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艾滋病患者頭頸部的病變症狀

艾滋病患者頭頸部的病變症狀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感染HIV到發展爲艾滋病可經歷3個不同時期。

艾滋病患者頭頸部的病變症狀

1、潛伏期 自數月到數年,感染者的血清中發現有抗HIV抗體存在,但無臨牀症狀。

2、淋巴結相關綜合症(LAS)期 或稱艾滋病相關綜合症(ARC)期,即艾滋病前期,可持續一年至多年,表現爲全身多部位多個淋巴結腫大,在腹股溝以外至少有兩處淋巴結腫大,持續3個月以上,反覆持續發熱,腹瀉,疲乏,消瘦,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淋巴細胞和白細胞減少,Th/Ts比率減小。

3、艾滋病期 表現爲嚴重的機遇性感染,即於正常情況下不致病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真菌、分支桿菌和原蟲,由於患者的免疫缺陷而感染致病,如卡氏肺囊蟲肺炎(PCP)或鉅細胞病毒等感染,以及一些少見的中流如Kaposi肉瘤(KS)或非何傑金淋巴瘤等。出現Kaposi肉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約18個月。 根據初診時第一次發現的症徵統計,其百分比是:廣泛性淋巴結病佔72%,Kaposi肉瘤爲40%,茸毛狀粘膜白斑病39%,念珠菌病31%,頸部腫塊8%,單純皰疹7%。 約有25%的HIV陽性者發展成爲淋巴結相關綜合症,10%左右發展成爲艾滋病。

艾滋病在耳鼻咽喉-頭頸部的表現 艾滋病患者約有40%-70%出現耳鼻咽喉-頭頸部病變。

1、耳部病變 Kaposi肉瘤爲多發性出血性肉瘤,可發生於外耳,表現爲紅紫色斑塊或結節,外耳的卡氏肺囊蟲感染爲多核性囊腫,病檢可發現原蟲,盯聹中尚未發現病毒,但可從鼓室積液中分離出HIV,中耳農業中培養可見到真菌、原蟲、病毒或分佈桿菌,HIV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或聽神經,早期感音神經性聽力減退較爲常見。

2、鼻及鼻竇病變 鼻腔和鼻竇粘膜可因阿米巴原蟲等感染而引起粘膜腫脹,產生鼻塞,流膿涕或鼻出血等症狀,鼻部的皰疹病毒感染可產生巨大皰疹性潰瘍,自鼻前庭向外擴展至鄰近的鼻翼等處,KS也可發生於鼻部。

3、口腔及咽喉病變 口腔和咽部的念珠菌感人是最常見的上呼吸道病變,多見於舌的腹面,亦可發生於咽部或食管,引起咽痛和吞嚥困難,病變表便有假膜形成,除去假膜可見粗糙紅斑樣創面,其能產生內毒素及酶,可穿透粘膜波及深層,茸毛狀粘膜白斑常見於舌的腹面或側緣,爲粗厚的白色突起,多固着於上皮表面,據報道,在茸毛狀粘膜白斑病確診後,有48%的病人在16個月之內發展爲艾滋病,83%的病人在31個月之內發展爲艾滋病,有時咽部可見白色乳酪樣的真菌感染,形成部分阻塞,粘膜可因真菌的經常刺激而角化,呈現白斑樣的粗糙表現,經真菌鏡檢查或培養可確診。艾滋病患者的扁桃體言可由常見致病菌,肺炎支原體和沙眼衣原體等所引起。KS常發生在齶部、頰粘膜、牙齦粘膜和咽後壁,KS和念珠菌感染亦可發生於喉部,導致聲嘶,喉喘鳴和喉阻塞。

4、頸部病變 頸淋巴結病變是早期症狀之一,由於HIV感染導致濾泡增生,常有頸淋巴結腫大,KS可發生於頭頸部的皮膚,當其侵犯淋巴結時,頸淋巴結可迅速增大,頸部腫塊還應考慮非何傑金淋巴瘤及分佈桿菌感染等。細針穿刺抽吸活檢(FNAB)有助於診斷和鑑別診斷。頭頸部磷狀細胞癌在艾滋病患者亦較多見,其他還可有病毒等感染所致的腮腺腫大等。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