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環境因素是不是腫瘤多發的禍首

環境因素是不是腫瘤多發的禍首

來源:男爵風    閱讀: 5.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4月15日—21日是第十九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主題是“保護環境,遠離癌症”。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50萬,因癌症死亡約250萬。

環境因素是不是腫瘤多發的禍首

環境因素是不是腫瘤多發的禍首?癌症到底可控嗎?

10年之內發病率難降

根據今年年初對外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全國每六分鐘就有一人被確診爲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爲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全國癌症發病形勢嚴峻,發病率與死亡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50萬,因癌症死亡約250萬。

朱軍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淋巴腫瘤科主任。他說,北京市居民的淋巴腫瘤發病率由2000年的5.03/10萬上升到2008年的8.01/10萬,年均增長率約爲6%。55歲以後明顯上升,70—85歲達到發病高峯。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蔡建強是位肝癌專家。他說,肝癌、胃癌、食管癌等惡性腫瘤發病率都在上升,肺癌、結腸癌等的發病率也可以說是在大踏步地上升。

肺癌已經成爲國人健康的“第一殺手”。40年前,中國肺癌的死亡率爲5.46/10萬,而最新的全國登記地區的報告發病率中,肺癌居惡性腫瘤死因的第一位,發病率爲53.57/10萬。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王寧說,“10年之內,癌症的發病率肯定下不來;10年之後能進入平臺期就不錯了。”預計到2033年,中國人肺癌的發病會出現“井噴”。

4月15日,中國疾病負擔與健康政策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指出,中國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佔總死亡的84.5%。心腦血管疾病、癌症已成爲中國人羣主要死因。心血管疾病,肺癌、肝癌等主要腫瘤,是影響中國人羣健康的主要疾病負擔。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楊功煥教授指出,在我國,四種腫瘤(肺癌、肝癌、胃癌與結腸癌)都排列在致死原因的前15位,且肝癌與肺癌的疾病負擔上升快速。如未能有效應對,必然引發系列社會問題。

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

環境因素在癌症的發病誘因中究竟佔多大比例?蔡建強說,一個人是否患癌症,就像是土壤和種子的關係。在受外界的誘因或刺激下,身體的間變細胞纔會誘變爲惡性腫瘤細胞。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

有研究表明,80%的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楊躍教授指出,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可能會導致皮膚癌。苯也是一種強致癌物,室內裝修使用了不合格的裝修材料,長期吸入苯,可能造成血癌。

朱軍認爲,儘管癌症的發病率高與環境因素相關。但腫瘤發病率的降低,不能單一地寄希望於環境的改善。因爲腫瘤發病率的增高,還有一個原因不應該被忽視,就是人均壽命的普遍延長,腫瘤就可能會自動找上門來。另外腫瘤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一些原先檢查不出的腫瘤得以發現。

吸菸酗酒、高熱高脂的飲食結構、長期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自己身體內的“小環境”,極易誘發癌症。

朱軍強調,癌症其實是“作”出來的病。好多人和自己較勁,折騰自己,心態心理有問題。防範癌症,最好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健康生活方式,調理好自己的內環境。

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急躁、焦躁、暴躁,現在“三躁”性格的人特別多。和自己較勁,和別人較勁,動不動發脾氣,這樣的性格被稱爲“癌症性格”。

王寧說,一旦受到“癌症性格”的干擾,就會導致神經內分泌活動紊亂,器官功能活動失調,並使機體免疫能力降低,進而影響免疫系統識別和消滅癌細胞的監視作用,導致癌細胞轉化和突變。

癌症是可控慢性病

專家介紹,癌症並非不可治癒。

治癒,一般是指患者生存期超過5年,腫瘤未在原位復發。朱軍對17年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科治療的非霍奇金淋巴癌2140例病例進行分析,發現1995—2000年,治癒率爲34.5%;2001—2006年,治癒率爲50.4%,2007—2012年,這一階段治療的患者1153例,治癒率爲73.2%。

癌症容易復發和轉移,能夠逃避人體的免疫系統。儘管在人體中監測不到,但可能3—5年或者5—10年在身體內其他部位出現轉移。蔡建強說,有一種轉移是癌細胞隨着淋巴系統轉移到人體的淋巴系統,隨着血液系統轉移到胃、肝、肺、骨骼、大腦等各個器官。還有一種是種植轉移,通過腹腔、胸腔種植到其他器官。

2006年,癌症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爲可控的慢性病。王寧說,以前一直說,癌症有1/3是可以預防的,有1/3是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進行治癒,有1/3通過適當治療可以延長生命時間和提高生活質量。2011年,世衛組織提出,40%癌症可預防,40%的癌症可治癒,20%長期帶癌生存。

蔡建強說,以前確診爲癌症,就像是被判了死刑。如今,從局部治療到全身治療,從化療到靶向治療,從重創式手術到微創式手術,腫瘤治療技術日新月異。從拍X光片到CT、PCT,以前腫瘤要長到1—2釐米才能發現,如今3毫米以上的腫瘤都能及時發現。

癌症患者治癒後,定期查體必不可少。蔡建強曾爲一位外地肝癌患者做手術,患者術後恢復得也不錯。最近,這位患者來找蔡建強複診。大約3年沒來複診,患者一直感覺不錯,把複查的事就拋在腦後。經診斷,癌細胞已經轉移了,失去了最後的治療機會,再治癒的可能性就不大。蔡建強嘆息地說,“不知少活多少年!”

蔡建強告誡,患者不要感覺沒事就忽視定期複查。愈後的第一年,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檢查一次;三年以後,一年檢查一次。癌症既然是一種慢性病,就要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定期檢查各項指標,早防早治,延長存活時間,提高生命質量。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