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抑鬱症測試題目 醫生教你認識抑鬱症

抑鬱症測試題目 醫生教你認識抑鬱症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星喬任樑離世,讓抑鬱症一詞再次走進人們的生活,一時間,抑鬱症的各種普及知識、自測表、自評表也風靡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不少人對照自測後驚呼自己是不是“抑鬱”了?

抑鬱症測試題目 醫生教你認識抑鬱症

網傳的15道抑鬱測試題

1、你是否感到食慾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飲暴食?

2、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體力不支、昏昏欲睡?

3、你是否喪失了對性的興趣?

4、你是否經常擔心自己的健康?

5、你是否認爲生存沒有價值,或生不如死?

6、你是否一直感到傷心或悲哀?

7、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8、你是否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自以爲是一個失敗者?

9、你是否覺得力不從心或自嘆比不上別人?

10、你是否對任何事都自責?

11、你是否在作決定時猶豫不決?

12、這段時間你是否一直處於憤怒和不滿狀態?

13、你對事業、家庭、愛好或朋友是否喪失了興趣?

14、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無動力?

15、你是否以爲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評分標準:請在符合你情緒的項目上打分:沒有0分,輕度1分,中度2分,嚴重3分。

如果你的分值是0-4分說明你沒有抑鬱症;5-10分說明你偶爾有抑鬱情緒;11-20分說明你有輕度抑鬱症,這時候就要好好地調節了;21-30分說明你有中度抑鬱症,需要心理醫生進行疏導了;31-45分說明你有嚴重抑鬱症並需要立即治療。

這樣的自測是否準確?抑鬱症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成都商報記者採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邱昌建,他表示,網絡流傳的各種測試表有一定的依據和作用,可以瞭解自己的情緒問題,作爲判斷是否是抑鬱症的依據,但也不能盲目地對號入座。

網絡自測抑鬱症?有一定依據 但不能對號入座

昨日下午,網友“郭雨”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網絡自測抑鬱症結果,並留言表示:“差一分抑鬱,好險。”

“郭雨”用來測試抑鬱症的“工具”,是一份名爲“Medsci”醫學公式的問卷。其中有20個測試問題,包括情緒是否沮喪、睡眠是否穩定、是否對未來感到沮喪等問題。

那麼,這樣的自測方式是否靠譜?昨日下午,在看過“郭雨”的自測問卷後,邱昌建表示,這些自測問卷有一定的依據,可以作爲抑鬱情緒的判斷線索,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因環境影響容易對號入座的因素,所以對於自評分數較高的羣衆,需要進一步到醫院接受專業評估確診,不能簡單地與疾病劃等號。

醫生教你認識抑鬱症

1、抑鬱症分爲3個階段

邱昌建說,抑鬱症分爲3個階段,輕度的抑鬱症表現爲無緣由的情緒低落持續超過2周以上,且自身無法調節、對生活產生障礙,但這類的患者除非主動傾訴,否則因表現不明顯而不易覺察。中度的患者的表現與重感冒後痠軟、乏力、疲倦狀態類似,反應遲鈍甚至無慾無求,原本愛好的事物都提不起興趣。而重度的抑鬱症則表現爲頻繁的自殺傾向,認爲自己是家庭的負擔社會的包袱,對自我的完全否定。“抑鬱症最怕的就是自殺傾向,50%的重度患者會有自殺的想法或者已經付諸行動,而15%死於自殺行爲。”

2、90%的治癒率卻僅有不到10%的人得到有效治療

據2015年出版的《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統計,抑鬱症的發病率爲3.06%,即可以理解爲100人中就有3個人患抑鬱症,實際情況下可能高達3%—6%。“這是一種高發病率的疾病。”邱昌建說,與高發病率相對應的,是抑鬱症的高治癒率,90%的抑鬱症患者通過各種治療手段,都可以恢復或者維持發病前的生活狀態。但抑鬱症的患者中能得到有效治療的,不到10%。

邱昌建表示,人們常常會把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混淆。大約20%的人都會存在一定的抑鬱情緒,但並不代表這就是抑鬱症。邱昌建說,抑鬱症的情緒低落一般來說沒有明顯的因素或者影響因素很小,各種調節手段都不起作用,並且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狀態,就要高度懷疑是否是抑鬱症,但需要專業精神科醫生進行評估。

3、抑鬱症是高複發率的慢性病

抑鬱症的高發病率與低治療率,與普通羣衆和社會對抑鬱症的理解不準確有關。“很多人不認爲情緒問題是一種病,而且大部分不願意主動傾訴,更不會尋求治療,認爲是自己軟弱而產生自卑。”邱昌建說,直到病人出現了自殺行爲或者自殺未遂,人們纔會意識到可能是精神上的問題,而這已經是抑鬱症的重度表現。

什麼導致了抑鬱症?

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明,醫學上通過大量的數據樣本研究認爲,這是一種多因素的遺傳和社會環境共同作用而導致的疾病,與患者自身的神經類型、性格基礎、人格特徵以及人生經歷都有一定的關係,但並沒有定論。同時,抑鬱症也是一種高複發率的疾病,“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慢性病,但是90%左右患者長期服藥能恢復維持正常的生活的狀態。”邱昌建說。

“不要給病人灌輸大道理,比如說要堅強之類的。”邱昌建表示,“心靈雞湯”無助於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增加患者心理壓力,讓其懷疑是自己軟弱無能的表現。這個時候,更需要的是傾聽對方情緒的宣泄,捕捉是否有危險的信號。“除了抑鬱症患者和醫生,沒有人能夠真正體會到患者本人絕望、無助的痛苦。”邱昌建說。

精彩推薦:

敬老院2老人自殺 抑鬱症高發季多關愛老人

全球約3.4億抑鬱症患者 常見抑鬱症五個誤區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