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藥品 > 蟾蜍

蟾蜍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蟾蜍

別名:苦蠪(《別錄》),蟾(《藥性論》),蝦蟆(《本草衍義》),蚵蚾(《全嬰方論》),癩蝦蟆、石蚌(《本草蒙筌》),癩格寶(《貴州民間方藥集》),癩巴子、癩蛤蟆(《吉林中藥手冊》),癩蛤蚆(《藥材資料彙編》),蚧蛤蟆、蚧巴子(《山東中草藥手冊》)。

蟾蜍

性味:辛,涼,有毒。

歸經:入心、肝、脾、肺四經。

入藥部位:爲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體。

形態特徵:全體拘攣抽皺,縱面有棱角,四足伸縮不一,表面灰綠色或綠棕色。除去內臟的,腹腔內面爲灰黃色,可見到骨胳及皮膜。氣微腥,味辛。以個大、身幹、完整者爲佳。

蟾蜍的用法用量

外用:燒存性研末敖或熬膏攤貼。

內服:煎湯,1只;或入丸、散,0.3~1錢。

炮製:夏、秋捕捉。捕得後,先採去蟾酥,然後將蟾蜍殺死,直接曬乾(東北、華北);或殺死後除去內臟將體腔撐開曬乾(華東、中南、華南)。這種乾燥蟾蜍,商品稱爲“幹蟾”,除去內臟的商品習稱“幹蟾皮”。

蟾蜍的功效主治

功效:破癥結,行水溼,化毒,殺蟲,定痛。

主治:治疔瘡,發背,陰疽瘰癧,惡瘡,症瘕癖積,臌脹,水腫,小兒疳積,慢性氣管炎。

蟾蜍的毒性

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獻屢有報道。一般均於煮食後30~60分鐘發生中毒症狀,主要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頭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電圖的表現酷似洋地黃中毒。蟾蜍的卵及其腮腺、皮膚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種毒性物質,其他部分是否有毒,尚不明瞭。燒煮並不能破壞或消除其毒性。曾有2例小兒,合食煮熟之蟾蜍一隻後均發生嚴重中毒症狀。其中1例5歲患兒經搶救脫險;另1例1歲半患兒搶救無效,於發病後7小時左右死亡。故一般認爲蟾蜍不宜食用,如用作外敷藥,其毒素亦可能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應加註意。

蟾蜍的配伍

①治一切瘡腫、癰疽、瘰癧等疾,經月不瘥,將作冷瘻:蟾蜍一枚(去頭用),石硫黃(別U研)、乳香(別研)。木香、桂(去粗皮)各半兩,露蜂房一枚(燒灰用)。上六味,搗羅爲末,用清油一兩,調藥末,入瓷碗盛,於銚子內重湯熬,不住手攪,令成膏,絹上攤貼之。候清水出,更換新藥,瘡患甚者,厚攤藥貼之。(《聖濟總錄》蟾蜍膏)

②治發背腫毒未成者:活蟾一個,系放瘡上半日,蟾必昏憤,再易一個,如前法,其蟾必踉蹡;再易一個,其蟾如舊,則毒散矣。若勢重者,以活蟾一個,或二三個,破開連肚乘熱合瘡上,不久必臭不可聞,再易二三次即愈。(《醫林集要》)

③治早期瘰疽:蟾蜍,將其腹切開一釐米創口,不去內臟,放入少許紅糖。將患指伸入其腹內,經二小時後,可另換一隻蟾蜍,共用十隻左右可愈。治其他炎症也有效。(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④治疔毒:蜘蜍一個,黑胡椒七粒,鮮姜一片,將上藥裝入蟾蜍腹內,再放砂鍋或瓦罐內,慢火燒焦研細末。每次五釐,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⑤治胸壁結核和淋巴結結核破潰成漏孔:癩蛤蟆一個,白胡椒三錢,硫黃二錢。先將胡椒、硫黃塞入蛤蟆腹內,後用黃泥包裹蛤蟆厚約一、二寸,火內煨透,取出去泥,研細末,香油調成糊狀,滅菌後,塗於無菌紗布條放入漏孔內,外蓋紗布,每二至四天換藥一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⑥治氣臌:大蝦蟆一個,砂仁不拘多少。爲末,將砂仁裝入蟆內令滿,縫口,用泥周身封固,炭火煅紅,候冷,將蟆研末,作三服,陳皮湯送下。(《絳囊撮要》蟾砂散)

⑦治腹中冷癖,水谷陰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硝(大人一升,中人七合,瘦弱人五合)。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一服後,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則九日十日一作。(《補缺肘後方》)

⑧治破傷風:蝦蟆二兩半,切爛如泥,入花椒一兩,同酒炒熱,再入酒二盞半溫熱,去渣服之,通身汗出效。(《奇效良方》)

⑨治五疳八痢,面黃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大幹蟾蜍一枚(燒存性),皁角(去皮、弦,燒存性)一錢,蛤粉(水飛)三錢,麝香一錢。爲束,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嬰方論》五疳保童丸)

⑩治小兒疳瘦成癖幾危者:蟾蜍去頭皮臟腑,以桑葉包裹,外加厚紙再裹,火內煨熟,口啖二支,十餘日愈。若口渴,咽梨汁解之。(《本草蒙筌》)

⑾治大腸痔疾:蟾蜍一個,以磚砌四方,安於內,泥住,火煅存性,爲末;以豬廣腸一截,扎定兩頭,煮熟切碎,蘸蟾末食之,如此三、四次。(《綱目》)

⑿治小兒走馬疳,牙斵臭爛,侵蝕脣鼻,亦治身上肥瘡:蚵蛾(黃紙裹,煨焦)、黃連各末一兩,青黛一錢。爲末,入麝香少許研和。先以甘草湯洗去皮,令血出塗之。瘡幹好麻油調,溼則幹用。(《全嬰方論》田酥散)

⒀治癬:幹蟾蜍燒灰,以豬脂和塗之。(《僧深集方》)

⒁治舌口生瘡:膽礬一分,幹蟾一分(炙)。上研爲末,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水盡爲度。(《聖惠方》蟾礬散)

蟾蜍的各家論述

①《綱目》:“蟾蜍入陽明經,退虛熱,行溼氣,殺蟲匿,而爲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別錄》雲,治猘犬傷,《肘後》亦有方法。按沈約《宋書》雲,張收爲猘犬所傷,人云宜啖蝦蟆膾,食之遂愈,此亦治癰疽、疔腫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耳。古今諸方所用蝦蟆,不甚分別,多是蟾蜍,讀者當審用之,不可因名迷實也。”

②《本草經疏》:“蝦蟆、蟾蜍,本是二物,經雲一名蟾蜍者,蓋古人通稱蟾爲蝦蟆耳。經文雖名蝦蟆,其用實則蟾蜍也。今世所用者皆蟾蜍,而非蝦蟆,其功益可見矣。味辛氣寒,毒在眉棱皮汁中。其主癰腫、陰瘡、陰蝕、疽癘、惡瘡、猘犬傷瘡者,皆熱毒氣傷肌肉也。辛寒能散熱解毒,其性急速,以毒攻毒,則毒易解,毒解,則肌肉和,諸證去矣。凡瘟疫邪氣,得汗則解。其味大辛,性善發汗,辛主散毒,寒主除熱,故能使邪氣散而不留,邪去則胃氣安而熱病退矣。破癥、堅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熱壅滯也。近世治小兒疳疾多用,以其走陽明而能消積滯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