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18年前扁桃腺炎埋禍根 年輕奶爸突患腎衰

18年前扁桃腺炎埋禍根 年輕奶爸突患腎衰

來源:男爵風    閲讀: 8.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年前扁桃腺炎埋禍根 年輕奶爸突患腎衰

年輕的奶爸突患腎衰竭,而原因竟是18年前的扁桃腺炎埋下了禍根。30歲的小錢剛做爸爸不久,沉浸在初為人父的巨大喜悦中。春節後因為覺得很疲勞乏力,連續很多天起牀後臉都是腫腫的,到醫院就診,診斷結果讓他如被雷劈——慢性腎功能衰竭。而追溯原因,竟然是18年前的扁桃體發炎。今天是世界腎臟病日,專家指出,很多腎臟病都是小時候感冒發燒埋下的“禍根”。

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會引起腎炎

小錢的B超顯示,他的腎臟已有萎縮,這説明已有相當長的腎臟病史了。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南京博大腎科醫院王鋼教授詢問病史,竟然追溯到小錢12歲時的一場反覆不好的扁桃腺發炎。據小錢回憶説,那次扁桃腺發炎持續了三四個月,反反覆覆發作,總是發燒,還出現了血尿,掛了很多天水。後來燒退了,只留下尿隱血,反覆不消,但是後來也沒有治療。王鋼教授告訴小錢,就是這場扁桃腺炎,尤其是血尿,種下了腎病的病根。

王鋼教授説,扁桃腺炎反覆發作最易引發IgA腎病。扁桃腺炎屬於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腎病最常見誘因。小錢那時出現了血尿,説明已經由於扁桃腺炎的反覆發作引起腎病了。也就是説,小錢已經有18年的腎病病史了。“可是,我這18年,沒感到哪兒不舒服啊?”小錢很不解。王鋼教授解釋道,IgA腎病如果當時沒有得到系統治療,是不會自行治癒的。血尿很可能一直斷續存在,甚至還有蛋白尿,只是不嚴重時肉眼看不出來罷了或者被忽視掉了。

很多成人腎臟病,實際從兒童時期就已“潛伏”

“像小錢這樣,一查出來就是很嚴重的腎衰竭甚至尿毒症,肌酐高達八九百的,腎臟已萎縮,而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腎臟有事的病例不在少數。”王鋼教授説,多都是30-50歲的青壯年。而根據他們的病理報告和B超檢查結果,都顯示已有很長時間的病史了。追溯病史,有的説體檢一直有點蛋白尿或是隱血也沒重視;有的才想起來自己小時候有過血尿的;有的説小時候得過腎炎、腎病綜合徵的,治療一段時間後覺得不腫了,指標正常了,就不再複診不再吃藥了。

“孩子通常都不懂得,家長往往也麻痺不懂得其中的利害關係。以致很多孩子在腎臟病早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一檢查都已經是慢性腎功能衰竭了,十分令人惋惜。”王鋼教授説。“治療要趁早,越早療效越好,還有一點,就是治療一定要徹底!”王鋼教授建議家長,每年要帶孩子做一次尿檢。

延伸閲讀:腎病如何預防和保健

腎病預防

1、控制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飲食的酸鹼平衡對於腎病的治療及併發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飲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的食品,少吃肉類,多吃蔬菜。恰瑪古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能迅速排除體內酸毒,澄清尿液酸毒,從而真正的保護腎臟。

2、參加有氧運動,適當鍛鍊身體,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從而預防腎病的發生。

3、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壓力過重會導致酸性物質的沉積,影響代謝的正常進行。適當的調節心情和自身壓力可以保持弱鹼性體質,從而預防腎病的發生。

4、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糖尿病。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腎病遠離自己。推薦閲讀:世界腎臟病日 多吃這些食物能護腎

5、遠離煙、酒。煙、酒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無節制的抽煙喝酒,極易導致人體的酸化,使得腎病有機可乘。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7、腎病患者應禁房事、即使治癒後仍禁半年至一年,如對具體情況不清楚,一定要及時詢問醫生且遵醫囑。

腎病保健

1、不可輕視防感冒

感冒屬全身性疾病,能使免疫功能下降,常繼發感染。據報道,因感冒而使近40%的慢性腎炎症狀加重,而慢性腎炎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第一位的原發性疾病。故在日常生活中應十分重視預防感冒。 勞逸結合重休息 研究表明,人勞累後,體內代謝產物增多,增加腎臟工作量,對腎病患者是不利的,可使病情加重。故勞逸結合,避免過勞,適當休息有利腎臟功能康復。

2、不要隨便亂用藥

有些藥物(包括某些中藥)對腎臟有毒性作用,而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有一部分病例是與腎毒性藥物有關。故病人不能自己隨意服用消炎、鎮痛藥,如慶大黴素一類抗生素,含鉀、汞的藥物及中藥的蒼耳子、雷公藤、草烏等過寒過熱的中藥。 調整飲食助營養 慢性腎病病人一般都伴有營養不良,因而在飲食上應調整好,以雞蛋、牛奶、瘦肉、新鮮蔬菜等食物為宜,並避免吃“發物”的食物,如狗肉、蝦、螃蟹等,同時應忌煙禁酒。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