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急救知識 > 運動抽筋是怎麼回事 運動抽筋急救大全

運動抽筋是怎麼回事 運動抽筋急救大全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運動時我們常常會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抽筋,如缺乏熱身、天氣太熱、姿勢不正確等,造成肌肉痙攣,無法自然舒張。一旦抽筋,人們往往會各種“土法”輪番上陣,比如使勁兒捶、用力拉伸、揉、按等。

運動抽筋是怎麼回事 運動抽筋急救大全

醫生表示,捶、揉、按等動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循環,並沒有拉開肌肉,不能很快解決問題。對於運動時常見的腿部痙攣,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勾起腳尖、挺直膝蓋等牽拉動作強制拉開肌肉。

最初的陣痛過後,抽筋處還會隱隱作痛幾天,這是牽拉過程中對肌肉纖維的損傷造成的。對於這種情況,可以用輕柔按摩的方法來緩解疼痛。對於急性損傷,在損傷發生後的24小時甚至48小時內,都必須用冷敷來防止出血和炎症。但對於運動時的輕微抽筋來說,熱敷也無大礙。對於着涼引起的抽筋,還是儘量熱敷,冷敷反而會進一步加劇抽筋的次數和程度。

運動中抽筋要如何急救

一、登山

登山時運動過度或姿勢不佳引起肌肉的協調不良,或因登山時或登山後受寒,或因體內的鹽分大量流失,肌肉突然產生非自主性的收縮。

緊急處理:拉引患處肌肉,使患處伸直,輕輕按摩患處肌肉,補充水分及鹽分,充分休息直至患處感覺舒適爲止。

二、騎自行車

急速騎行很容易引起抽筋,感覺有徵兆時,應儘快減速下車。

手指:抽筋的手先握拳,然後用力伸張打開,反覆此動作,直到復原。

手掌:兩掌相合,未抽筋的手掌用力壓抽筋的手掌向後彎,再放開,重複動作,至復原爲止。

手臂:抽筋的手先握拳,再將小臂屈肩,然後伸臂伸掌,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重複動作,至復原爲止。

足趾:用手握住抽筋的腳趾,向後拉,重複動作,至復原爲止。

小腿:用手握住抽筋一側的腳趾,用力向後拉,另一手向下壓住膝蓋,使腿伸直,重複動作,至復原爲止。

大腿:將大腿和膝蓋彎曲至腹部前,雙手環抱,再放開並將腿伸直,重複動作,至復原爲止。

騎車當中發生抽筋時,除了緊急處理外,回家後至少要有數日的熱敷及塗藥按摩,否則抽筋將易再次發生。

三、游泳

在運動中,尤其是游泳時,一旦發生小腿肚抽筋,萬不可驚慌失措,否則會因處理不當抽筋更厲害,甚至造成溺水事故。此時應立即收起抽筋的腿,另一隻腿和兩隻手臂划水,游上岸休息。如會浮水,可平浮於水上,彎曲抽筋的腿,稍事休息,待抽筋停止,立即上岸。也可吸氣沉入水中,用手抓住抽筋一側的腳大拇趾,使勁往上扳折,同時用力伸直膝關節,在憋不住氣時,浮出水面呼吸;然後再沉入水中,重複上述動作;反覆幾次後,抽筋可緩解,然後急速游上岸休息;在遊向岸邊時,切忌抽筋一側的腿用力過度,以免再次抽筋。在其他運動中發生小腿肚抽筋,應立即原地休息。

運動抽筋是怎麼回事 運動抽筋急救大全 第2張

四、小腿抽筋時如何快速止痛

在日常生活中,小腿抽筋時常發生,以下兩種方法可快速止痛:

方法一:改臥爲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緊握前腳掌,忍着劇痛,向外側旋轉抽筋的那條腿的踝關節,劇痛立止。旋轉時動作要連貫,一口氣轉完一週,中間不能停頓。旋轉時,如是左腿,按逆時針方向;如是右腿,按順時針方向。如有人幫助,應是面對面施治,踝關節的旋轉方向不變。旋轉時要用力,腳掌上翹要達到最大限度。

方法二:按壓小腿腓腸肌頭神經根。在膝關節內側的兩邊,有一個地方是腓腸肌頭的附着點,通往腓腸肌的神經根幹就在這裏面。小腿抽筋時,用大拇指摸索兩邊硬而突起的肌肉的主根,然後用強力對此處按壓,主導興奮的神經就會鎮靜下來,抽筋停止,劇痛消失。

另外也可迅速地掐壓手上合(即手臂虎口、第一掌骨與第二谷穴掌骨中間陷處)和上嘴脣的人中穴(即上嘴脣正中近上方處)。掐壓20~30秒鐘之後,疼痛即會緩解肌肉會鬆弛,其有效率可達90如果再配合用熱毛巾熱敷並用手按摩,效果會更好。

抽筋的預防

1、不在通風不良或密閉的空間做長時間劇烈的運動。

2、長時間運動前、運動中及運動後,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

3、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礦物質(如鈣、鎂)和電解質(如鉀鈉)。礦物質可從牛奶、酸奶、綠色葉類蔬菜等食物中攝取,電解質可從香蕉、柳橙、芹菜等多種食物或一些低糖的飲料中獲得。

4、不穿太緊或太厚重的衣服從事戶外運動;運動前檢查保護性的護具、鞋襪是否太緊;運動前做充足的準備活動;以放鬆的心情從事運動;運動前對易抽筋的肌肉做適當的按摩。

5、注意保暖,如游泳後應立即將泳衣換掉,穿上保暖的衣物。

6、身體不適、疲勞或水溫過低時,不宜入水游泳。

7、不做過度的運動。

8、夜間睡覺易抽筋者,睡前做一些伸展操,尤其是易抽筋部位的伸展。

避免這些“因”,抽筋這枚“果”必將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事先加以注意,必將防患於未然。

儘管多數情況下抽筋並不是病,但如果發生次數多,持續時間長,又沒有明顯的誘因,就應該及時向醫生諮詢,儘快發現是否存在潛在的慢性疾病,以免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