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閒談 > 【阿K V012】知點 | 中秋之兔兒爺

【阿K V012】知點 | 中秋之兔兒爺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北京逛過的人們都會發現,街頭巷尾總會出現兔兒爺這種地方傳統手工藝品。而兔兒爺正是中秋節拜祭的對象之一。今天知點有關兔兒爺的事兒~

【阿K V012】知點 | 中秋之兔兒爺

月光神碼

中國自古有祭月的傳統,而中秋節祭月的習俗也由來已久。在所祭拜的神與神物中,也時時出現玉兔的身影。明代陸啓泓所著《北京歲華記》寫道:“中秋,人家各置月宮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陳供瓜果於庭,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這裏提到的月宮符象就是月光神碼。這又是什麼呢?從1906年的《燕京歲時記》中我們可以知道”京師謂神像爲神馬兒,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馬者,以紙爲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玉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色,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也就是說,以往人們祭拜月亮會用一種半米到兩米餘不等的符,符上半部分畫着太陰星君,下半部分畫着月宮裏搗藥的兔子,玉兔呈現像人一樣站立,兩爪合抱搗藥的形象。而祭月結束後就跟其他祭祀用品一起焚燒掉。

因而,從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出現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真正似人像的兔兒爺形象,而是這樣會站立的兔子。在北京定陵博物館所藏的明代玉兔耳墜也可以印證這一情況。

【阿K V012】知點 | 中秋之兔兒爺 第2張

北京定陵博物館所藏明代玉兔耳墜

  兔兒爺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京城地區暴發一場瘟疫,恐懼、絕望的氣氛籠罩着整個京城。月宮嫦娥目睹百姓苦難,心中不忍,派玉兔下凡爲百姓祛災除病。玉兔下界後擔心百姓忌諱自己的白色裝扮,便在途中借了廟宇裏神像的戰袍和鎧甲穿上。爲更快治癒所有的病人,玉兔時而騎虎,時而騎象或麒麟,長途跋涉爲百姓治病。忙中出錯,雙耳外露。同時,百姓窺見月亮上搗藥的玉兔不見了,終於明白這個兔麪人身的郎中乃是嫦娥派下凡界的玉兔。

  兔兒爺的形象

現在兔兒爺的形象,從傳說中便可見一二。雖不同版本有些細微出入,但大抵如此。這個傳說雖說走的是中國傳統神仙下凡救世於水火的慣常套路,但一隻“兔子”的特殊點,使其讀來頗有趣味。

兔兒爺的形象大多被認爲是在明朝(1368-1644)或者清乾隆年間(1736-1795)出現的。明人紀坤(約1636年)在《花王閣剩稿》中《戲題》詩小序謂:”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拜之。”而中央美術學院薄鬆年教授在1986年故宮博物院出版的《紫禁城》雜誌上發表的《紅袍金甲兔兒爺》的文章中則認爲,最早有關兔兒爺的記錄是乾隆年間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一書所道:“京師以黃沙作白玉圖,飾以五彩粧顏,千奇百狀,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針對兩種說法,可以認爲,在明朝時期兔兒爺的形象已經基本出現,而在乾隆時期則已蔚然成風。

【阿K V012】知點 | 中秋之兔兒爺 第3張

兔兒爺的形象

雖然一開始的祭祀活動是莊重的基調,但是兔兒爺在民間則更有遊戲把玩的意味。兔兒爺不再只是像神像一樣高高在上,而是親民地成爲了孩童手裏的玩具。這從兔兒爺的形象上也能看出——大長耳朵,白麪紅脣,臉上施有淡淡的胭脂,脖領兩側有毛絨絨的一對飾物,雖常身披戰袍鎧甲,但並不讓人覺得生硬疏離。兔兒爺的整體造型百變,有騎着老虎、麒麟、孔雀的,還可以坐在牡丹、菊花、荷花或者五彩雲的山上,有化妝爲商販、鞋匠的,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都能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叭嘴”。甚至後來,還有“兔兒奶奶”也被創造出來,與兔兒爺成雙入隊。因而可以說,兔兒爺早已走下神壇,與平民生活融合在一起了。

【阿K V012】知點 | 中秋之兔兒爺 第4張

兔兒爺的形象

以往的兔兒爺是手工藝人們用模子翻塑出來,再配上耳朵上色描金,不過也有捏泥塑的做法。現代工藝精進,兔兒爺的設計也更加貼近現代“萌”系審美。

許多傳統手工藝品在現代潮流下被衝擊而漸漸退出市場,兔兒爺也逐漸失去了以往中秋節兒童玩具的霸主地位,但走向工藝品的兔兒爺仍然受到海內外市場的喜愛。希望在現代文化中長大的孩子們,仍然能夠了解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並通過創新使傳統的老枝發出新芽兒來。

【阿K V012】知點 | 中秋之兔兒爺 第5張

兔兒爺的形象

——要記得,自己的根兒在中華。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