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人造奶油氾濫 長期食用危害健康

人造奶油氾濫 長期食用危害健康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中消協最新發布蛋糕"奶油"消費警示:人造奶油和天然奶油成分大不同,長期食用人造奶油危害健康。天天315本期關注:我的餐桌我做主,知情才能保安全!

人造奶油氾濫 長期食用危害健康

“人造奶油”和“天然奶油”的區別

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介紹,“天然奶油”是從奶裏面經過提煉,把油脂提煉出來,一般油脂含量佔到80%左右,其他的就是水分或者奶裏面的成分,吃起來口感比較香甜。但是“天然奶油”比較貴,產量有限。後來人們研究把植物油經過加氫處理後把它變成固體,模仿“天然奶油”的形狀跟味道,加入一些防腐劑、香精、色素等等,達到和“天然奶油”口感差不多的效果,所以叫“人造奶油”。

氫化的概念在有機化學上,分子機構裏面有飽和或不飽和,我們會經常聽到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一般的油裏面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人相對來講容易吸收,對人體是有好處的。這個是液體狀態的,經過加氫處理,把雙鍵打開,變成單鍵後就成固體了,流動性變差。在氰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人體是不能吸收的,所以對健康是無利的,會影響身體。

植物奶油,或者叫植物黃油等,實際上就是“人造奶油”,只不過現在好多地方連“人造”這個字都不帶了,直接標註奶油,搞混了人們對人造的和天然的區別,好多人以爲吃的是天然的,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然的成分。

商家要告訴消費者,到底是什麼奶油的。

調查發現,蛋糕分三種:市面上賣的大部分是植物奶油加動物奶油混合的,但是比例多少尚不清楚;還有一部分就是純植物奶油,沒有動物奶油的;還有少量的品牌店裏,會賣純動物奶油的蛋糕,但是一般是定做。

如何辨別

價格是區別好貨濫貨的一個方面。純的動物奶油的價格大概是植物奶油的10倍左右,往往動物奶油的蛋糕比植物奶油的價格貴兩到三倍,但是成本更高,而植物奶油的成本其實更低,所以利潤相對更大,量還走的大。純奶油蛋糕市場一般不願意賣,除了價格以外還不容易保存,動物奶油一般需要冷藏。

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介紹了人造奶油的辨別方法:一看、二聞、三嘗、四搓。看顏色,動物奶油的顏色一般是黃色的。通過看、嘗、聞,搓這些方式都可以初步判斷。

另外,有一些奶油顏色非常的白。真動物奶油肯定是黃色,植物奶油本來是白色的,但是現在也加色素,可以調成淡黃色、綠色的、紅色的,五顏六色,但是不能簡單的通過顏色去判定它一定是植物的,或者動物的。

長期食用人造奶油會給身體造成危害

董金獅介紹,真正的植物奶油,主要裏面有反式脂肪酸,國家規定,100克里面不得超過0.3克,0.3克以下視同不含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有保障的。但是現在蛋糕裏面到底有多少,一般消費者是不知道的,商家有些也都不知道。因爲買來的植物奶油要經過二次調配,甚至還要加一些乳化劑在裏邊,經過調整之後究竟比例是多少,誰也搞不清楚。但是反式脂肪酸已經證明,對心腦血管影響大,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脂肪瘤都與吃反式脂肪酸有很大關係。

其實很多食品裏面都有反式脂肪酸,比如比像奶茶(珍珠奶茶裏面沒有珍珠、沒有奶、也沒有茶;奶油蛋糕裏面沒有奶油、也沒有蛋)、薯條、薯片、蛋黃派、方便麪、電影院的爆米花,還有一些薄餅、麻花、巧克力、沙拉醬、奶油麪包、冰淇淋、咖啡伴侶,濃濃的、香香的、甜甜的,這都是植物奶油的基本特徵。

按國家規定,食品包裝上應該標註的。商家一般是合格的敢標,不合格的不標。

專家提醒,消費者要少吃,越是這種目迷五色,越是氣味香濃的,內心就要盤算,成份到底是什麼?怎麼就會做的這麼好吃呢?不要過分的追求口感,很多舌尖上的美味,舌尖上的健康,可能成爲舌尖上的危險。商家滿足你口感的同時沒有滿足你的健康要求。

大家在家裏蒸,有的加點雞蛋,有些加點鹽、加點糖,發起來要加一點小蘇打,這是正常的,也算添加劑了,但是要做麪包可能比這還要複雜,可能讓麪包發的更好,彈性更好,乳化的更好,甚至保質期要更長,裏面還要加一些防腐劑,這樣這個麪包的口感、形狀更好,而且防腐時間更長,相對它的危害成分也會更大一些。

特約觀察員張春蔚認爲,在現代社會,沒有添加劑的生活是沒有辦法進行下去的,不管是吃的穿的各個方面,可能都會有一些化學的添加劑,但是必須要合法。

在街邊或者農貿市場上,經常能看到小商販賣甜玉米的。隔着幾米遠,就能聞到誘人的香味,吃起來非常甜,但自己在家卻很難煮出這樣濃郁的味道。其實這種“過分”美味的玉米,很可能添加了甜味劑糖精鈉、玉米香精或奶油香精。再將普通玉米冒充甜玉米銷售,長期食用可能會損害健康。

2013年5月16日,市民孫女士在街邊購買了幾個玉米,回家煮熟後自己怎麼吃都不如街面賣的熟玉米香甜,於是她懷疑賣熟玉米的小販,是不是在煮玉米時添加了糖,此篇報道一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有不少網友反映,街邊賣熟玉米的小販,確實有使用一種神祕的添加劑,來使玉米變得更加香甜。 (央視報道)

董金獅介紹,街邊攤上賣的甜玉米,或者黏玉米,香味裏邊主要是植物奶油,植物奶油確實有飄香的感覺。第二個是玉米香精,再一個吃的時候口感甜,用一些甜蜜素,或者阿斯巴甜等等,都會讓你吃起來口感更甜。實際上這些添加劑是不允許用在主食產品裏邊的,國家有明確規定,只是在一些零食裏邊,比如說餅乾、巧克力里加一些添加劑。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由於添加了一些物質,煮熟的玉米是特別耐保存,家裏的一兩天就壞了,街邊的一直能賣。

有一種添加劑叫香油香精,再加一些其他的植物油,混在一起跟芝麻香油差不多,聞起來比芝麻香油還香,但是裏面的營養價值、香油成分沒有了,對我們抗氧化作用就下降了。

董金獅說,商家要按國家的要求去標註,有兩部分要標註;一部分是成分,特別是添加劑這部分一定要明確,不要模棱兩可,一定標的越細越好,不要怕多,你標的越細,就說明你盡責任了。第二個營養成分的配料表也要標細,比如說含不含反式脂肪酸,蛋白的含量、脂肪的含量、鈉的含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要標細,消費者要看懂這些標識和信息。

監管部門也要加大監管。

建議消費者,好吃好喝好危險,好吃的食品少吃點,商場超市是首選,馬路小攤離遠點。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