們就更樂於同化媽媽的性別特徵了。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