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經典臺詞 > 張曼玉經典臺詞

張曼玉經典臺詞

來源:男爵風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曼玉(1964年9月20日—,英文名:Maggie Cheung),生於香港,祖籍上海,國家一級演員,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大使。下面是YJBYS小編精選的張曼玉經典臺詞,希望大家喜歡。

張曼玉經典臺詞

1、黎小軍同志呀,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爲了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爲了我。——李翹,《甜蜜蜜》。

2、爲什麼要到失去的時候纔去爭取?——白駝山大嫂,《東邪西毒》。

3、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是情爲何物呢?——小青,《青蛇》。

4、凡是不正眼看我金鑲玉的,肯定不是男人。——金鑲玉,《新龍門客棧》。

5、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因爲我而記住那一分鐘,但我一直都記住這個人。——蘇麗珍,《阿飛正傳》。

6、全告訴我了,我是不是可以裝做什麼都不知道呢?——陳七,《東方三俠》。

7、不是我不想走——啊——!…要走你自己走——吧——!——國師,《東成西就》。

8、我只有從好萊塢電影裏,才能找到我的存在。——好萊玉,《92家有喜事》。

9、en, of course!——芭芭拉,《雙龍會》。

在飛馳的汽車上,芭芭拉對馬友說出英文,也講出自己的平凡經歷,她不會知道,接下來的會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一個大型的劇場裏,只有他們兩個人,馬友在彈着優美的音樂,閉上雙眼,她彷彿站在熱鬧的舞臺上,放聲歌唱,美麗動人。雖然只是幻想,卻一樣的令人沉醉。

10、死,就一起死——飛雪,《英雄》。

面對刺殺秦王的險惡使命,面對愛人的出征詢問,飛雪口吐五個字。語音不響,卻擲地有聲;面如秋水,卻波濤暗起。她爲的是天下蒼生,她爲的是胸中抱負,風蕭蕭兮易水寒,英雄一去兮,不復還,不復還,又如何,早以將生死拋身外。

11、以前我認爲那句話很重要,因爲我覺得有些話說出來就是一生一世,現在想一想,說不說也沒有什麼分別,有些事會變的。我一直以爲是我自己贏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鏡子,才知道自己輸了,在我最美好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人都不在我身邊。如果能重新開始那該多好啊!

  拓展閱讀:

  簡介

張曼玉是迄今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電影演員,獎項涵蓋十餘個國際影展。1983年獲得香港小姐亞軍出道,1989年至2001年共獲得四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一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1992年2月憑藉《阮玲玉》獲得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爲中國電影史上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演員榮譽的影星。1998年張曼玉踏上巴黎時裝週T臺專業走秀,開啓了華語影星參與國際頂級時裝週的先例。2008年被英國WGSN評入“影響時尚界的十大明星”,同年被《VOGUE》授予“時尚偶像大獎”,是中外公認的時尚ICON。2004年5月憑藉法國電影《清潔》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爲亞洲影壇首位戛納影后,亦是迄今唯一躋身三大影展雙料影后的亞洲演員。此外張曼玉擔任過全部三大影展評委,2004年後長期息影。

2004年9月獲巴黎榮譽市民勳章,2005年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藝術成就獎,2007年獲上海國際電影節傑出貢獻獎,同年被《紐約時報》評入年度世界影壇22位偉大表演者。2013年擔任臺灣金馬獎五十週年慶典大使。2014年以天命之年初涉樂壇,嘗試後朋克搖滾類音樂。

  早年經歷

張曼玉,1964年9月20日(龍年,中秋節)出生於香港,家中有一姐,父母均爲上海人。 1973年,八歲的她張曼玉年輕時照片

隨全家移居英國,少年時期在英格蘭肯特郡度過,自小被母親以傳統方式嚴加管教。當時作爲學校裏唯一的東亞人,張曼玉曾遭遇排外和歧視,加上父母感情不和(後離異),性格自小十分獨立。張曼玉十六歲時曾在倫敦做過書店店員,1982年隨母親返港度假,無意中被廣告公司相中而留下當兼職模特。1983年,十八歲的她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奪得亞軍,同年代表香港赴英國參加“世界小姐選美大賽”入選前十五名,由此開啓演藝生涯。

  人物評價

張曼玉是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演員,曾塑造“金鑲玉”、“李翹”、“蘇麗珍”等多個名留影史的經典角色。風格涉及張曼玉走紅毯

千差萬別的性格形象,如《旺角卡門》中的清純可人、《滾滾紅塵》中的書卷氣息、《愛在別鄉的季節》中的掙扎壓抑、《雙城故事》中的清新淡雅、《阮玲玉》中的絕望悲慼、《新龍門客棧》中的風騷潑辣、《東方三俠》中的豪爽帥氣、《青蛇》中的妖嬈魅惑、《東邪西毒》中的悔恨落寞、《甜蜜蜜》中的世俗真摯、《宋家皇朝》中的.嚴肅莊重、《花樣年華》中的雍容典雅、《英雄》中的冷豔孤高、《清潔》中的頹廢堅強等。這些特色各異的角色展現了她寬泛的戲路和極強的可塑性。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張曼玉能在銀幕上將中國與西方、古典與現代形象都完美詮釋。

張曼玉是一位不依靠好萊塢商業勢力而立足國際影壇的文藝演員。[123]2004年11月14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文章《Why Isn't Maggie Cheung a Hollywood Star?》(爲什麼張曼玉不是好萊塢明星),文中張曼玉對於曾經謝絕《007》、《X戰警2》、《藝伎回憶錄》等好萊塢邀約給出如下理由:“如果我開始拍這樣的電影,他們不會以我爲榮,我會覺得自己好像在欺騙他們——而我們有13億人......有比拍好萊塢電影更值得我驕傲的事情去做。”2007年4月10日,蘇格蘭《獨立報》刊登專訪《爲何這位亞洲明星離銀幕而去》。文中提到張曼玉少時在英國求學遭受排外和歧視,她說那是她感覺很疏離的時期:“我變得非常自衛並對自己的文化產生防衛意識,直到現在仍是如此。我接到過一些陳詞濫調的中國角色的好萊塢電影邀約。這些我都不會接受,因爲如果我真的拍了,我會覺得背叛了自己的人和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