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怎麼分析鼻咽癌的影像

怎麼分析鼻咽癌的影像

來源:男爵風    閱讀: 8.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鼻咽癌是頭頸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診斷主要依據臨床內鏡和病理組織學檢查,雖然CT和MRI對病灶的評價與臨床檢查基本一致,但對鼻咽癌的蔓延範圍和對周圍結構的侵犯情況,CT和MRI在臨床檢查上是有區別的。現將2006年6月~2008年12月經病理組織學診斷為鼻咽癌初治的80例患者的CT、MRI檢查結果報道如下:

怎麼分析鼻咽癌的影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6月~2008年12月80例經病理組織學診斷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行CT、MRI檢查,間隔時間不超過15 d,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16~75歲,平均60歲;首程治療30例,再治療50例;高分化鱗癌1例,低分化鱗癌69例,泡狀核細胞癌10例;其中,病理診斷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78例,分化型非角化性癌2例。

1.2 方法

進行CT及MRI檢查,其中CT診斷包括增強掃描,MRI檢查包括T1、T2加權像和增強T1加權像。

1.2.1 CT診斷鼻咽部CT應具有橫斷位和冠狀位的影象。層厚5~6 mm。橫斷位從軟顎水平向上掃至顱內鞍上池水平,冠狀位從後鼻孔至蝶鞍後床突水平。CT掃描採用GE16排螺旋CT掃描器,以OM線為基線,掃描範圍從胸鎖關節水平至鞍上池,採用增強掃描。掃描引數為140 kV、320 mA,均採用軸位連續掃描,平掃加增強掃描,除軟組織窗外提供必要層面的骨窗。CT掃描層面不要超過3 mm。如懷疑有顱底侵犯,應在1~2 mm的連續層面進行掃描。

1.2.2 MRI診斷MRI掃描採用3.0T磁共振成像儀,頭頸聯合線圈。均作快速自旋迴波,SE序列,掃描方向為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掃描範圍從鞍上區至第2頸椎椎體下緣。層厚:軸位5 mm,間隔1.0 mm;冠狀位、矢狀位4 mm,間隔0.5 mm。所有病例平掃後靜脈注射釓-二乙烯五胺乙酸0.1 mmol/kg體重,按照平掃層面進行T1WI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增強掃描。

1.3 統計學處理

採用SPSS 11.0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構成比採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鼻咽癌超腔侵犯、咽後淋巴結轉移、顱底骨質侵犯及顱內海綿竇侵犯方面,MRI的檢出率均較CT高,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CT組和MRI組在咽後淋巴結轉移方面比較,檢出僅左頸轉移兩者分別為20例(30.8%)和24例(32.9%),僅右頸轉移分別為17例(26.2%)和18例(24.7%),雙頸轉移分別為28例(43.1%)和31例(42.5%)。顱底骨質侵犯方面,檢出翼板兩者分別為6例(14.3%)和9例(13.6%),斜坡分別為14例(33.3%)和18例(27.3%),巖尖分別為10例(23.8%)和24例(36.4%),蝶骨體或蝶竇分別為8例(19.0%)和11例(16.7%),蝶骨翼分別為4例(9.5%)和4例(6.1%)。顱內海綿竇侵犯方面,檢出單側受侵兩組分別為60例(89.6%)和 67例(91.8%),雙側受侵兩組分別為7例(10.4%)和6例(8.2%)。

3 討論

世界衛生組織材料顯示,世界上80%的鼻咽癌發生於中國,鼻咽癌惡性程度高,往往在疾病的早期就有鄰近組織浸潤,其死亡率居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8位。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醫學影像學在鼻咽癌診斷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MRI因其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對比度和多引數成像,可清晰地從形態學和功能改變方面為腫瘤的定位、定性提供豐富的診斷資訊,其在鼻咽癌超腔侵犯、咽後淋巴結轉移、顱底骨質侵犯及顱內海綿竇侵犯等方面上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其檢出率均較CT高,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應用對比劑增強和壓脂序列掃描是目前評估鼻咽癌病灶範圍、分級分期的最佳影像學手段。本實驗結果顯示,CT組和MRI組在超腔侵犯、咽後淋巴結轉移、顱底骨質侵犯和顱內海綿竇侵犯方面,檢出例數及檢出率分別為57例(71.3%)和71例(88.8%)、65例(81.3%)和73例(91.3%)、42例(52.5%)和66例(82.5%)、67例(83.8%)和73例(91.3%),MRI較CT表現出明顯的優越性。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產生訊號、重建影象的一種技術。因為在磁場的作用下,不同的組織產生不同的訊號,所以MRI對組織的解析度較高,可清楚地顯示鼻咽部的正常結構和腫瘤範圍,能顯示鼻咽癌黏膜下浸潤以及對顎帆提肌、張肌和咽顱底筋膜的侵犯程度,尤其對如骨髓等軟組織的訊號改變特別敏感,可顯示區域性骨小樑尚未破壞時腫瘤對骨髓腔的浸潤。由於CT和MRI對顱底侵犯的診斷機制不同,早期顱底侵犯,CT表現可能正常,而MRI表現為黃骨髓被腫瘤取代後的訊號改變,能分辨病灶放療後的纖維化和腫瘤復發。

功能性MRI的一些序列,如斜坡動態可以用於鑑別腫瘤骨質浸潤或放療後骨壞死所造成的破壞。當鼻咽癌通過卵圓孔、破裂孔等天然孔道進人顱內時,CT能顯示孔道的增大和侵犯的邊緣,MRI則表現為軟組織訊號,對軟組織的解析度高,通過多方位成像,較CT能更準確地瞭解腫瘤侵犯的範圍,對發現海綿竇病變具有超前的診斷。顱底富含骨髓,是鼻咽癌遠處轉移的發源地,也是放療後區域性復發的主要因素,其發生率為14.5%~57.7%,甚至高達76.9%。

很多患者因治療不徹底、不及時而易導致區域性復發和遠處轉移。因此,準確判斷鼻咽癌是否侵犯顱底骨,有助於判定正確的治療方案並評估預後,臨床意義重大。由於MRI軟組織解析度高,可以顯示鼻咽癌侵犯的範圍,避免了顱底骨解剖結構複雜、位置較深等難題,對顱底侵犯的檢出率優於CT。結合顱底侵犯的臨床和影像特徵,可以正確診斷和設計放療靶區,避免漏照,降低鼻咽癌複發率,提高生存率,對臨床上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判定更具價值,特別是對有顱底侵犯的鼻咽癌患者尤為重要。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