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歷史名人 >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慈禧在我我歷史上也算是一個有政治才華的女人,但是就是有個致命缺點,眼光短淺,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而不直接做皇帝呢?慈禧爲什麼能掌權多年?下面就和男人世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慈禧必須要垂簾聽政的原因如下:

一、個人興趣慈禧在做咸豐妃子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了政治才能,能協助皇帝處理一些國家事務。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資源。也許當時這是慈禧獲用於獲取皇帝歡心的方法罷了。

二、身不由已,爲了保命慈禧在咸豐死後,內宮干涉政治的行爲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直接威脅到了生命安全,經過九死一生後,慈禧站穩了腳跟,在政治的殘酷性面前,如果不握住政權,那就是走上了斷頭臺。

三、榮華富貴對於權力的控制,直接帶來的就是慈禧的爲所欲爲,榮華寶貴,這也是每個君王所夢寐以求的生活,所以這樣的權力是不能放棄的。

四、由上可以看出,作爲慈禧不得不垂簾聽政,如果放棄權力,就意味着死亡,而且也意味着整個家族及支持者的死亡。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第2張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此後三度垂簾聽政,直至1908年去世,統治中國長達47年之久。人們大多認爲,這是由於慈禧太后善於玩弄政治權術,具有翻雲覆雨、爲人陰狠、手段毒辣等獨特政治手腕。其實,這些並非重要、更非根本的政治原因。晚清皇統繼承乏人,慈禧太后的特殊政治身份,特別是慈禧太后妥善地處理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政治關係,纔是她得以長久統治的根本原因。

慈禧太后能夠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之久,首先是基於清帝皇統繼承乏人這一客觀原因。

清王朝自天命汗努爾哈赤至宣統帝溥儀,共計12帝。這12位皇帝子女的多寡,與大清王朝的興衰有着密切的關聯。道光及其之前的7位皇帝,子嗣最少的雍正和嘉慶帝也有14個子女;被稱之爲“多子翁”的康熙帝甚至有55個子女;而到了咸豐帝,一生僅有二子一女;同治、光緒和宣統帝,竟然一生子女皆無。這就使道光以前各帝在皇位繼承人問題上,選擇餘地較大。而自咸豐開始的三位皇帝,少子或無子,幾乎喪失了選擇餘地或可能,出現了皇位繼承乏人的危機。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第3張

清朝最後幾位皇帝壽命之短促,則進一步加深了這一危機。道光以前各帝,除順治帝情況較爲特殊,只活到24歲外,其他均活至五六十歲,甚至八-九十歲。而同治帝只活了19歲,咸豐帝、光緒帝雖壽命較長,但也不過才三十幾歲。

如果清帝壽命較長,其子繼承皇位時一般皆已長大成人,這就至少可以在年齡方面保障新君繼位後即可獨自處理政務,保證皇位與皇權的平穩順利過渡。但如果皇帝的壽命過於短促,其繼承人的年齡就必然偏小,不但沒有任何基本知識的儲備積累和政治經驗,甚至不具備是非判斷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新繼位的小皇帝或借重於朝廷重臣,或依賴於親近太監,或直接依靠自己的母后,出現一段時間皇位與皇權的分離錯位,這就有可能導致權臣專擅或母后外戚專-政之類太阿倒持的朝局。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第4張

道光以後各帝壽命之短促,子嗣之不旺,預示着大清皇統的危機。晚清御史胡思敬在談到光緒帝死後無嗣繼位時說:“國統再絕,而家無令子,識者早知其必有亂矣。”講的正是這個意思。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數十年干政,與清末三位皇帝、特別是其子同治帝繼位時年齡太小,不無直接關係。

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之久,並非僅僅因其具有多麼高深莫測的政治本領或手段,而是依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

咸豐帝死後,清廷內部實行的雖是“(太后)垂簾(八大臣)輔政,蓋兼有之”的權力機制,表面看慈禧太后與肅順等八大臣的權力是旗鼓相當,但實際上慈禧太后佔據新君生母這一更有利的地位,使其在與八大臣的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朝中部分大臣也都堅持“自古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政治理念,大都認爲只有兩宮太后纔是皇權的真正代表。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第5張

在以後對奕訢的多次貶抑打擊中,慈禧太后同樣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正統皇權代表者的政治優勢。辛酉政變以後,奕訢自恃有功,有時在用人行政方面,並“不商之於太后……皆由己意……獨斷而行”。慈禧太后曾憤憤地對他說:“汝事事與我爲難,我革你職。”但奕訢並未完全把慈禧太后放在眼中,倔強而滿不在乎地頂撞說:“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職,不能革皇子。”但是,1865年3月底,慈禧依仗皇太后的特殊地位、君臣上下尊卑的政治倫理,突然以欺君藐上的罪名,將奕訢罷革,後她又以皇太后的特殊政治身份賞還恭親王的爵職。這終於使奕訢不得不放下皇子親王的架子,徹底臣服。

經過歷朝歷代長達2000餘年的因革損易,“君爲臣綱”等忠君思想已根深蒂固。環視當時的大清帝國,皇帝幼弱,親貴如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者,尚不能與慈禧太后爭鋒,尚有何人能夠與皇太后爭高下、論尊卑呢?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第6張

靠什麼來穩定江山

慈禧皇太后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慈禧的表現事實上可圈可點,正是這個女人破除滿漢界限,大力起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名臣,開辦洋務,造成“同治中興”的氣象;執政後期,慈禧亦發佈新政詔書,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堂,大量選派留學生,開始憲政改革等舉措,是爲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

現時論者批評慈禧的聲音多集中於其執政晚期的一些私心之舉。批評者認爲在“同治中興”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鋪張浪費以及對國際時局缺乏認識,導致甲午戰爭戰敗的原因之一。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第7張

最顯着的事例莫過於花費巨資擴建頤和園用以慶祝自己的60大壽,給包含海軍軍費在內的國家財政帶來無建設性的負擔。據史料記載,北洋艦隊自1888年正式成立後,再未添加任何船隻。1891年後,又停購槍炮彈藥。是以民間有“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的諷刺對聯。

慈禧之於清代,確乎系成敗於一身,以其敏銳之頭腦及靈活手腕,本可以創萬世之基業。但在政治之外,又迴歸婦人面貌,確乎是慈禧之短。臨萬世之不遇變局,圖個人一時之安樂,慈禧之政治目光決定了清國的結局。

慈禧的最後傑作是“官制改革”。她至死與養子光緒作對。在臨死的牀上,還指定光緒的接-班人。豈知她與光緒陳屍大殿,不過三年,她的帝國便完蛋了。

締結《辛丑和約》後慈禧發佈“罪己詔”,詔中對列強的“寬大”處理表示感激:“今茲議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後追思,慚憤交集。”又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此話成爲後世指責其賣國之名言。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第8張

直到她74歲死去,慈禧在帝國內部集權於一身,已長達47年,打破了中世紀中國所有女皇——如漢代呂后、唐代武則天等專權的歷史紀錄。相傳努爾哈赤征服滿洲各部,曾將葉赫部男丁殺光。其酋長臨死詛咒,“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

這弔詭的傳說未必真有其事。但人們仍津津樂道於此民間傳說,蓋因女子執權超越了中國固有之傳統,於是此類流言自然見風就長。

關於慈禧功過的評價,後世亦紛爭不已,雖然大多數持負面意見,但亦有力挺之人。美國女作家卡爾在其《清宮見聞雜記》中寫道:“同治登極時,國是紛亂如麻,國家實有累卵之危。然而經慈禧太后十二年之勵精圖治,措施適當。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第9張

自帝年十八,則內亂既平,外患未弭,生民復甦,已漸睹中興之治,慈禧太后之功在清室,誠不可沒也。”臺灣學者陳致平也這樣評論道:“西太后做事,有時表現得明快而有魄力,也有她一套駕馭人才的本領。她垂簾之初,就命曾國藩爲兩省節制,賦予征伐全權,以後削平天國,平定捻亂、回亂,重用曾、左、沈、李等人,以建設中興之業,都在她垂簾當政之時。當時滿漢大臣間的矛盾重重,她也能加以協調和操縱,對於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婦人來說,有些才能並不簡單。”

晚清大儒辜鴻銘盛讚慈禧:“我恐怕很難使那些對中國過去四十年曆史不熟悉的外國人懂得,在那四十年災難頻仍、動盪不寧的歲月裏,像皇太后這樣的國家掌舵之人該需要怎樣的政治家風範、膽略、堅忍不拔和治國之才。”

慈禧爲什麼要垂簾聽政 揭慈禧爲什麼能掌權47年 第10張

羅伯特·利斯頓在其《女統治者》一書中評論道:“像古代的克婁巴特拉一樣,註定了慈禧是一個腐朽王朝的最後一位偉大的統治者。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她爲了她的國家,她的王位,她的人民和這個國家的文明傳統而戰,但是她失敗了,她最終認識到風向已經改變,但爲時已經太晚。她一生做了許多錯事,並時常表現出沒有必要的殘忍無情。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她作爲一個有膽量的統治者的重要地位。”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