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鄭州家庭黑作坊灌裝胎盤膠囊出售

鄭州家庭黑作坊灌裝胎盤膠囊出售

來源:男爵風    閱讀: 7.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懸疑】

鄭州家庭黑作坊灌裝胎盤膠囊出售

胎盤膠囊加工,到底靠譜不?

“真沒想到,胎盤加工膠囊現在這麼火!”6月18日上午,初爲人父的鄭州市民李先生感慨道。

6月3日~5日,短短3天時間,他就在醫院產科病房收到了17份宣傳廣告,內容均有胎盤膠囊加工業務。

這些宣傳冊,共涉及單位13家,很多都是打着“××月嫂服務中心”、“××月子服務部”、“××母嬰護理機構”的旗號。根據推銷人員的說法,他們加工胎盤膠囊的地方都很乾淨、衛生,而且一天就可以搞定。

對此,很多“新紮父母”和準爸媽表示得猶豫不決。

“如果加工環節達不到基本的衛生條件,後果很嚴重,這不是鬧着玩的。”一名家裏放着胎盤不知如何處置的年輕爸爸說,在目前大多數胎盤加工機構實行“取走加工”的模式下,送去的健康胎盤如果被掉包將很難發現,“這不是沒可能的事兒,要知道,現在人胎盤在市場上並不能輕易買到”。

此外,還有人擔心,如果這些機構用其他物質加工成膠囊,怎麼才能鑑別出來?

【調查】

客廳茶几上,灌裝胎盤膠囊

6月22日上午10時,大河報記者帶着一包冰凍的胎盤,首先來到位於鄭州市農業路67號院內的“母乳康月嫂服務中心”。

該中心位於一棟老舊居民樓一樓門洞旁,內部爲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結構。衛生間大門正對客廳,裏邊堆滿雜物。狹小的廚房內,各種炊具、雜物佔滿了竈臺。

記者進入屋內時,一名五六歲的小男孩雙腿蹬在客廳內的茶几上正在打遊戲,而兩板尚未灌裝的黃色膠囊就擺放在茶几上。在其中一板膠囊旁邊的托盤內,一張A4紙大小的紙片上還放着一堆褐色粉末。

茶几下的桶內,還有很多散裝膠囊。門口內側還有一個洗手池,旁邊是一個兩層鐵架,上層放着一個電磁爐,下層放着一個小型烘乾機。

一名中年男子說,他就是這裏的負責人,褐色粉末就是已經加工好的胎盤,只需灌裝即可。

“在哪裏加工胎盤?”記者問。

“咱實話實說,灌裝確實就是在茶几上弄的,你看看這是客戶送來剛研磨好的,馬上就能灌裝了。”他說,加工胎盤的第一步,沖洗胎盤就在門口內側的洗手檯內進行。

“沖洗過後,放到這臺烘乾機裏烘乾,然後就能研磨成粉、灌裝了。”他說,他使用的膠囊都是好膠囊,保證質量,但盛放膠囊的桶上,並未有相關生產信息、標識。

記者打開烘乾機門,拉出裏邊的托盤,發現原本不鏽鋼質的托盤已成焦黑色,並沾滿斑狀的不明物質。

該套房的牆上,張貼着一份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但經營範圍內並無“胎盤加工”,亦無任何與胎盤相關的其他項目。#p#副標題#e#

髒臭廚房內,就是加工點

6月22日上午11時50分,在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東側小衚衕內8號樓一樓,記者找到了名爲“程馨月嫂服務中心”的胎盤加工機構。

在此值班的一名中年女子看過記者攜帶的胎盤後,開始不停打電話聯繫一個女子,“這邊客戶要做胎盤膠囊,你趕快過來”。

在等待胎盤加工人員到來時,她說他們的加工地點不在月嫂中心,而在衚衕北端的家裏,“送來的太多,平時都忙不過來”。

由於記者堅持要求查看加工地點才能放心交易,後來趕到的一名穿着花緊身褲的盤發女子帶着記者來到了衚衕北段巷子裏的一幢兩層土坯樓的二樓。

剛剛走上狹窄、陰暗的樓梯,一股酸臭的味道撲面而來。在樓梯拐角的狹小廚房內,各種亂七八糟的髒舊物件擺滿地面,拖把、拖把池、垃圾桶、竈具、水池上更是佈滿深色污垢,蒼蠅亂飛。

“花褲子”一把拽過記者提着的胎盤保溫袋,就要直接上手取出往水池裏的一個佈滿污垢的紅盆中放。記者連忙制止:“這衛生條件真不咋地啊!”

“弄這個的都這樣,不光我這兒。反正要衝洗的,你怕啥?”“花褲子”邊說邊帶着記者離開廚房,來到客廳。

記者看到,這裏的環境比“母乳康月嫂服務中心”更加髒、亂、差。地上似乎很久沒有清理過,各種髒衣服、舊椅子隨處放置,餿臭不堪。

一室一廳的屋內,沒見張貼任何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經營手續。“花褲子”坦承,她加工胎盤膠囊,就在廚房和客廳裏,“做這個的,誰有手續?我敢說,沒一個有,你只管放心好了”。

家裏搞加工,身邊伴條狗

6月22日下午2時,位於鄭州市大石橋西北方向的SOHO廣場BC座4樓內的“親親寶貝母嬰護理中心”內,一名年輕女子說,他們經營胎盤加工,但“因爲氣味太大”,加工地點不在辦公室內。

在確認記者攜帶有胎盤後,這名年輕女子說,記者可以把胎盤放這裏,過一天就可以過來取膠囊了。因記者“不放心”,她聯繫了自己的母親,並給記者寫了一個周姓女子的聯繫方式,讓記者去實地查看商談。

約10分鐘後,記者在金水路與沙口路立交橋北側鐵路道口,見到了年約60歲的周女士。隨後,她帶着記者向西,沿着鐵路旁小道,前行約500米後,來到了位於隴海線和一條鐵路連接線之間的一片楔形地帶。

這片偏僻的地方,盡是兩層低矮土坯樓的老舊民居,屬於金水區大石橋街道辦金沙社區鐵路5號院。

在一幢有“鄭鐵液化氣”黑色字體的樓下,周女士打開了房門,這是一處一室一廳,各種生活用品擺放得十分擁擠。

門口地上,放着幾個盆子,就是沖洗胎盤的用具。小臥室內牆邊,周女士打開了一個紙箱,搬出了一個比較新的小型烘乾機,“烘乾都是用這個”。

在屋內,記者沒見擺放有消毒器材,甚至連一次性手套都沒見到。一條京巴狗還不停在屋裏來回跑動,舔這兒嗅那兒。

“你放心,這胎盤都得用水衝好多遍,還得放鍋裏煮,然後才烘乾磨成粉。另外,我這膠囊都是從製藥廠進的貨,質量絕對有保證。”她說,“做這個十幾年了,都是掙個買菜錢,沒多大利潤,最低可以給你交個底價,240塊錢。”

在她的加工點兼住處,記者同樣沒見到任何與經營有關的審批手續。好在,她也坦承,“弄這味太大,沒多少人願意幹,平時也就偶爾做一個,誰會去辦手續?”#p#副標題#e#

【總結】

衛生條件糟糕,行業亂象叢生

除了經營缺少審批手續、行業幾乎沒有准入門檻外,記者走訪發現,這些經營胎盤加工的地方,清一色地位於居民家中,普遍缺乏消毒設施,衛生條件比較糟糕。

在接觸到的胎盤加工點相關人員中,記者均未發現有健康證。他們也從不問胎盤是否受過污染或者沾染病毒。

同時,胎盤加工的用具可謂五花八門,生產過程完全是依靠個人經驗,缺乏科學、規範的器材。特別是膠囊,不少是三無產品,品質存疑。

加工流程方面,有的加工點只有沖洗、烘乾、研磨三個步驟,也有一些有熱焯或煮沸程序,還有添加祖傳祕方配料的,據稱“這樣更大補,療效也更好”,但祖傳祕方成分是什麼、是否安全,不得而知。

食品還是藥品,說不清楚;

到底該歸誰管,弄不明白

胎盤膠囊加工行業亂象叢生的背後,是胎盤膠囊定性的模糊,以及衛生、食品藥品監督與工商部門認識上的模糊,這也導致該行業很大程度上處於市場自發調節狀態,居於“地下”,見不到“陽光”。

鄭州市工商局有關人士表示,國家目前尚未批准“胎盤加工”這一經營項目,相關單位和個人的經營行爲,涉嫌違規,但因該行業隱蔽性強,且屬生產環節,他們很難監管到位。

現狀

胎盤加工,已成熱門“地下產業”

不僅是產科病房,在鄭州很多大醫院的產科門診,不少推銷人員也會向前來進行圍產保健的準媽媽介紹胎盤加工業務。

據大河報記者瞭解,這些推銷人員甚至長期駐紮在幾家產科實力較強的醫院,攻關目標客戶。遇到其他同行遞上的宣傳廣告,他們會極力貶損對方,並介紹自己的優勢和特點。

按照他們的公開宣傳,一般產婦的胎盤可以加工成100多粒膠囊,可以食用數月,相對於燉湯、包餃子等吃法,胎盤膠囊“更能被人體充分吸收,不浪費”,費用在250元~400元之間。

與在醫院產科內部的競爭相比,醫院外邊的競爭同樣激烈。比如在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東側的小衚衕內,就大大小小分佈着數十家母嬰服務機構。

有意思的是,在它們設立的琳琅滿目的招牌廣告上,雖然服務項目花樣繁多,但卻沒有一家打出胎盤加工膠囊的內容,甚至連胎盤這兩個字都是蹤跡難尋。

此外,胎盤加工膠囊的業務在網絡上也數量極多。整個胎盤加工行業,已然成爲一個炙手可熱的“地下產業”。#p#副標題#e#

疑問

食品還是藥品?

“胎盤的定性就不太明確,更別說胎盤膠囊了”

在一個親子QQ羣內,一名準爸爸與記者聊天時認爲,胎盤膠囊被納入法定監管的一個首要問題是,“它到底是食品,還是藥品?到底該哪個部門管?”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99條規定,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爲目的的物品,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102條,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其中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等。

這些定義雖然很權威,但並不能解決胎盤膠囊的屬性問題。

6月24日下午,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曹主任受訪時表示,胎盤膠囊既不是食品,也不是藥品,但究竟是什麼,他也說不清。“從我們一線執法情況來看,這確實是‘擦邊球’,我們還沒有遇到過。”

對胎盤膠囊的定性,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處處長王玉軍、省衛生廳醫政處工作人員楊繼峯6月23日受訪時也都表示“說不清”,“胎盤的定性就不太明確,更別說胎盤膠囊了”。

允不允許加工?

“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胎盤膠囊加工業務,要麼是無證經營,要麼是超範圍經營,總之,應該都是不允許的”

對於胎盤歸屬及處理,2005年4月6日,衛生部曾發佈《關於產婦分娩後胎盤處理問題的批覆》。

該文件明確,產婦分娩後,胎盤應當歸產婦所有。產婦放棄或者捐獻胎盤的,可由醫療機構進行處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如果胎盤可能造成傳染病傳播的,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知產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消毒處理,並按照醫療廢物處置。

儘管如此,這些規定依然不能完全解釋胎盤膠囊能否生產的問題。

正是因爲缺乏規範,一家孕嬰機構的網絡QQ值班人員就稱,他們加工胎盤膠囊沒有任何問題,“胎盤膠囊究竟是啥,主管部門都說不清,‘法無禁止則可行’嘛,這麼多年了,行業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昨日下午,鄭州市工商局金水分局大石橋工商所崔所長受訪時說,目前國家尚未開放胎盤加工這一經營業務,特別是對個體工商戶,根本不可能獲批此種經營。“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胎盤膠囊加工業務,要麼是無證經營,要麼是超範圍經營,總之,應該都是不允許的。”#p#副標題#e#

到底該歸誰管?

衛生、食品藥品監督、工商部門都說不歸自己管

記者查詢發現,2006年6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申報,並按照規定辦理衛生許可證申請手續,經審查批准後方可從事經營活動,並承擔衛生責任。但因胎盤的定性模糊,該法規是否適用於胎盤加工,不得而知。

省衛生廳醫政處有關負責人認爲,加工胎盤膠囊的監管“應該不是”衛生部門的職責,衛生部門也從來沒有出臺過專門對此業務的監管文件,“應該歸藥監部門管,食品藥品行業前幾年就分給他們管了”。

不過,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曹主任6月23日受訪時明確表示,該行業的監管不屬於他們的職責範疇,“因爲它不是食品,也不是藥品”。

鄭州市工商局金水分局大石橋工商所崔所長說,他們曾以“超範圍經營”對轄區內一些進行胎盤加工業務的單位做出了責令整改的處理決定。但他同時表示,胎盤膠囊加工行業屬於生產環節,嚴格來說也不屬於他們的監管範疇。

真的“大補”嗎?

“從醫學角度講,我們是很不建議市民食用胎盤的。當然,一些製藥廠通過化學手段從胎盤內提取一些激素,則與胎盤膠囊完全不同,會對人體保健起到一定作用”

在很多市民特別是老年人眼中,胎盤是“大補”之物。在從業機構的宣傳冊中,胎盤的功用也被極力宣揚——滋陰補腎、美容養顏、補氣養血、美化肌膚、治療腰膝痠軟、提高免疫力,甚至可以治療肺結核、支氣管哮喘。

事實真的如此嗎?

昨日下午,醫學博士、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朱寶菊教授說,作爲母子間交換物質的過渡性器官,胎盤的主要功能是輸送營養,自身不但沒有營養,反而因其承擔的“物質交換過濾器”作用,而集納了很多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沒有好處,“說白了,它就是非常髒的一塊肉”。

“通過放置,胎盤內的激素就會被破壞。高溫烘烤,則會完全破壞胎盤內的激素類物質,所謂的保健功能會完全喪失,從醫學角度講,我們是很不建議市民食用胎盤的。當然,一些製藥廠通過化學手段從胎盤內提取一些激素,則與胎盤膠囊完全不同,會對人體保健起到一定作用。”她說。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