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民間故事 > 古槐知恩悲悼文天祥七百年 高唐民間故事一則

古槐知恩悲悼文天祥七百年 高唐民間故事一則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間傳說高唐有一株奇怪的古槐,每年到了一定的時節都能發出靈異的哭泣聲,而且這種怪異的聲音已經延續了七百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遮住古槐與愛國英雄文天祥還有着一段淵源頗深的故事,下面本站的小編就來跟大家講講這則故事吧!

古槐知恩悲悼文天祥七百年 高唐民間故事一則

高唐東門外有一棵古槐,古槐胸圍九尺三寸,身高14米有餘,遮蔭近60平方米。每年從立冬到第二年的清明之間,每到深夜萬籟俱寂之時,在此樹下或在附近人家的住房內,靜下心來,總能聽到有鬼神自空中過,車馬人畜之聲一一可辨。還可嗚嗚咽咽、忽高忽低、或促或緩的成羣聯片的衆多成人的低聲哭泣,聲高時可辨出捶胸頓足之狀,聲隱時可隨之有抽噎屈悶之感。至今已哭泣了七百二十多年了。任何無耳者只要在上述之時之地,均能聽到這悲慼的聲息從古槐上下傳出。這並非夢幻,亦非錯覺。

古槐爲何這樣長期悲鳴?這要追溯到七百二十多年前發生在高唐驛站的一段往事。

高唐地處南來北往交通要衝,驛站設在北關街的東側。來往信使、欽差、官員在此換馬或暫住。

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秋天的一個傍晚,北風勁吹,落葉滿街。官道上有隊員軍號衣的騎兵拖着一股黃塵由南疾馳而至,停在驛站門前。其對前後的號衣官兵,將隊中間那位鬚髯長蓄但不蓬頭垢面、頭髮花白卻不露衰相、面容憔悴仍氣宇軒昂,身着宋朝官袍、年約四十餘歲的男子扶下馬鞍。從雙方的態度可見:是長途押解。雖不戴刑具,囚犯是文天祥,在南宋官拜丞相加少保,後封信國公。率宋軍與元兵戰於潮陽,潰敗後被元所俘。他寫有著名的《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警句便出自於此。風塵中的這隊官兵邊是押解文天祥北上赴京的元軍人馬。他們早晨由東阿縣出發,至高唐時已是黃昏,欲在驛站住宿。

文天祥下得馬來,活動一下手腳只見高唐驛站小門小戶,乃是借一家臨街客店改建而成。門前路邊一字排開植有六棵國槐,北邊的五棵因車碰馬啃枝幹早成鹿角,已是生氣無有的拴馬樁了。南邊一棵最小,身如鋤柄,高不過丈,葉已落光,不知何故已被連根拔起,歪在一旁,命在旦夕。

古槐知恩悲悼文天祥七百年 高唐民間故事一則 第2張

文天祥進入驛站之後,一刻未停,路塵未撣,不顧身勞身疲,趁欽差去吃飯之機,從驛站借的撅杴,在差人的跟隨下來到街上,小心的將這棵國槐重新栽好,並以碎磚圍起護欄,澆上井水後纔回驛站吃晚飯。自命難保的文天祥,儘自己所能保護了一棵小樹的生命。

夜過子時,文天祥仍端坐在燭焰跳動的桌旁,注視着自己忽長忽短、搖晃不定的身影,思緒萬千:大好的河山……坎坷的人生……爲宋朝的敗滅而愁,爲失去報國的機會而憂,爲國爲民決心赴難……低吟幾句後便索紙提筆一會而就,寫成了《夜宿高唐州》詩。詩云:

早發東阿縣,暮宿高唐州。

哲人達機微,志士懷隱憂。

山河已歷歷,天地空悠悠。

孤館一夜宿,北風吹白頭。

天明起程,繼續北上。祥興二年底,到達北京。元世祖或逼或勸,或刑或誘,歷時三年,文天祥始終未屈,堅不降元。於元世祖元十九年(公元1283年)深秋就義。

文天祥一腔愛國鮮血化爲碧水永照千秋。他在高唐扶植的那棵國槐便成了高唐人寄託對其思念的載體。天旱時有人澆水,春秋季有人施肥,再無人以其拴馬,更無人採葉折枝,在格外的照顧中根深葉茂地長了起來。每年的春節、清明更有不少人特意前來守着這棵樹站一會兒。

古槐知恩悲悼文天祥七百年 高唐民間故事一則 第3張

斗轉星移,隨着時間的流逝,槐樹逐漸長大了,但人們對文天祥的思念卻沒因時空漸遠而冷漠。專注的思念插上想象的翅膀,與變化的環境多次印證的結果往往出現奇蹟:“古槐哭泣了”,“古槐永記救命之恩。爲文天祥被害而屈、而悲、真能聽到哭聲。“

原來,槐樹東臨兩丈多深的排水溝頭。此溝呈喇叭狀向東擴展開來與天齊廟灣成爲一體,向西逐漸縮小進入槐樹下一個高寬各兩米有餘的磚砌拱形涵洞。涵洞在地下穿過北關大街直連東城門外北側的護城河。這特殊的地形遇有東或北的風向時,空氣由無遮攔的天齊廟灣水面吹向涵洞,氣流由廣路進入窄口,在涵洞口便發出響聲,再加上洞內會聲,便成嗡嗡哄哄的聲響;遇有南、西風向時氣流由護城河入涵洞,同樣產生低悶的回聲。這便是來自古槐樹下的哭泣。此聲常年存在,只因太低太弱不會輕易聽到,只有與來自古槐樹上的聲音和二爲一時纔會聽到。

立冬之後,正是槐葉落光時,秋風吹過無葉的但是密集、多彎、硬抖的枝條時,便會發出比柳哨低沉、比松濤婉轉的“嗚嗚呼呼”的低韻,這便是來自槐書之上的悲鳴。與樹下涵洞之聲組成超低音合奏,便出現了萬衆齊咽之效果。

古槐知恩悲悼文天祥七百年 高唐民間故事一則 第4張

清明之後,槐葉茂盛,有風掠過,葉子翻滾碰撞,發出“嘩嘩啦啦”的聲音,此聲蓋住了涵洞中發出的聲音,所以清明槐樹有葉之時,是不能聽到“嗚咽”之聲的;天亮之後直至晚上,人和動物頻繁,器物相撞、雞鳴狗叫、車磙馬嘶、人際應答……聲響鼎沸,壓過了古槐上下發出的所有聲音,所以白天是聽不到古槐悲鳴的。

這便是人們傳說的“風塵未撣救幼樹、古槐有靈悼恩人”的故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