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上海童鞋甲醛超標 寶寶鞋子應該如何選

上海童鞋甲醛超標 寶寶鞋子應該如何選

來源:男爵風    閱讀: 7.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2016年6月5號的《每週質量報告》裏,上海質監局對流通領域7類兒童用品進行抽取檢測,結果顯示童鞋類產品問題突出,不止網上,連實體的合格率也超低。而童鞋中作怪的竟是甲醛和鄰苯二甲酸酯!

上海童鞋甲醛超標 寶寶鞋子應該如何選

專家介紹,甲醛是公認的強力致癌物,對呼吸系統會造成嚴重的傷害,也是白血病的誘因之一。小編作爲一名媽媽,對這樣的報道也是深感擔憂,立刻翻找資料來科普。查查童鞋中的甲醛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寶寶的鞋子又該怎麼挑選呢?

揪出作怪甲醛的來源

上海市皮革質量監督檢驗站站長李方舟表示,因爲鞋子在加工過程中,一些原材料和輔助材料,可能會含有一部分可遊離或者可水解的甲醛。這些甲醛是可以揮發到空氣中或溶於水,這也是這次國標中規定的檢測項目。然而大部分童鞋產品都有可能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寶貝們在穿着童鞋的過程中如果出汗,甲醛就可能隨着汗液進入體內。(內容來源《每週質量報告》)

三步走!有害物質巧辨別

甲醛真是無處不在,既然我們找到了甲醛的來源,那該如何鑑別寶寶鞋子中的這些有害物質,來保護寶寶的健康呢?

1、一聞,麻麻們應通過鞋子氣味判斷,是否有難聞刺鼻的味道,如味道久久不能散去,則需提高警惕。

2、二看,檢查鞋子是否符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的強制性標準GB 30585-2014兒童鞋安全技術規範中的要求。

3、三洗,因爲甲醛溶於水,買來的新鞋子要洗洗再給寶寶穿哦。

不大意!“因地制宜”來選鞋

選購寶寶鞋子,除了檢查是否有超標的有害物質,根據寶寶從學走路到會走路,這兩個不同時間段的鞋子選購,麻麻們也不能大意!所謂好馬配好鞍,只有鞋子合腳了,寶寶才能健康成長呀!SO,小編羅列了以下幾點選購小要領,供麻麻們參考。

1、選好寶寶第一雙鞋——學步鞋

寶寶在家學走路時最好不穿鞋,更有利於鍛鍊腳上的肌肉,增加腳趾的能力,有助於學步。同時光腳走路更易刺激腳底,提高感覺的靈敏性及大腦思維判斷能力,增強記憶力,提高身體協調性,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而帶寶寶出門時則要穿上軟底的鞋子,這樣能更好的保護寶寶的小腳。那麼軟底的學步鞋該如何選呢?

·鞋臉長、繫帶或扣帶

鞋臉長的學步鞋不易從腳上脫落,而繫帶或扣帶的形式,能根據寶寶腳的寬度跟厚度進行調節。

·鞋底+鞋墊厚度不超過5mm

對於初學步的寶寶來說,鞋底要軟,鞋底加上鞋墊厚度應不超過5mm爲宜,好幫助寶寶適應光腳走路到穿鞋走路的過渡期。

2、五小招挑選合適兒童鞋

當寶寶吧唧吧唧會走路的時候,就該給寶寶選擇一款適合的兒童鞋啦。一折、二捏、三擰、四按、五聞,選購童鞋五小招,麻麻們快快get起來把。

·一折,彎曲的地方應在鞋底前部三分之一處。

鞋底正確的彎壓應該是在前掌三分之一處,因爲鞋底的曲撓線,要跟寶寶的腳的區撓線相吻合,才能引導小朋友正確的行走。

·二捏,兩手捏一下鞋子的後跟和前部包頭部位,應有一定硬度。

鞋子的後跟部位必須有足夠的硬度,保護兒童柔軟的踝關節,防止踝關節受力傾斜,引起O型腿,或X型腿。鞋子的前部包頭,也需要足夠的硬度,防止磕傷、踢傷、砸傷腳趾。

·三擰,兩手對擰一下鞋子,不選擇太容易變形的鞋子。

正常的鞋子必須有足夠穩定性,規範小朋友的正確的行走方式,如果太容易變形,小朋友在行走過程,容易扭傷腳部,或養成不好的行走習慣。

·四按,把手伸到鞋子內部前掌處,按一按,如果發現太柔軟,說明鞋子不合格。

鞋墊的前掌部位不能太軟,太軟的鞋墊會導致小朋友的的腳部神經感應不到,行走過程我們需要訓練小朋友的前掌、腳趾抓地能力,促進足弓發育、足底神經及大腦神經正常發育。

·五聞,如前面所提到的,麻麻們應拒絕選購有刺鼻異味的寶寶鞋。

鞋子合不合適 腳知道!

選購寶寶小鞋子之前,別忘了先量清楚寶寶小腳的尺寸哦。那麼寶寶的腳長該如何量?根據腳長又該如何選鞋碼呢?

1、先量寶寶的腳長,讓寶寶站在一張白紙上,量最長腳趾到腳後跟的垂直距離。

2、鞋子的內長應比腳長要大0.5-1釐米,則鞋後跟能伸進大人一個手指爲宜。春秋的鞋子一般大1釐米,夏季的涼鞋大0.5釐米,冬季穿厚襪子可能需要大1.5釐米。

3、根據不同品牌鞋子的尺碼、內長對照表來選擇碼數。

比如:小寶貝的腳長是11.5釐米,鞋子內長12.5釐米,對應的碼數是12.5碼(不同品牌對應碼數有所不同)。

小編叨叨:幾句小提醒

1、小寶寶的腳很容易出汗,一定要選擇透氣性能佳的鞋子,建議麻麻們最好是準備兩雙鞋子換着穿哈。

2、每隔2個月就要檢查一下寶寶的鞋子是不是小啦。

3、鞋子儘量避免有小鈕釦、塑料珠、球等易拉落的裝飾品,以免造成寶寶吞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