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對麻風病人的心理治療 消除麻風歧視

對麻風病人的心理治療 消除麻風歧視

來源:男爵風    閱讀: 3.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麻風病人的心理治療 消除麻風歧視

麻風病不僅給患者帶來生理上的痛苦,而且還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和行爲問題。麻風病人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是遭受歧視,精神受到巨大的創傷。麻風病人常發生恐懼、自責、自卑和抑鬱等心理變化,在行爲上表現爲冷漠、孤僻、逃避,甚至對社會產生憤恨、攻擊。國內的調查發現:近70%的麻風病人具有自殺的意念,爲健康人的17倍。

麻風病人的心理康復治療

麻風病人的心理改變取決於家庭和社會的態度以及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質。有些病人不願將病情告訴家庭成員和朋友,願意接受長期的保密治療,因而長期存在恐懼、自責、自卑、抑鬱的心理問題。他們既怕周圍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後歧視和排斥自己,又怕自己的病對家庭、子女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病人希望能夠儘快地擺脫麻風這一“污名”,或者遠走他鄉,斷絕與麻風病防治人員的聯繫。

麻風病人心理康復的原則應視不同對象、不同時期、不同心理變化,給予科學的宣傳、勸解,給予心理康復指導和物質生活上的幫助。

要對公衆、病人和其家庭成員宣傳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學知識,使全社會認識麻風病不是一種“可恥的疾病”,形成一個讓麻風病人能毫不猶豫地接受診治的社會氛圍。社會、社區、家庭和廣大民衆應主動地關心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注重病人的隱私權,增強其心理抵禦能力,提高治療和康復的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麻防專家最近提出的經濟康復、社會康復和綜合康復的方針是:政府、衛生部門以及全社會要鼓勵麻風病人及其治癒者實現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並扶持他們開展不同規模的職業康復,改善生活質量和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以使他們保持心理健康。

消除歧視,才能真正治好“麻風”病

每個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在雲南省彝良縣的40多名適齡兒童,儘管體檢報告證明身體健康,卻依舊因爲父輩或祖輩有麻風病而被學校拒收。這明顯是排斥歧視病者後代,實在是讓人感到不公平。

根據相關介紹,麻風病並不存在遺傳性,且它的傳染性也極低。但是,部分家長就因爲他們認爲患麻風病的後代都具有傳染性,而給學校施加壓力,以他們的個人意志侵犯他人平等受教育的權利,。雖然家長爲了孩子的安全而過度敏感可以理解,但校方爲了不影響學校的招生和正常運作,向村民妥協,顯然在維護孩子的平等受教育的權利上沒有盡職盡責。

病人不應該被歧視,這是基本的社會道德。更何況,進入校園的不是病人本人,而是他們的健健康康的小孩,就更不應該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社會上流傳着這樣一句順口溜“一人得病萬人嫌”,而現在的情況卻是“一人得病世代遭嫌”。

事實上,以如今的就醫條件,治癒麻風病已經不再是什麼老大難問題。但是,由於過去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使得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引發各種疾病,這讓人們對麻風病產生了恐懼,對麻風病人產生歧視心理。而這種恐懼和歧視又沒有加以正確的引導,長此以往,舊的錯誤的觀念不能得到糾正,歧視就像遺傳病一樣,世代相傳,以致時至今日在村民心裏還存在着深深地恐懼和歧視,甚至延伸到了對病者後代的歧視。

爲了能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給那些麻風病人的後代一個平等的待遇與權利,給那些麻風病人們更多一些的關愛,需要政府在這個事情上下大力氣,從村民的思想根源進行根治,需要學校在對待適齡兒童上學上堅定的維護孩子的平等受教育權利,需要那些歧視麻風病人及其後代的村民們及時轉變觀念上的認知錯誤。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